牡丹盛放迎国庆,中华艺术宫6场展览15场公共教育活动已“上架”
长假里,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观众都能看见南广场大台阶上“盛开”着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既有“牡丹盛放迎国庆”之意,也为长假前来参观的市民提供了一处打卡地。图说:中华艺术宫门口的牡丹图案艺术家谈创作“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正在中华馆内0米层举行,93件作品集结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从信仰之城、美好之城、宜居之城、暖心之城、开放之城五个板块,书写上海的美,展现最美“海上风华”。昨天特别策划的“海上风华——从城市心灵透视文化特质”艺术对谈活动,邀请参展艺术家丁小芳、韩子健、庞飞与学术主持张立行一起展开对谈,探讨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特别思考。丁小方以描绘城市新景观的作品《奋楫争流》参展,他认为,“城市建筑的创作构图有自由空间,创作可以无限扩大,不断探究深入。”建筑家韩子健创作的《上海的港口,停着世界——洋山深水港区》采用别致的视角,运用高浮雕的表现方式,利用3D实现多层透叠视觉效果的现代技术,结合拼贴和空间挤压的手法,在消隐“人工”痕迹的处理中,探索一种新的形式趣味。艺术家庞飞携《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广富林文化遗址》参展。他用中国画的形式创作“广富林”,以水下博物馆为主体画面,整体呈现出一派江南清新气息。图说:艺术对谈活动作品构思巧妙“海上风华”聚焦 “城市精神品格”“文化特质”“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四个中心建设”,突出上海出彩的事件、人物和重要节点。展出作品如《悦读殿堂》《上海博物馆东馆欢迎您》《中华艺术宫10年再出发》等生动注解了上海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好产品、好服务。《没有围墙的音乐殿堂》《秋日里的美丽步道》等体现了上海推动中心城区高校拆除围墙,全面打造开放式校园,融入城区、街区和社区;《上生·新所》《张开怀抱的上海展览中心广场》《上海邮政博物馆》《黑石公寓》等表现老建筑化身“潮流新地标”,体现了上海积极推动各类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和有机更新,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同时,亦赋予历史建筑新的功能;《定海街道旧改》《梧桐树下邻里汇》《幸福加速度》等体现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众多作品构思巧妙,如选取对话的视角展现城市之变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馆》《跨越时空的信——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之送新兵》等,把当下人的活动与焕新的历史建筑结合在一起,引起观众的共鸣。此次创作在构图上也显示出艺术家的大胆创新,作品如《熊爪咖啡》用颇具创意的九宫格构图形式,还原了人们看到熊爪咖啡后的拍照打卡瞬间,体现了熊爪咖啡的“网红”特征。此外,占据49米和41米层整整两层展厅的常设展“美术作品中的上海”,遴选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优秀馆藏,以时间为脉络,艺术地梳理和展现发生在上海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的主题。33米层的“历史的星辰——近现代海派书法大展”汇聚了从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到沈尹默、吴湖帆、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谢稚柳等百位著名书法家的百件书法力作。0米层的“素人策展计划”(第一季)传递普通人也能实现美术梦想的理念。“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 则是近年来在上海举办的首个以桑皮纸为创作媒介的美术展览。在“社会大美育计划”的引领下,还有15场涵盖导赏、体验、讲座、互动、对谈、沙龙等多个种类的公共教育活动,在整个假期缤纷“上架”。(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