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封顶!重大科学中心项目全面进入地上主体施工
9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中建八局了解到,由中建八局西南公司承建的重庆大学虎溪科学中心实验大楼EPC项目(简称“重大科学中心项目”)近日正式完成地下室封顶,项目建设全面进入地上主体施工阶段。▲重庆大学虎溪科学中心实验大楼EPC项目效果图。图片由中建八局提供重大科学中心项目位于重庆高新区科学城智核大学城内,项目集实验基地、科研服务、科技拓展等功能于一体,是重庆大学有史以来最大的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中心、省部级中心等为一体的科学实验中心。由于该项目位于科学城中心地段,地下水位高,施工环境复杂,为降低施工带来的环境、噪声污染,项目选用绿色装配式边坡支护技术,通过铺设由塑料格栅、土工布、防水隔离层组成的“三合一”柔性护坡面层,并结合丁字筋、钢丝绳、可周转混凝土砌块,较好地起到边坡围护的作用。相较于传统喷锚支护,这种新施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可周转次数多、无建筑垃圾产生、节能环保等特点,避免了锚喷式护坡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土壤污染。智慧建造技术也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自开工以来,项目结合云筑智联管理平台,对项目水、电、扬尘等实施全过程监管,以全景鹰眼为主,无人机航拍为辅,推进项目全周期可视化监控。同时,项目以高精度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模型为抓手,对项目技术质量、计划管控、风险隐患进行预警管理,在保障施工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不仅如此,针对项目存在的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难题,项目成立技术攻坚小组,积极与设计、业主等联动协调,最终确定“跳仓法”施工方案,也就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在早期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阶段,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在后期收缩应力较小的阶段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阶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克服超长混凝土结构前后工序衔接困难、结构易开裂等施工挑战。此外,项目部积极攻坚克难,克服了特大暴雨淹没基坑、夏季高温天气的影响,通过合理调整施工工序,在地下室土方开挖完成后提前施工塔楼半坡桩,在不影响地下室结构施工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创下了50天完成地下室结构超3万方混凝土浇筑、提前7天实现地下室结构封顶的施工速度。接下来,施工人员将一鼓作气,争取今年底完成塔楼主体结构施工,2024年完成项目整体建设。重大科学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基于重庆大学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全链条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成果转移转化等,积极打造规模化、集成化、综合化的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综合示范区。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