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者手记|王书奇:我在小学“当家”这两年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以下是沂源县实验小学副校长王书奇的教育手记:2021年4月底,我成为了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东高庄小学的负责人。初到小学,一番调研,几项难题困扰心间:管理队伍薄弱、师资老龄化严重、教学质量不佳、家校关系紧张、群众满意度低......既然当了家,畏难、退缩是对家人的不负责。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们,必须努力解决问题,寻求发展新思路。于是在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打破屏障,化解难题,同时,以爱筑梦,助力农村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一、打破屏障,化解难题,建设和谐家园学校有几项比较棘手的难题,常年未能解决,这也成了学校大家庭中不很和谐的音符。面对难题,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屏障,化解难题,努力建设和谐家园。1.解除雇佣关系,清退无编制人员。当时,学校有两名无编制雇工,一名是年近七旬的门卫,常年居住在传达室;一名是保洁。按照上级政策,我们单位是不允许有外聘人员的,特别是门卫这名老同志,健康状况还是一大隐患。经过党支部研究,须和两名外聘人员解除劳务关系。于是,学校领导干部分头跟两名当事人、以及其家人讲解政策、协商离岗问题。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解除劳务关系,门卫老同志返乡养老、保洁离岗另寻工作。2.收回食堂、改为自营。在刚到小学上任时,学校食堂属于对外承包,并且已经签署了一年的承包合同。学年结束,学校落实上级政策,着手收回食堂经营权。收回经营权就意味着切断了商家的利益。双方谈判异常艰难,但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学校收回了经营权,由对外承包改为了自营,这为改善伙食、提升饮食质量奠定了基础。3.以用代配,优化管理队伍。刚上任时,学校管理干部年龄偏大,有三名同志已五十多岁,管理工作力不从心。经党支部研究,学校确立了以用代配的原则,将部分年轻教师安排到管理岗位跟岗锻炼。经过一年的运转,年龄偏大的两名副校长和一名教务主任退出管理岗位,两名中层干部直接提拔为副校长,其他兼职锻炼的年轻教师全部走上了科室管理岗位。4.拜师结对,抱团成长。学校教师来自六所撤并的农村小学,呈现出老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偏少、中坚力量断层的现状。老同志现代教育技术普遍偏弱,自我突破、提升的动力不足。而对于年轻同志,大都是新教师,处于自我封闭、单打独斗,团结合作和积极进取的意识不强。鉴于此,学校提出了“抱团成长”的策略。积极挖掘老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的氛围。同时,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新老教师“拜师结对”。老教师从师德师风、教学经验等方面带徒弟,而年轻教师要指导师父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等。老青“抱团成长”,让老教师恢复了青春活力,青年教师也在老同志的激励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5.室内洗手间岂能成为摆设。最初,学校教学楼内的洗手间全部停用,致使校园内唯一一处狭窄的厕所拥挤不堪,学生洗漱也是难题。洗手间停用,究其原因,一是供水系统瘫痪,二是厕所下水道经常堵塞。经调研,以上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于是,下定决心,坚决不让洗手间成为摆设。周末,和总务处人员一起检测管道、更换水泵和电缆、调整压力泵,经过近两天的维修,水路终于重新接通。然后,接着疏通下水道,最终在周一返校时,所有厕所全部投入了使用。后期,在德育处的引导教育下,孩子们规范使用便池,室内厕所再也没有出现停用的情况。6.让孩子走上平坦路。学校路面原先为水泥路面,很多地方坑坑洼洼或者路面爆裂,不仅影响校容校貌,而且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对于破损严重的路面,是修补还是重新铺设?在多方考证之后,最终确立了重新铺设的方案。在学区的指导下,经过招投标,学校利用端午节假期,一鼓作气,将校园路面重新硬化,铺设了油漆路面,让孩子们走上了平坦的成长路。二、以爱筑梦,助力农村孩子茁壮成长负责学校管理之后,了解到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的诸多不足:学校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家庭教育薄弱、学生困于课堂,视野狭窄......经过领导干部的集体探讨,学校最终确立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只要有利于孩子成长就竭力为之”的工作原则,努力培养“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的阳光少年。1.确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确立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然后将办学理念灌输到每一名教职工,大家统一思想,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为培养“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的阳光少年而共同努力。(1)“全员登台”,突破我的第一次。坚持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集体活动。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登台亮相,展示自我,给所有的孩子提供体验、锻炼、展示和成长的平台与机会。(2)全员参与“读写讲”。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孩子阅读量的不足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提出了“全员阅读”的倡议。后来,在全员读书的基础上,衍变为全员“读写讲”,即“每天读书+练字”、“每周小先生讲课+小作文”,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近五百天。2.由“亲子伴读”到“家庭教育提升”的衍变。读书需要好的环境,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示范引领。学校极力倡导“亲子伴读”,号召家长跟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借助读书活动,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3.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校外第二“课堂”。家庭、学校、社会是支撑教育的三大支柱,应该呈三足鼎立之势。我们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是:将家庭变为校外第二“课堂”,让家长成为校外“老师”;将村委变为校外教育基地,让村领导成为校外“辅导员”。(1)坚持做好假期“伴学”活动。寒暑假,借助村委会议室开展“伴学”活动,既陪伴学生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也借机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质量。(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育人活动。每年都组织部分学生到李振华事迹展馆和荆山书院参观学习,开展励志教育活动。每年都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远足拉练和教育研学活动:2022年3月,到荆山书院开展拉练、研学活动;2023年4月,到许村开展拉练、研学和野餐活动。另外,在26个村成立“村队志愿服务队”和“小喇叭”宣讲团,不定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和村队宣讲播音活动。(3)视师生、家长为“家人”,积极营造“家”的氛围。用真心、真情视师生和家长为亲人,视学校为“家庭”。引领家长以主人翁的姿态从对岸甚至从对立面走近、然后走进学校,成为学校大家庭的一员,以“家人”“朋友”的思维看学校、看班级、看老师,为学校、班级工作出力献策。经过两年的努力,家校关系越来越和谐,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家师之间,信任、团结、和谐成为主旋律。4.成立“爱之家”,以爱筑梦,牵手关爱。面对学校几十名特殊的孩子,学校积极招募爱心友人组建了“爱之家”,齐心协力对特殊孩子实施物质加精神的双帮扶。如今,已有几十名爱心友人对接帮扶着学校的十几名特殊儿童。另外,在爱心友人的资助下,坚持开展特殊孩子的“爱心筑梦”活动。2022年元旦组织了“新年圆梦”活动,十四名孩子在老师的陪同下游览县城,到新华书店、烈士陵园、青少年活动中心、李振华事迹展馆、沂源一中、银座等参观游玩,一同观看电影、购买新年礼物、共享新年午餐等。2023年“五一”假期,和爱心友人一同入户走访,带孩子们开展了“快乐五一行”,大家一起外出游玩、聚餐,并组织了联谊活动。2023年暑假,组织了“走进大学 圆梦市里”活动。我们带领14名孩子走进了市里,开展了两天的研学活动。大家一起参观了山东理工大学、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城市书房、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焦裕禄纪念馆等。......时光匆匆,转眼两年。这两年,大家都在用心、用情为学校出力献策、竭力而为,大家忙碌着、幸福着。如今,全县教育形势向好,学校也在不断优化,相信我们这个“家”一定会蓄势腾飞,开启教育发展新篇章。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