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雷雨》曹禺剧场上演,学生演员称“终生难忘”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版话剧《雷雨》近日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上演。该剧由北师大北国剧社话剧团的学生们根据北京人艺经典版本重新改编,邀请北京人艺导演唐烨、演员朱少鹏担任艺术指导,历时近三个月紧张的筹备与排练。据悉,北师大版话剧《雷雨》将于10月25日-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继续上演。
北师大版话剧《雷雨》根据北京人艺经典版本重新改编。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演出整场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谢幕时刻学生主创们上台鞠躬感谢,现场掌声经久不息。不少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还有其他高校的师生代表也前来观看演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王寿湜在演出结束后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看这一版《雷雨》时她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表演的热情,她也为学校的北国剧社能够与人艺合作感到特别开心和光荣。“同学们对《雷雨》中人物的诠释比以往版本可能更有青春的感觉。像周冲对未来想象的那一部分,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很美好,更贴近于我们的想法。”
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推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育、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包括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六大行动、14项具体项目,而北师大在内的16所在京高校则成为了首批试点。“‘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文艺行”中,“大团小团手拉手——市属文艺院团与首都高校艺术社团结对共建”项目共有8所高校参与,依托市属院团的创排优势,精准对接高校需求,按照一校一策的模式,与市属院团共结成12个对子合作共建。除此次由北京人艺指导,北师大学生创排的学生版话剧《雷雨》是该项目的成果展示外,清华大学与北京京剧院、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交响乐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北京歌舞剧院等,拟于年底举办汇报演出,将结对共建成果进行可视化呈现。
曹禺剧场大厅中,摆放着“‘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项目作品北师大版《雷雨》介绍。 新京报记者 张赫 摄
为何此次北师大北国剧社会选择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指导老师、北师大版《雷雨》导演李紫涵表示,北国剧社与《雷雨》的作者、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先生有着深厚的渊缘——曹禺曾为北国剧社题写社训“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聚散皆是戏,不老北国人”。后来这句话作为北国剧社的社训而被沿用至今。1990年,北国剧社也作为唯一一所业余剧团参加了曹禺诞辰80周年戏剧展演,其展演剧目便是《雷雨》。“我们对曹禺先生是非常有感情的,演出《雷雨》也是我们对于剧社传统的一次回溯。”
李紫涵说,当大家得知北国剧社成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文艺行”中“大团小团手拉手——市属文艺院团与首都高校艺术社团结对共建”项目的首批试点,可以与北京人艺合作共建并登上曹禺剧场演出,所有北国剧社的成员们都非常激动,“整个通知群全部‘炸开锅’了!”据悉,此次参演《雷雨》的演员不仅有北师大在校生,还有一些毕业生。他们都是每天下班后赶来参加排练。“大家对于登上曹禺剧场,登上人艺的舞台,都感到特别大的光荣。”李紫涵说,北京人艺各个部门的老师都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多专业建议,让演员们可以更快、更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还有欠缺。“(这一次演出)就好像我们跟着唐烨老师、朱少鹏老师上了一节大师课一样。这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珍贵的一次体验。”
北京人艺唐烨、朱少鹏指导学生理解人物。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据悉,此次北师大版《雷雨》将五个小时左右的原作压缩至两个半小时,此外相较经典版话剧《雷雨》对繁漪的重点描写,濮存昕版《雷雨》对周朴园的精湛诠释,北师大版《雷雨》则选择以周萍、四凤、周冲这些“年轻人”串联起整个故事,展现他们在封建压迫下如何成长,以试图从大学生的青春视角给经典作品带来新面貌。
作为此次北师大版《雷雨》的艺术指导,唐烨曾在2021年与濮存昕共同导演新排《雷雨》,在她看来,不同主创团队会对《雷雨》有着不同解读。而此次她与当代大学生实现更近距离的交流,她更多是感知到学生们对舞台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论是在表演、道具还是在音乐上。在这个过程中,北京人艺需要做的是保护学生们的热情,鼓励、肯定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力,同时在专业上为其保驾护航。比如,学生们第一次登上专业舞台,很多事情必须“从零”开始学起,像舞台上不能穿什么样的鞋,乐池大概在什么位置等等,人艺的老师们会手把手带他们走每一个调度,练习每一个动作,包括纠正一些口语化台词。“昨天‘二少爷’说‘门口有一片儿水’。我和他们说,那时候不能是‘一片儿’,而是‘一片’。在三幕时,他们也发挥了很多想象力。我们会最大程度保护他们的创造力,但又不让观众觉得不合理,所以就去帮他们改一些调度让演出更完善。”
北师大版《雷雨》试图从大学生的青春视角给经典作品带来新面貌。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同样作为北师大版《雷雨》的艺术指导,朱少鹏觉得此次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历史悠久的北京人艺,在曹禺剧场这样一个专业舞台进行一场演出,不仅能够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戏剧创作,同时在排练和理解人物的过程中也能让他们更加打开自己。像90后、00后的年轻人距离《雷雨》创作的时代很远,因此在排练过程中,北京人艺更多是用过往优秀演员、导演、工作团队对于《雷雨》的理解,去帮助学生们打开生活面,“他们接触的越广,无论是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还是对他们人格的养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包括我们也是在培养未来会看戏、懂看戏,能够了解生活、爱生活的这样一批年轻人,我觉得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
北师大版《雷雨》中鲁四凤的扮演者,北师大2021级学生陈兆伊作为演员代表接受了媒体采访。她激动地表示,这次能来到曹禺剧场演出是很宝贵的、终生难忘的一次机会,两个多月以来的排练也让她受益匪浅。“唐老师、朱老师在联排过程中会给予我们非常具体的指导。像第三幕我和周冲有一段戏在形体上有比较大的调度,动作设计和道具使用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时候唐老师就会亲自上台示范,和我们一起想怎么呈现会更好,帮助我们和整个大剧场的舞台‘合槽’,我们特别感动,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陈兆伊表示,同学们会去看多个版本的《雷雨》录像,学习、思考前辈们的表演方式,也从中获得许多表演和舞台调度上的启发。“就我个人而言,可能我的年纪和四凤相仿,这个也会对我的呈现有一些帮助,或者在个人特色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还有太多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尽可能去做好这个舞台,和导演、表演老师们做更好的磨合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