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那位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安徽女孩,现在过得怎么样?

自古以来的每个朝代就极其重视教育,作为国之根本,自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为了能够加强皇权的统治,摒弃掉了选拔制度,一举推出科举制度后,这让当时的底层人民有了新的希望,科举制度到了唐朝已经逐渐完善,分了“常科”、“制科”两个类别。

到了宋朝已经建立起了防止考生考试期间徇私舞弊的系统,也在考试内容更加的精进,共分为三个“考试”,为乡试、会试、殿试。不过到了清朝,这种八股文取士却已经被当时的统治者废除掉了。
因为已经严重阻碍当时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的思想更加僵化,没有了灵活性,不过这并不影响教育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反观国外的教育情形,其中德国是最早发展义务教育的一个国家。

当时的德国为了人们都具有阅读《圣经》的能力,于是当时的马丁·路德颁布出了《义务教育法》,而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也是宗教领袖马丁·路德。义务教育也更具有强制性,义务教育最初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从最初的改革胜利后,德国便非常重视教育事业。
到了1619年,根据德国的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记载到,父母必须把6到12岁的子女送到学校上学,这也成为了义务教育的雏形,到了1763年到1819年,德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已经逐渐成形。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时,已经有了60个左右的国家已经开始了义务教育,不过义务教育的教育年限却各不相同,这往往取决于各个的国家经济实力以及文化教育,到了中国,随着1985年5月27日颁布相关的法规后,义务教育在往后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
到了2006年9月份,一举推行九年制度的义务教育,无数学子心心向学,把国内的教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时的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头禅成为了流行,很多从大山里出来的孩子靠的无非就是读书,其中在28年前的一个女孩也因为渴望读书而走红,她的一张照片在当时的学子眼里成为了励志典范,她就是苏明娟。

于1983年出生在一户家境朴素的苏明娟,条件并不好,苏明娟的父亲为了家每天早出晚归,什么担子都由他那佝偻的腰背硬生生扛了起来,对此,苏明娟一直看在眼里,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异常懂事。
苏明娟那时候就已经深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父亲,苏明娟只有在学习上的刻苦才能够斩获佳绩回馈父亲,对当时的父亲来说,苏明娟的成绩无疑和大多数做父母的人来讲是一种“甜蜜的回报”。

到了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稚嫩的小手握着铅笔头,两只大眼睛的眸中充斥着对学习的渴望,这一幕被人拍下来了后,一经发在了网络上,便广为人知,无数人争口相道这个女孩子。
虽然身出贫寒,但是极其罕见对文化教育的渴望,成了当时的对教育的一种独特的宣传标签,其中的感染力达到了让当时的报社杂志刊登,也成了一度激励了无数学子对于学习的渴望,这张照片也伴随了很多人踏破了清北的大门,而29年过去后,曾经的那个“我要上学读书”

的苏明娟在被无数人熟知后,很多人便施以援手,在2002年。苏明娟不负众望的考到了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学费则是由国家负责,从此以后,苏明娟就不再需要别人的援手,对此,无数人也随之感动,对这个女孩抱有无限的希望。
苏明娟甚至曾经写信告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信中表明现在的自己已经完全有能力支付得起生活费,以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勤工俭学,希望能够把每个学期定额资助她的生活补贴转移到比她更加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

苏明娟在此后在学习的同时也在一直帮助别人,为的只是希望别人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苏明娟的事迹让人尤为感动,好在幸运女神与之相伴,她也通过读书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没有让当年的老父亲为之失望。
大学毕业之后的苏明娟到了安徽省工商银行工作,收入已经足以支付一家人的开支,每年会支出1000元的贫困补助资助给那些有需要的人,现在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原因,和曾经挑灯夜读,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是分不开的,读书对于苏明娟来说无疑是种修行。

时间到了2017年12月15日,苏明娟还被当选为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虽然只是个兼职,也没有达到行政级别,同时没有报酬,但苏明娟多了一个发挥特长的平台,2018年5月,苏明娟获得了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