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7万平方米文体活动场所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记者自市创文办获悉,近年来,十堰市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建设完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活动阵地功能不断发挥。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健全。学校发挥主渠道的龙头作用,开展主题突出、内容鲜活、吸引力强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家庭发挥第一课堂的基础作用,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宣传科学的家教理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社区发挥平台综合作用,全市140个社区均建有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图书室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聘请专业教师、志愿者辅导员1500多名,常年开展作业辅导、心理咨询、文体及关爱活动,举办家教讲座和指导服务1.5万场次。

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功能完善。新建、改建一批文化站、图书馆(室)、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运动场等校外活动阵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市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所,面积527万平方米;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1所,面积20多万平方米;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个,年接待能力30万人次。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群艺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均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同时,引导企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将体育馆、图书室等向未成年人开放,目前7万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所实现了属地共享、免费开放。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果巩固拓展。近三年来,全市争取中央、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103所、资金5000多万元,项目、资金总量全省第一;市、县财政自筹资金450万元,自建30所。目前,全市106个乡镇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33所,实现了全覆盖。各学校配齐辅导员,活动项目设计除常规文体、舞蹈、技能操作外,还结合本地特色开设武当武术、民歌、剪纸、凤凰灯舞等非物质文化传承课20多门,做到县县有重点、校校有特色、人人有项目、师生都参与,每年受益农村学生超过20万人。(十堰晚报记者 吴忠斌 通讯员 郑荣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