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人」沈文贤:40多年党龄的他决定捐献遗体,让生命更有意义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死亡无法避免,如何让生命更好地“延续”?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沈文贤虽是93岁高龄,但身体倍儿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心里逐渐萌生出一个愿望:就是通过遗体捐献的形式,延续更多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在他的提议和影响下,他的儿子、儿媳、孙女也有了捐献遗体的意愿,打算一家三代“接力奉献”。就在上个月底,他和儿子儿媳一齐到街道签订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年轻时兢兢业业,恪守本职

沈文贤出生于1929年,家境困苦,年仅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有工作,是位家庭妇女,沈文祥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为了减轻沈文贤母亲的负担,他的大伯把沈文贤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接去苏州抚养,沈文贤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留下和母亲相依为命。

为贴补家用,年仅7岁的沈文贤就出来做学徒,学做百货生意,一直到16岁,这些经历令沈文贤从小学会了独立自强。新成立初期,20多岁的沈文祥进入社区居委会工作,还曾在街道派出所从事治安工作。1952年在派出所领导的建议下,沈文贤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成为一名公安干警,在职期间,数十年来先后被派到嘉兴各街道、各镇的基层派出所任职,1990年,沈文贤在南湖区公安局行政岗位退休。

“我父亲这辈子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守本职,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却用自己严谨的作风,给我们这些小辈树立了良好的家风,让我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沈文贤的大儿子沈建国向说起自己的父亲时,心里充满着敬佩。

“父亲从小教育我们,做人要正派。”在沈建国的眼里,父亲是严肃又严格的人。建国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同学、朋友来家里玩,父亲总会一脸严肃地问起对方的家庭情况,“我的朋友们都说我的父亲总是板着脸,让人不敢接近。实际上,父亲是怕我们交到社会上品行不正的朋友。”

退休后思考为国家做更多贡献

退休以后,沈文贤和老伴帮着两个儿子带孙女,享受着天伦之乐。闲暇时间,和老伴一起出去旅游,游遍了嘉兴新的旅游景点,还到全国各地游玩。今年,子城、网红桥、火车站这些网红打卡点,沈文贤也早就去打过卡了。

“嘉兴真是越来越美了,看到嘉兴的日新月异,我的心里也特别感动。”这些年来,沈文贤每天除了锻炼身体,还要看好几份报纸,让自己与时俱进。对于遗体捐献这件事,沈文贤已经考虑过多年,也经常从报纸上了解相关知识和政策。

“随着年纪的增大,这些年来我总在考虑,如何让我的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续。”沈文贤说,他了解到,大部分人在死后遗体会被火化,买个墓地还要花上几万元,相对来说,海葬是比较环保的方式,但是并不能给国家多做什么贡献。最好的方式就是遗体捐献。

“我自己身体还算不错,能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可以延续更多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也更有意义,也算是为国家作点贡献吧。”沈文贤说。

正如沈文贤所说,他虽已年过九十,但身体一直挺健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沈文贤在生活上依旧保持着一种朴素节制的态度,饮食上保持营养均衡,从不大吃大喝。除此之外,多年来还每天坚持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令他保持了身体健康。

祖孙三代打算“接力奉献”

一次闲聊中,沈文贤的儿媳施静得知了他捐献遗体的想法,十分支持,还表示自己也要加入。回家后,施静又和丈夫、女儿商量这件事,没想到丈夫沈建国一口答应,女儿也很支持。于是,施静就联系了市红十字会,咨询了解遗体捐献如何办理。在沈文贤的影响下,他和他的儿子儿媳都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用在有40多年党龄的沈文贤身上再合适不过。

沈文贤说,从出生的啼哭到心跳的停止,无论以年计还是以分秒算,每个人的生理年龄都有一个“确数”。但是,有两样东西可以让生命超越死亡:一个是精神力量的传承,一个是物理器官的重生。前者在价值层面让生命不息,后者在救治他人中让生命勃发。

沈文贤以一名红船旁党员的觉悟和担当,带动一家三代人,直面世俗羁绊,接力捐献遗体,正是在这两个层面延长了生命的里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