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考点梳理(小学)

  开门见山地说:考前押题卷各7套,需要请私信,如果没及时回复可以去。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考点梳理

  考情分析:

  教学设计是小学科目二的第一个重点(可在闽小狮主页找到相关文章)。除此之外,教育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课程与新课改、小学生身心发展、小学生学习、小学德育、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也是小学科目二的重点内容。

  教师资格证重点整理(小学)

  1、常见的班级模式都有哪些?

  班级常规管理(班主任工作最常用的就是用规章制度来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关键词,集体、个人。马卡连柯提出。例如流浪儿童和犯罪儿童不能有优质教育资源,对他们进行集体教育,不听话的再进行个别教育)。

  班级民主管理(民主就是指人人参与,谁说的对听谁的)。

  班级目标管理(德鲁克提出。关键词,总体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

  2、教学过程

  概念

  教学过程和教学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

  1孔子(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儒家思孟学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句话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2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这句话强调直观性原则)。

  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记忆口诀,小明联系小芳。

  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教学过程重在强调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

  1上课和教学过程区别:教学中心环节是上课,它其实是在教师教的角度而言的。上课从学生学的角度而言就是教学过程。

  2本质:

  认识过程(例如教师带着学生认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特殊认识过程(易考选择):间接性(例如我们学课本时认识的是间接经验)。

  交往性(学生与教师一同交往过程当中认识的)。

  教育性(学的知识本身就对我们具有教育意义)。

  有领导的认识(教师指导下认识的)。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易考选择,案例分析)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强调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指学生本身知道的,间接经验指别人发现总结的)。

  我们学习的东西以间接经验为主。

  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例如我们上课时学的知识都是别人的,很难理解,然后要举我们熟知的例子来理解)。

  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又称教学的发展性规律,易考选择、简答)。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先要掌握知识才能发展智力,例如小时候大人经常说你学的知识越多就越聪明)。

  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例如你想学知识,那必须智力正常,要不然和傻子说话就像对牛弹琴)。

  3形式教育论(易考选择):只注重智力发展。

  实质教育论(易考选择):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我们把知识来当做内在,智力当做外在。知识丰富也就是实质教育论,只看智力就是形式教育论。

  4掌握知识(教学)与提高思想(德育)相结合(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赫尔巴特: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也不承认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指的是知识和思想的结合。

  教书(指知识)育人(指提高思想)。

  5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师不是满堂灌,而是主导学生学习,学生应该处于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理由(易考多选)。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先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也可替换为激发动机)。

  领会知识(就是讲新课,是教学过程中心环节):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核心)

  巩固知识(把刚学到的知识复习一下)。

  运用知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同类客观活动)。

  检查效果(例如布置作业,小测验)。

  把教学过程基本阶段和课的结构放在一起总结一下。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单选,重点)

  (一)备课(课前工作)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1、备课的三项工作(单选):

  备学生:年龄特征,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班风;

  备教材:课程标准、教科书、参考书;

  备教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二)上课(课中)

  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最核心

  2、一堂好课的标准(材料分析,重点)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适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根本标准)

  记忆口诀:标点内方表演热烈

  (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后)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下列要求(材料分析,重点)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有代表性:质量;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数量+难度;

  3、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要求;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反馈。

  (四)课外辅导

  1、内容:答疑解惑,指导作业;为差生补课;优秀学生个别辅导,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

  2、要求:实际出发,确定内容和措施,;只起补充作用。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课后)

  衡量一个好的测验的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1、信度: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2、效度:测验的正确性。

  3、难度: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难度系数。

  4、区分度: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5、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的意义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6、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改变不正确归因:

  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采取现实归因,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7、《小学生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师德为先“的理念,你如何理解?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简答,重点)

  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职业理念与认识)

  2、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记忆思路:热爱理想,富有4心,做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已考简答)

  (三)能力为重(简答,重点)

  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

  2、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理论能力)

  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经验+反思=成长)

  记忆口诀:反思实践规律

  (四)终身学习(已考简答)

  二、教师专业基本内容(简答,重点)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记忆口诀:理念很智能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简答)

  (1)职业理解与认知,

  (2)对于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口诀:个人对待职业要有两个态度

  (二)专业知识

  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三)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