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策

  在安全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学校往往是主导力量,无论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培养,并且应该将安全意识的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内容当中。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加强社会生活和科学课程之间的联系,应该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对学生的自保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 真正地促使安全意识的生成。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意义

  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安全教育往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常规教育[1]。通过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学生规避事故发生,对安全要素时刻牢记,并能够有效地规避周边的危险因素,使得事故发生得到避免。

  

  而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科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启蒙性,主要就是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目的和宗旨, 同时包含着较强的生活精神、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等理念,在安全教育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应该力求将安全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当中。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策

  (一)挖掘教育资源,培养安全意识

  在培养安全意识的过程当中,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培养的[2]。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可塑性较强,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养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低年级科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将课程的育人性和德育性更好地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解“土壤与植物”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样的知识学习真正地做到珍爱生命。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石头下小草是如何突破石头顽强生长长出嫩芽,经历风吹雨打最终茁壮成长的。可以借助这样的时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 应该爱护生命、保护生命,对一些威胁安全的事物进行规避。在无形当中达到一个安全教育实施的目的,让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借助教学事件,培养安全意识

  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深化。带动学生安全意识方面的提高,让学生获取到更多[3]。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教育事件来真正地让学生生成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自主反思,在安全意识方面更加强烈。例如, 在讲解“空气”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一些小型事件进行制定。

  比如,可以装作不小心对酒精灯进行打翻,引起纸张燃烧。在这时,学生就会惊慌失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教师则会及时借助湿毛巾来对火进行扑灭,让学生能够加深在此方面的意识和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自救方法,带动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安全意识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真正达到理想的安全教育效果,保证安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例如, 在雷雨天气时,教师就可以对天气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 以此作为安全教育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雷雨天气作为拓展内容,可以在此过程当中为学生讲解一些雷雨天气时的安全小常识。在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在大树下面躲雨、尽量不要运用网络、不要打电话、保障用电安全等。这样就可以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 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在无形当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引入现代技术,培养安全意识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教师也应该加强现代技术的有效运用,以此来实现安全意识的良好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以及科学实验内容是比较少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加强现代技术的引入,让安全意识的培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例如, 在讲解“热空气”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将热气球引入进来,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热气球的自制当中,可以对模拟热气球当中的酒精棉进行点燃,让热气球可以飞到空中。但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

  

  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对这一过程进行播放,并可以就此提问:“在热气球升起时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比如:“热气球究竟可以飞多高?” “热气球究竟是怎样飞起来的呢?”教师就可可以在之后依旧借助多媒体采取照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过程。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路转换。并可以将安全防范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引发学生交流、探讨。带动学生安全意识的良好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注意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当中,教师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实验安全,为学生后续开展的科学实验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所以,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挖掘教育资源、借助教学事件、结合实际生活、引入现代技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