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孩子进入了幼儿园大班直至一年级,家长们都万分焦虑,怕自己的一步错,步步错,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更怕错过了失去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机会。

  一年级之前的暑假报一个月幼小衔接班可以一次性解决所有上小学的问题吗?孩子老是很任性、坐不住、专注力不够,幼儿园老师还是比较宽容的,一年级该怎么办?

  在这一历史性转折期间,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明知自己孩子存在以上问题,但是却束手无策。

  同为一个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学前班的妈妈,同有这样的焦虑。在偶然机会,研读了最近追捧的“红色宝典”后,担忧问题豁然开朗,养娃路上如同有了指引明灯。

  

  《幼小衔接自查图册》,作者是王辉,中科院城镇化过程中儿童积极行为塑造课题构架人,北京军区总院网络成瘾研究中心创始人、北京市教育学会一、二年级游戏化教育项目负责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专家委员,主要研究儿童能力发展、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他编写的这本书是一本家长自用,结合自己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有效知道孩子如何才能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这本书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问题”进行自查,解决核心问题,实操性强,理论通俗易懂,家长容易上手,适合居家鸡娃教育。

  通读下来,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习内容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

  在孩子步入对于他历史转折点上,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能力提升,从而对孩子学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没有做好能力的培养,只进行日常的认字、学数、英语技能等,后期两方面的协调和平衡性就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完成。

  

  1.孩子是否需要进行幼小衔接?

  在我的童年里,丢沙包、跳方格、抛石子、跳大绳等等,简单的快乐。看似貌不起眼的小游戏,实则需要集体和个人的不断练习,玩得好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运动综合协调能力高。

  对比现在,就我的孩子而言,不再进行体力劳动,也很少进行自主开发式游戏,连我童年游戏的场地、伙伴都没有了。小区冰冷冷的水泥地板,小区草地是不可以随意践踏的,想去亲近自然只能周末时间去走走,然而,没有提前约朋唤友,只能父母的亲子教育。

  因此,如书中所说,现代化生活剥夺了孩子能力发展机会。想要发展,只能跟随时代的发展,再次发挥父母的聪明才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发孩子的各项技能。

  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空间属于两点或者三点一线,上幼儿园和回家,再加个兴趣班和游乐场等生活常态,规律生活的同时也在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

  一年级的教育马上让孩子坐得正,听得主住,写得好,没有提前进行系统培养,孩子身体、心理都没有准备好,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对于心理素质不够的孩子更是打击,相信这样的恶性循环是每一位父母不愿看到的。

  不打无准备之仗。幼小衔接必须做,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居家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对于5-7岁的孩子而言,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是家长的必修课。

  通过培养习惯从而对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

  2.一年级儿童需要什么能力?

  一年级的儿童需要时间管理能力,学习汉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学会汉语拼音,写字坐姿端正,学讲普通话,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会读写20以内的个数及10以内的各数组成,初步知道加减法,认识符号=、>、<,初步认识时钟,主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等等等等。(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查阅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

  以上列举的都是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说到孩子的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学习这些内容很容易,小学本身教学,再不济参加针对性的培训班,或者家长费点功夫培养,孩子一下就掌握。

  但是,父母普遍有这样的担忧:孩子上课坐不住,听不懂;写作业拖拉磨蹭、拖沓;学习不主动,容易放弃。

  一年级儿童需要学习知识,也需要学习知识的能力。

  3.如何进行幼小衔接?

  知识可以通过考试和测评进行衡量,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该如何进行评估?父母该如何自检,从而引导?

  回到本书,书中给出了答案,幼小衔接的孩子还需要情绪管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手肌、眼肌 、听专注、听分辨 、听动统合、视专注、视分辨、视追踪、视动统合能力、听记忆力、视记忆力。比如,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坐得住那么简单,父母需分辨“专注力”细分能力发展水平来“对症下药”。

  书中提供身体和心理能力的自查表,列举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能力图,比如中班、大班、一年级需具备什么程度的能力,让父母进行自我判断及行为分类;根据自家孩子特点,科学评估孩子能力现状,从而制定符合孩子现状的发展目标和训练计划。

  比如,我的孩子老是坐不住,旁边的人说几句无关的话,她就会放下手中的笔去听去问。从大方面来说,她的专注力不足;再细化属于视动统合能力不足;其实,这与她家人包办,不会正确使用筷子,握笔姿势不正确等有关,简而言之,就是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导致了个人的手脑协调能力不够,从而造成听、写衔接有差距。接下来,采用书中提议,先从她做不到的事情抓起,比如抛接球、使用筷子、自己收拾等,培养她自理能力的同时提高视动能力,从而做到专心致志。

  本书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自查,给父母提供多种可操作性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用孩子的过去和孩子的现在进行比较,用孩子的个体和普遍的能力进行比较,家长不焦虑,孩子才能从容不迫地成长。

  

  写在最后

  另外,书中对孩子不主动写作业,学习总是拖到最后;孩子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做什么都磨蹭;孩子总想看电视、手机、IPAD,说话不算数;孩子不能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普遍困扰家长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实操性很强。

  工具书需要再次深度消化,设计属于自己的表格,结合孩子的问题进行自测,从而建立孩子的学习体系。

  对于孩子能顺利上小学,家长还能做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大语文,练习跳绳的工作,具体为什么,等待好奇的你打开这本书吧。

  育儿路漫漫,佑伊相陪伴,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