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开展“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编者按:

  2020年是全国和全省宣传工作创新年。按照中宣部有关工作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贯彻,总结推广近年来各地各系统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展示创新成果成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即日起,将陆续刊登各地各系统优秀创新工作案例。

  让道德之光撒满龙江大地——全省开展“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春风化雨、泽润人心。近年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为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面启动“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道德主题,创新形式,注重实效,通过拓展“三个渠道”、打造“三张名片”、把握“三个环节”、鲜明“三个导向”,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弘扬传统美德、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建设,全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5年来,各地累计开展各级道德典型评选表彰宣传活动500多场次、选树各级各类道德典型3.5万多人,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开展道德礼仪知识培训和讲座1万多场(次),覆盖干部群众300多万人。承办全国道德讲堂华北东北片区座谈会,承办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赴基层巡演活动、中国好人榜2016年8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全国3800多万网民参与网上互动,弘扬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各地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刊播文明礼仪、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公益广告40万余次,在车站、广场、公园和建筑工地围挡围墙、地标建筑、LED大屏幕、公交站廊等设立文明礼仪宣传牌、“遵德守礼”提示牌30多万块,全省上下形成了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拓展“三个渠道”,强化道德教育引导

  拓展全方位呈现渠道,营造社会氛围。按照省统筹、市(地)设计、县(市、区)实施的思路,抓好道德主题公益宣传,着力营造感知、感悟氛围。全省上下多管齐下、多方联动、多轮驱动,在城区街道、广场、繁华商业区设置道德主题公益广告。各市(地)按照结合城市功能完善,突出思想道德内涵、营造立体化生活场景的要求,采取亭廓植入、碑雕镶入、漫画映入等措施,打造了一批具有强烈导向性、冲击力的道德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街路。省内百余家媒体矩阵集成,合力推进,集体发声,开辟专题专栏、设立微信公众号、增设专刊页面等形式,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梦娃”视频等系列主题宣传。哈尔滨市阿城版画“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70余幅纳入全国通稿库,部分版画作品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展出。

  拓展分众化施教渠道,深化理解认同。着眼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教育方式,区分不同对象实施“精准滴灌”,使道德教育春风化雨,润入心田。针对青少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生们接受特点,把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扣好成长成才的“第一粒扣子”。2020年5月份,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利用复学第一课时机,省委宣传部联合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团省委、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爱国主义思政课融媒体直播活动,全省500多万大中小学师生收听收看了这堂线上思政大课,全网播放量突破2000万。针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身体力行的强大人格力量感染群众、引领群众。2019年9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不忘初心、志愿同行”主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践行初心使命中争做爱心公益的传承者、振兴发展的践行者、新风正气的弘扬者。全省累计开展不忘初心志愿服务活动1.4万余次,参与人数达到64万余人次。针对企业职工,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争做国家好公民、岗位好职工、家庭好角色。连续组织开展11届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选活动,共评选表彰省级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单位110个、“十佳”标兵个人110个。

  拓展多元化示范渠道,搞好典型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广泛推荐评选典型,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推选机制,自下而上层层开展评选;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建立典型信息交换机制,利用媒体记者第一时间从龙江振兴发展实践中发掘先进典型;开设网络推荐平台、开通热线电话和邮寄地址征集典型线索,让各层级好人好事充分涌现。广泛宣传推介典型,省市新闻媒体常态化开设专栏专刊,定期推出相关报道,不断扩大社会知晓度。黑龙江文明网、“文明龙江”微信公众号长期设立“龙江好人”、道德模范宣传展示专题,东北网建立黑龙江重大典型库—龙江群英榜,收入包括国家和省级2个层级10个类别(国家:人民楷模、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感动中国”人物,省级:龙江楷模、龙江最美人物、抗疫英雄谱、脱贫攻坚奋斗者、“感动龙江”年度人物)道德典型,正打造成为全省先进典型“网络展览馆”。各地建立一大批好人墙、功德榜、好人长廊、好人公益广告牌、善行义举榜等,这些宣传融入人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广泛帮扶礼遇典型,举办“龙江好人榜发布·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召开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座谈会,制定《黑龙江省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办法》《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章程》等政策文件,累计投入数十万元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累计向“感动人物”发放奖金260余万元,树立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取向。

  (二)打造“三张名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擦亮优秀传统文化名片。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工程、源头工程来抓。在活动中,全省各地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作,组织开展国学知识讲座、经典剧目展播等活动,展示传播“和、孝、德、礼”等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与经典文化同行,与圣贤先哲为友”“亲子读书共成长、经典文化进家庭”和“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引导人们在传承中启迪人生,教化成习。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编印《中华经典选编》,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使学生以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心灵。充分利用“我们的节日”活动载体,以“春节之庆、清明之恩、端午之忆、中秋之圆、重阳之孝”为主题,广泛开展秧歌汇演、清明绿色公祭、端午龙舟赛、七夕鹊桥会、中秋诵读、重阳敬老等活动,推动孝敬、诚信、和谐等文化基因不断发扬光大。

  高扬龙江优秀精神名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省委文件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四大精神”的决定》,举办省委深入学习弘扬“四大精神”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编撰出版《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读本》《东北抗日烈士传》等系列丛书,拍摄《铁人王进喜》《松花江上》等优秀影视作品,教育引导人们铭记历史、净化心灵、提升觉悟。在全省组织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承龙江优秀精神”“龙江优秀精神寻访”、市地委书记访谈等活动,用龙江优秀精神提振士气、鼓舞斗志。以“英雄足迹寻访”为主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到铁人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北大荒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马永顺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开展“重走抗联路”“石油魂”宣讲、“寻根北大荒”“老会战、老知青”作报告等活动,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做活群众性文化建设名片。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陶冶人们思想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升人们思想觉悟。按照保留乡土文化“底色”、突出核心价值观“主色”、体现鲜明时代“特色”的要求,广泛开展“金色田野”“城市之光”“黑龙江之冬”“欢乐校园”等群众文化活动,在文化娱乐中使道德教育走进社区、企业、校园、乡镇和农村文化大院。制作推出“德V天下·美在龙江”微电影、道德模范主题沙画展,创排广播剧《赵永禄》、道德小戏《你是最美的老师》,编辑出版《图说道德模范》《龙江好故事》口袋书,利用望奎皮影、兰西挂钱、海伦剪纸、庆安版画等传统民俗艺术,创作出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道德主题优秀作品,使人们在品味艺术中受到感悟、获得启迪。

  (三)狠抓“三个环节”,推进道德实践养成

  狠抓活动贯穿,引导人们在参与中提升思想境界。以活动为抓手,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贯穿生产生活全过程,引导人们在活动中转化提升。利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日、“3·15”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9·20”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七夕节、重阳节等节庆时机,在全省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展示、专题讲座、座谈交流、文体娱乐等活动,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诚信环保理念、传承孝道传统美德,调动人们参加到活动中来。大庆市全民传唱“幸福谣”、牡丹江市“六项引领”活动、鸡西市“五心”实践活动、大庆油田“石油魂”宣讲活动等一批鲜活载体,推动人们在参与中实践养成。将公民道德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测评考核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人们在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内涵。

  狠抓岗位结合,引导人们在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坚持把岗位作为践行道德实践的基本载体和有效平台。省委宣传部联合省直机关工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等部门,在全省各行各业、窗口单位开展“创服务品牌·优发展环境”主题创建活动。全省各行业窗口单位结合行业特色,积极推行“四零服务”(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承诺,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创新服务方式、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展示文明风采。省文明委共评选推出哈尔滨太平机场海关等100个省级文明窗口标兵、黑龙江省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部等200个省级文明窗口,引领带动各行业各战线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开展系列岗位实践活动,树立了“全员服务”“人人都是服务队员”理念。

  狠抓社会融入,引导人们在细微中养成文明习惯。坚持把道德建设融入生产生活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全省广泛开展“三讲一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利用遍布全省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的11000多个道德讲堂,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巡讲、公益科普讲座等活动,积极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组织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主题活动,全省各地志愿者深入城市社区、乡镇村屯积极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大力倡导“勤洗手、常通风、多锻炼、控三高、拒野味、用公筷”等观念,累计张贴宣传板、宣传画10余万个,发放宣传提示卡20余万份,教育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鲜明“三个导向”,完善道德制度法规

  健全领导体系,强化机制导向。各级党委政府把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星级志愿者评选机制和年度嘉许机制,积极构建激励回馈机制,在社保医保、通讯网络、交通出行、观光旅游、就医就业、餐饮购物等方面为志愿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优先优惠,激发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达404.5万人,志愿服务时长5147万小时,比去年同期增长37.8%,“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在黑龙江调研时对黑龙江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行为导向。发挥规则的约束作用,把道德建设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行为信条,着力实现由“软性要求”向“硬性规范”的转变。制定《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黑政规〔2017〕5号),完善诚信餐饮、诚信商场、诚信物业、出租车诚信运营、诚信医疗等五类诚信制度,依托媒体开辟“诚信企业大看台”“失信企业曝光台”,强化了行业自律和个体行为约束。推动道德要求融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企业精神,制定出台《关于移风易俗节俭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办法》《红白事简办新办民约》,全省乡村普遍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四会”自治组织,农村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不文明行为受到约束。

  推进入法入规,强化社会导向。先后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规定》《黑龙江志愿服务条例》《黑龙江省遗体和眼角膜捐献条例》《哈尔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彰显相关法规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激励导向作用。制定出台《黑龙江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广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人们从家庭做起从自身做起,在全社会掀起敬老、养老、助老活动热潮。制定出台《黑龙江省信用信息条例》,积极推进龙江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激励机制和违法惩戒机制,深入推进诚信龙江建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