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戏剧教育都是一种全人教育丨“世界好戏 中国观众”论道周主题对话举办

12月4日下午,由保利、央华戏剧、新京报、北京师范大学与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好戏 中国观众”论道周在北京昆泰嘉瑞艺术中心举行了由央华戏剧、朗昆文化主办的第二场主题对话《戏剧与少年——全民戏剧教育方向探讨》。由知名青年学者、主持人毕啸南主持,欧洲著名戏剧节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主席让·瓦雷拉,欧洲大学教授、新实验项目“学校的春天”创办人佛劳伦斯·马尔科,法国著名小丑剧、儿童剧导演、编剧、演员菲利普·马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拉佩拉29剧团艺术总监、著名戏剧导演奥里奥尔·布罗吉,以色列卡梅尔剧院总经理朗·古埃塔,保利·央华国际戏剧展演季项目秘书长安娜伊思·马田和教育部戏剧戏曲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宜文共同探讨全民戏剧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昆泰集团总经理周建表示:“追求美好生活是永远的进行时。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与感知,他的人生将会因此而多彩,心灵将会因此而温润,这也是我们作为长辈送给孩子们受益终身的宝贵礼物。因此,我们认为本次论道周、本场对话是极具意义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周星主任说到:“戏剧教育,很多人把它定义为一种专业化戏剧演出、培养职业戏剧人才的教学内容。但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戏剧教育其实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更为宽泛。戏剧对于人类思想、情感、表现等诸多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在无形中提升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古代翻译家徐光启在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时有这样一句话:不用为用,用莫大焉。他说的是几何,其实戏剧也是如此。”

让·瓦雷拉主席非常赞同中国同行们的观点:“戏剧教育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法国大革命后,人民在创建公立学校之前,先成立了一些全民的表演学校。在我看来,他们的做法是承接传统的,法国有非常深厚的戏剧传统。同时,这也是必要的,需要以此来塑造国民性。其实我就是这种全民戏剧教育的受益者,小时候母亲强制我去参加戏剧课程,希望我可以摆脱因为肥胖带来的腼腆和自卑,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不是为孩子游戏,而是一起做戏

西班牙导演奥里奥尔·布罗吉用并不非常熟练的法语发言,却带来了深刻的见解,为对话带来了新的角度。他说:“昨天我们谈到,戏剧有一方面的作用是打破语言、文化的障碍。在我看来,戏剧也能帮我们打破代际之间的藩篱。但我们不是为了孩子做戏,而是要和孩子们一起做戏。每一个青少年,他都是从充满诗意的儿童时代走过来,然后渐渐变成一个比较实际的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戏剧成为一种工具,一种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因为世界很大,世界不停在变,所以戏剧也一直在不断革新、不停创新,戏剧有它的启迪作用、引领作用。”

戏剧教育也是人格培养和人格教育

中外嘉宾对于戏剧教育的话题,不仅发表了个人的真知灼见,也从自身接受戏剧教育的角度,介绍了他们的亲身经历。其中,安娜伊思·马田秘书长表示:她在法国住了17年,小时候最开始接触戏剧的方式是通过读诗。老师会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诗,带着情绪和情感背诵这些诗就会获得更高的分数,这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戏剧。“在学校的时候也会有老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热爱话剧,会根据一些戏剧文本进行表演。戏剧教育就是这样简单,一个文本,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我现在也会经常带我的孩子们看戏。“安娜也倡议,希望中国的剧院都能在每周二、周三、周四的下午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些特价票,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剧院看戏。比如在法国,孩子的演出票价格很低,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看很多戏,这也是戏剧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

紧接着,央华首席制作人王可然也谈到了他在法国观摩戏剧教育的一个亲身经历,他说:“三年前我在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观摩过一个有关青少年教育的工作坊,整个教学过程、结构、节奏之流畅之美让我非常难忘。有一个训练环节是让孩子们成为表演训练中的主角,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智力明显迟缓的孩子显得特别突出,但他同样在表演训练中,获得了10-15秒的成为主角的机会。那一刻我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我仔细看着每一个孩子的脸,不管是性格还是肤色,尤其是那个智力缺失的孩子,他们的脸上都充满着淡定的自信。什么叫人格教育?什么叫人格培养?戏剧教育最广大的天空之一就在于对孩子的人格成长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

在对话的尾声,主办方还非常贴心地为现场观众预留了提问交流的时间。有一位来自杭州的观众提问,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样的戏剧作品给孩子看?佛劳伦斯·马尔科教授说到:“我经常选用莎士比亚的作品,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因为莎士比亚是古英语,孩子们可能很难理解。但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让他们发现语言的神秘和语言的魅力。我经常给学生念《李尔王》序言里的一段话,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听莎士比亚诗意的语言,听他语言中的声响,去想象这样一场暴风雨。不仅如此,莎士比亚剧作的主题具有普适性价值,《奥赛罗》让我们看到不同人种之间的关系,《无事生非》探讨了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这些仍然是我们当下会面对的问题。”

周星主任也表示:“青少年戏剧工作确实很有难度,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差别很大。我建议做经典,莎士比亚、莫里哀,这些经典的文本给人以教育。我们可以在经典文本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简化,而不是只为了孩子而做戏,你觉得他只喜欢看或者只看得懂什么,就给他看什么,这样是很危险的。戏剧不应该屈就,而是应该引领着孩子们往大千世界走。”

在观众席就座的以色列卡梅尔剧院首席翻译及编剧伊莱·比贾维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作为翻译和编剧,我一方面翻译莎士比亚、萨特,一方面我自己也为孩子们创作。我觉得这是不同的视角,经典的视角可能是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所呈现出的不同高度,我们和孩子理解的层次不同,但这是一个过程,这也很好。至于我的创作,我是站在儿童视角上书写,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平视的关系。我认为这两者同样重要。”

鉴于此,央华戏剧与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分别设立了中欧文化艺术交流项目。活动最后,让·瓦雷拉主席、王可然先生与周星主任、周建总经理、王宜文副院长、安娜伊思·马田秘书长和新京报编委金秋一起撒下金粉,宣布“中欧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中欧文化艺术发展行动”的正式启动。双方将在欧洲和中国两地共同搭建中欧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整合中欧资源,服务双方戏剧文化发展,同时也将发挥平台人才优势,让戏剧和教育融合,助力中国的全民戏剧教育。

12月5日,“戏剧未来力量——保利·央华·新京报青年戏剧创作人才孵化工程”终评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孵化工程以“推动中国戏剧新发展,打造中国戏剧新力量”为口号,通过命题形式向全社会征集戏剧人才和剧本,25天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22份参赛剧本,甄选出的获选作品将于次年孵化成剧目作品在全国60家剧院进行巡演,最终的甄选结果将在次日的论道周闭幕式上揭晓。

12月6日,论道周将举行最后一场主题对话《戏剧影响力对话》,中外戏剧大家将共话剧院在戏剧创作、戏剧演出、戏剧教育和戏剧普及等多方面的引导作用。随后的闭幕式上,不仅将揭晓孵化工程的终评结果,还将隆重发布保利·央华2020年国际戏剧展演季项目、保利·央华2020年创作剧目,一系列代表国际顶级水准的戏剧作品以及保利和央华携手与国际顶级戏剧导演、国际戏剧节合作出品制作的多部作品将首次对外公布,每一部都是大制作,每一部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