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见 | 青岛学生的奥赛路上,金牌是这样诞生的…

  近日,第39届物理国赛成绩出炉,岛城两名学子摘金夺银,破格入选清北强基班。而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数学、信息学两大学科也展开了紧张的省联赛。记者获悉,面向全球中学生举行的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被称为“五大奥赛”,每年举办一次,由参赛各国轮流举办,参赛国家派出1—4人不等的中学生组成代表队参赛。

  为选拔五大“奥赛”选手,我国每年会组织省级联赛和国赛。在国赛中获得金牌(一等奖),可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能被保送清华、北大等名校;获得银牌(二等奖),可破格进入36所双一流高校的强基校测。近年来,青岛学子屡屡在省级联赛和国赛中夺得佳绩。备战“五大奥赛”要经过哪些训练?锻炼哪些能力?作为“幕后军师”的竞赛教练又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采访了岛城多名一线竞赛教练。

  郭京君 青岛二中生物老师

  奥赛“元老”带队屡夺金牌

  距离2022年全国第31届中学生生物竞赛已经过去两个多月,青岛二中58岁的郭京君老师坐在办公室里,为一本《细胞生物学》教材做最后的编写检查。他的办公室内,两面墙壁都被书架占据,上面摆着数百本生物学书籍。打开角落里的一个材料柜,《生态学原理》《生理学》《细胞学》……里面整齐摆放着这些年来他为学生编撰的竞赛教材。办公室里还有一张老旧的沙发,“带竞赛时,睡在办公室里是家常便饭。”他说。

    “二中的竞赛是从零起步的。我2002年开始带竞赛,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管理与规划,我编写了第一版青岛二中竞赛教案。随后学校相继成立了奥赛培训中心、培优教研室,专门负责五大学科竞赛工作。”郭京君告诉记者,青岛二中的生物学科不断在各项赛事上闯出一片片天地,在金牌总数、入选国家集训队、获省级奖项等方面展现出了超强的实力,成绩位居全省前茅。

  在今年的生物学科省联赛竞赛中,青岛二中两名学子夺得省联赛一等奖,其中一名学子距入选省队仅有1分之差,这让郭京君有些遗憾。20年前,作为岛城首批“五大竞赛”的教练,他带出的学生连续夺得国赛金牌,甚至加入国家集训队,代表中国在国际大赛中出战,在2007年、2009年取得国际金牌,也不断有学生被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一流名校。

  张立彬 青岛中学物理老师

  金牌教练弟子遍布岛城

  不久前,在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上,青岛中学的赵泽凯获得决赛一等奖(金牌),西海岸新区一中的朱昭宇获得二等奖(银牌),赵泽凯还是山东省4名金牌获得者中唯一的高二学生。这两位获奖学生背后,有着同一个学习基地和同一个指导教师:青岛中学强基物理基地和金牌教练张立彬老师。此前在山东赛区复赛中,青岛共有13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荣获一等奖,其中9人师从张立彬。他们或在青岛中学强基物理基地学习培训,或在这里的竞赛集训中锻炼收获,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教练,山东省物理竞赛主教练、领队,市十大杰出青年、优秀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张立彬获得的荣誉有很多,但他说最让他自豪的永远是学生们取得好成绩,“不求所有,但求所教。”在张立彬一堂堂生动严谨的物理强基课和竞赛课背后,是十几年竞赛指导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的热爱和追求,他甘当阶梯,只为把学生带向更高的地方。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大课程表,周一至周五排了30多节课,每个周日还要拿出一天时间为全市物理强基计划培训班的学员们上课。

  “让有兴趣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更难的知识,对这部分学生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让他们既不浪费时间,也没有消耗天分。”在张立彬看来,分类培养、因材施教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青岛中学物理学科的分层教学设置了四类:一类针对学考,二类针对高考,三类针对强基,四类针对竞赛。学生们从初中开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进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发掘潜力,及早确定学习方向。强基课程、竞赛课程等高端课程为优秀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物理竞赛有多难?3小时的理论笔试卷中共有8道题目,满分320分,一般来说能取得100分就能拿到省赛奖项。这种难度让很多学生称为“看天书”,而物理竞赛的实验内容更是让人“欲哭无泪”。但对于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教练和队员们却从中体会到了不断攀登和挑战自我的乐趣。张立彬作为首席教练员,带领教练员团队自编讲义,按照高中物理同步加深的形式,按照“服务强基、兼顾竞赛、指导高考”的思想,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形式,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竞赛内容的拓展直接融入了学科课程中,老师在保证正常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选课,不会耽误高考课内知识的学习。”赵泽凯这样介绍自己在分层课程中的体会。

  张立彬介绍,青岛中学从2019年开设物理竞赛课程以来,已有5名青中学子获得一等奖,8名获得二等奖。青岛中学从2020年被青岛市教育局选定为“青岛市强基计划物理学科基地学校”开始,培训了全市120多名学子,其中获物理竞赛一等奖的11人,获二等奖的18人,获三等奖的9人。张立彬不仅倾心培养青岛中学、青岛市的学子们,带领他们深入探究物理世界,更吸引了全省很多其他地市的学生们慕名而来。从烟台一中特意来到青岛中学参加物理竞赛集训的徐驰翔,被张立彬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人的潜力都是激发出来的!”从山东省实验中学前来集训的张汉琛同学告诉记者:“来到青岛中学后,张教练给我做了全方位的复习规划。他还特意请来参加上一届青岛中学集训的3位学长解答竞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稳定我们的心态。”很多参加竞赛的学子在收获了优异成绩后,纷纷写来感谢信,“规范步骤的书写,严格答案的表述,张教练对待学生细致入微的要求和严谨的态度,是我以后在各种考试中发挥稳定的关键所在。”“我曾经一度想过放弃,但是张教练一直非常关注我的学习与状态,对于我这个外校的学生给予了莫大的鼓励,让我渐渐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魏旭丹 青岛中学信息技术老师

  “教练姐姐”带出大赛黑马

  11月26日,2022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NOIP)山东省联赛在济南举行,青岛中学信息学竞赛团队第五次走上赛场。团队中12名队员都是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唯一的女生是“教练姐姐”魏旭丹。魏旭丹今年30岁,5年前她进入青岛中学时,原本以为只是做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课老师,没想到竟一头扎进竞赛领域,从零开始,带领越来越多对信息学心怀热爱的学子们,一路哭一路笑,一路摸爬滚打一路成长收获。

    魏旭丹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曾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任职,2017年8月应聘成为青岛中学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此时学校刚好有组建五大竞赛体系的想法,科班出身的魏旭丹,担起了组建信息竞赛团队的重任。经过一年的努力,2018年年底,魏旭丹带着来自七年级的几名队员第一次闯入山东省信息学竞赛。遗憾的是,在初中组的比赛中,因经验不足,在一些文件名格式、头文件、路径等细节问题上掉进“坑”里,导致系统无法算分,有的队员设计的程序原本可以得满分,结果却“爆零”。魏旭丹急得哭了,眼泪中有遗憾有自责,更多的却是不服输。

  擦干眼泪,她带着孩子们投入新赛季的培训。“队员们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每周末训练3小时,周中晚上有一次课,另外还有寒暑期集训。”一年过后好消息传来,在2019年10月举办的信息学竞赛初赛中,青岛中学信竞队队员晋级率达91%,八年级的徐思玄同学以98分的成绩斩获青岛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一个月后的复赛中,青岛中学10人获得山东省一等奖,“省一”达线率也是91%。这次魏旭丹高兴得哭了,成立仅两年的青中信竞队终于成为全省中学生信息竞赛中的一匹“黑马”。

  “比赛过后省里组织竞赛教练培训,邀请我分享带队心得。我熬夜整理了一份有20多条内容的‘避坑指南’,把一些容易犯的小错误、忽略的技术问题列了出来,分享给全省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教练。”魏旭丹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两年,学校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培养模式:从小学到高中阶段贯通式培养。小学阶段开展《信息学基础》课程,招募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课程内容以C++基础语法为主;初中阶段开始组建校队,以参加入门组比赛为目标,以周中及周末课余时间的周期性训练和寒暑假集训,来夯实学生对基础算法及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高中阶段以参加提高组比赛及NOIP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对高级算法及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2021年,团队有2人获得省级一等奖;达到省级二等奖分数线以上有9人,其中4人为高中组,5人则是初中“小将”。魏旭丹相信,今年他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年11月中旬,魏旭丹提前一周带着12名队员前往济南备赛,同行的还有她1岁多的孩子和母亲。原来,去年比赛时魏旭丹正在坐月子,没法亲自陪着队员们去现场参赛,为此她深感遗憾,甚至偷偷落泪。“今年一定不能再留遗憾,两边都不能舍。”魏旭丹告诉记者,竞赛前的一周队员们保持着每天上午进行4小时模拟赛、下午进行总结梳理的训练节奏,每个人都斗志昂扬。魏旭丹由衷地感到,孩子们长大了。“每次4小时模拟赛是很累的,一直坐在电脑前,眼睛累、身体累,大脑也累。但是他们结束训练后都没有急着去休息、吃饭,而是期待着赶紧进行系统测评,以便找出自己的问题。”魏旭丹明显感受到,这些进入提高组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反应速度快,有时完成解题和编程任务比教练都快。

  02

  斩金夺银学子逐梦

  学习竞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究竟适合哪些学生?辩证理性地看待竞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做好规划,才能真正在艰难的竞赛过程中收获、成长和享受。为什么在紧张的学习中仍要坚持竞赛之路?参加竞赛会影响其他文化课学习吗?竞赛成绩对高考录取、大学学习有帮助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在竞赛路上拼搏的学子们是怎么说的。

  徐圣璋 青岛中学毕业生

  竞赛帮他敲开名校大门

  徐圣璋今年6月从青岛中学毕业,考入南方科技大学,此前获得的最好竞赛成绩是2021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山东省一等奖。作为过来人,他将自己高中时期的参赛历程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不仅打下了良好的物理基础,更让我拥有了良师益友、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以及更广阔的眼界、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

    徐圣璋笑言自己并没有什么天赋,九年级下学期刚开始参加物理竞赛培训的时候一直没学明白,更别提兴趣浓厚了。“张立彬教练经常让我别轻易放弃,我就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继续坚持着。”直到经过九年级暑假的培训与刷题,徐圣璋感觉自己稍微入了门,能独立解一些基础题,推导一些基础的结论,开始对物理竞赛产生了兴趣,“后来学得越来越明白,也就越来越有兴趣。”

  徐圣璋认为学物理的乐趣在于,物理研究的是世界运转的基本规律,解决的都是现实问题,在现实中均可以得到验证和应用。而参加竞赛的乐趣在于挑战自我,从而获得提升自我带来的成就感。他在高中时期一共参加过两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而现在记忆深刻的大部分高中生活都与竞赛有关,比如第一次在课堂上顿悟某个重要问题,通过艰难的计算攻克某道难题,独自出远门参加培训,与同学激烈地讨论问题……这些场景历历在目,丰富了高中生活。

  “很多人会问,竞赛占用时间那么多,怎样做到不影响高考学习?”徐圣璋首先感谢青岛中学为竞赛生所安排的特别课表,很好地平衡了竞赛与文化课的课时量,“临近竞赛时学校允许竞赛生停掉文化课,同时各科老师会专门针对竞赛生制定教学方案,比如加快上课进度、考后补课等。总之就是尽力满足我们的需求。”

  其次,他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课下我一般会先完成竞赛任务,再抓紧剩余时间完成文化课作业。这样的安排可以督促自己将竞赛内容学到位的同时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他表示,为参加竞赛所做的训练能培养专注刻苦的学习品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在其他科目中也可以充分运用和发挥。徐圣璋感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在物理竞赛上同样适用。张立彬教练不辞辛苦的讲解以及悉心设计的配套练习帮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要靠自己通过老师教授的方法和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切实提高自身能力。

  “竞赛生在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中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徐圣璋告诉记者,他在被南科大录取的山东考生中,高考成绩其实接近末位,但是凭借竞赛的优势,在综合评价招生中的校测分数较高,最后的综合成绩达到了中游水平,被平稳录取。

  青岛二中毕业生王晓禾

  最大兴趣是挑战难题

  “我更倾向于选择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希望在未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生物领域的特长,在医学专业中取得更好成绩。”今年夏天毕业于青岛二中的王晓禾,以全省65名的好成绩获得了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青睐。在生物科目上格外优秀的她更考出了生物96分的高考成绩,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学校生物竞赛组中的历练和积累。

    “在生物竞赛组的学生当中,她最擅长攻难题。别人看到难题就头疼,她却能引起挑战兴趣。”生物竞赛教练郭京君这样评价她。“我从小就对生物、自然、科学领域比较感兴趣。”王晓禾向记者介绍,在生物竞赛组学习的日子里,虽然紧张忙碌,但却充实有意义,老师会将大学的课本知识重新组织归纳,形成系列化的书籍和试卷,让学生们用更开阔的思维方式理解高中生物科目。

  高二下学期,王晓禾为参加省级生物学科竞赛进行了紧张备赛,但最终与省队失之交臂,这给她带来了不小的打击。“那时候很有挫败感。教练每天找我沟通,帮我调整心态,其他各科老师也主动帮我突击文化课,这才让我在最后一年的高考冲刺阶段追回了成绩。”王晓禾在一模、二模考试并不理想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在高考考场上充分发挥自己“攻难”的本领,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青岛二中毕业生?冉辰

  在竞赛中确立人生方向

  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后的冉辰,已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生物学者。

  支撑他一路在科研路上不断探索的,正是在青岛二中参与生物竞赛时形成的浓厚兴趣。“参加生物竞赛,注重逻辑思维和思路理解。对于生物学科来说,知识点复杂分散,死记硬背行不通。将生物的原理与本质融会贯通后,各种有趣的表象自然迎刃而解。”冉辰表示,在跟教练学习的过程中,他还养成了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能力和出众的动手能力。

  从青岛二中毕业,到北大、斯坦福读书,再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冉辰说,身边的很多同学和同事都曾参加过“五大奥赛”的全国竞赛和国际竞赛。他的妻子就是曾与他一同参加生物竞赛的“战友”,现在俩人正一起在哈佛大学从事生物学研究。“所以当年走上竞赛之路对我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冉辰笑言,希望更多的竞赛生可以在大学和以后的日子里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科学的领域自由翱翔。

    新闻延伸

  学竞赛两条路 每年都要全国跑

  据了解,学习竞赛的单节课时费很高,不过学生竞赛费用的支出会分两类:第一,校内学还是校外学;第二,竞赛备赛阶段教练会带领学生打卡全国各个省市集训,这其中所需要的费用需要学生和老师自费。

  “如果学校内能组织日常训练,学生在假期参加少数的外训,费用不太高。一般机构组织的假期集训或者赛前冲刺,差不多四千/周。”魏旭丹表示,如果学校不组织日常训练,需要学生再校外学培训课费用会比较高。“竞赛这几年,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侯界飞回忆近几年的带竞赛生的经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等竞赛强省市,是备赛期间学生必须前去打卡集训的过程。“与全国各省市的竞赛生集训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打开竞赛视野,是一次赛前,分析个人定位,充电充能的好机会。”当然,奔赴各城市集训中,所需要的食宿、交通费都需要竞赛生和教练自己承担,但对各校这支能拼敢冲的队伍来说,即便付出精力、财力,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

    ?编辑 | 赵彤? 校对?| 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