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必读经典 巩固核心价值/郭 炎

  今年四月十日,杭州西湖,有一位年逾半百男子,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气味难闻的湖中,救起了不慎落水的三岁小孩及不懂水性、情急之下跳水救孙的老奶奶。救人上岸后,他没有留下姓名,就转身离开了。几经曲折,人们才知道他名叫周良震。

  周良震是一位普通的人,却干了一件不普通的事,他没有像大多数岸边游人,看?一老一少落水而止于袖手旁观;他也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因做了一件好事而大肆张扬,追名逐利。在内地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日益严重的今天,像周良震这样,奋不顾身、见义勇为且隐姓埋名之士,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歷史上千载颂扬的仁爱之举,在当今社会已日渐式微,每遇孩童落水、老人倒地,民众往往退避三舍,不愿施以援手。究其原因,一是不敢救,怕上当,恐有诈;二是不愿救,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社会成员之间,信任关爱缺失,淳朴民风不再,正是中国当代教育的欠缺之处,不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不重视国民道德教育,文化断层之后果正一一浮现。

  文化断层 后果浮现

  中国传统教育,讲求立德、立功、立言,教师重传道、授业、解惑。当今学校教育,应试教育风行,从小学到中学,只抓分数、抓成绩,忽略了基本礼仪、品德教育等养成教育,本末倒置。而在社会教育中,功利主义盛行,人人追逐成功,为了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和面子“五子登科”可不择手段,致令社会价值观模糊混乱,法治不彰,贪腐盛行。

  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系统的缺失,导致民风浮躁,问题丛生,引发社会热议,并上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题。在今年2月24日进行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核心价值观之固本,民族精神命脉之延续,是当今中国社会面对的重大课题。我认为必须回到教育的起点,应从青少年?手,因为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开始萌芽并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若此时不加强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就难以明事理、辨是非,将来更难担大任。应从精选中小学必读书目?手,用高水准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什么是必须反电影先生对和否定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建议全国应统一中小学必读书目,由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小组,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宝库中,为小学六年精选30至50篇必读文章;为中学六年精选30至50篇必读文章,并将相关必读经典纳入学生升学考试范围。那么,青少年完成中小学教育之后,他至少读过60至100篇经典文章,而这些经典就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基础、共同知识和共同价值观。

  严选范文 从小培养

  至于这60至100篇经典文章如何选择,可以是古今交汇,有四书、古文观止、三国,也有鲁迅、巴金著作,以及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各民族文化共融,既有汉族经典,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也可以是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鵰。”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想去了解秦皇汉武,去认识唐宗宋祖,去追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进而激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中小学教育中精选必读经典,凝聚社会共识,让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价值,潜移默化,伴随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纠正民风,构建美丽的中国梦,传承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重要基石。

  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