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昆明站侧记

  光明网讯(记者 张义文)青春珍贵,当与艺术相遇,便迸发了更多的价值与意义。9月3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巡展走进云南昆明,以“青春脉息”为主题,藉由“青春视野”“青春态度”“青春表述”三部分,展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风貌,让观众在展览中感知时代律动,感受青年的审美价值取向,触摸年轻一代对于自身、生活、生命的认知和态度。

  文化丰富性促成多样风格的表达

  空间分布的多样性指向文化的多元性,云南坐拥丰富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是多元文化的重要样本,有肥沃的艺术创作土壤。围绕“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和“文化的多样性与当代青年创新的路径”议题,与会专家、院校教师和部分参展艺术家展开关于青年艺术的讨论。

  “当代青年艺术家或青年艺术研究者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美术创作、美术思想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汲取当地的文化资源。”巡展学术主持高岭认为应当让民族文化重新出发,成为再造的营养,再造成一种新的视觉形式——一种承接了传统的民族文化气息,并呈现新的视觉形态和视觉样式,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赵星恒指出,本次展览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例如“青春视野”部分,就蕴含了时间的角度、空间的角度、艺术经验和文化的视野。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向我们展示的是学院文化、大众文化,还有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效融合。对于多元文化与创新路径,赵星恒归纳为三点:“第一种是自我既定的方式进入艺术世界。第二种是深入民族、民间地域文化本身,以多样的表达方式进行探索。第三种方式是立足民族精神、民族信仰进行艺术表达。”

  在“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昆明站中,可以欣喜的看到,尹小勇的铜版画《回顾与展望》、刘刚的油画《云南文山》、毛祥彦的版画《琢木郎印象·绣花鞋》等作品,充分展示了云南丰厚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对青年艺术创作的反哺,成为青年艺术丰富与创新的不竭动力,更体现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宽广的艺术视野。

  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尹小勇 《回顾与展望》 铜版 80cm×51cm 51cm×70cm 2015

  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刘刚 《云南文山》 布面油画 200cm×130cm 2015

  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毛祥彦 《琢木郎印象·绣花鞋 》 套色木刻 (纸质) 113cm×80cm 2018

  “从这些参展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多元文化的表达和融合,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青年人在时代进步中捕捉到的文化气息。”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傅保中认为,青年艺术人才的创新路径在于兼顾艺术创作的地域性与前沿性。地域性是关注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前沿性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只有在艺术表达中做到二者的兼顾,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艺术创作

  源于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滋养,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互相推进、相辅相成。艺术创作关乎艺术接受,更是艺术评论的感性材料。通过鉴赏与评论,艺术实践吸收理性认知得以进步,而艺术作品的公共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也得以充分发挥和挖掘。“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在展示和梳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成果运用作品的基础上,更希冀对当下青年艺术创作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呼吁对青年艺术的关注和学术研究,促成更多高质量作品的涌现。

  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研讨会现场(贾兴旺/摄)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马云华指出:“美术,不仅要重视创作,理论也同样重要。实际情况是,我们的理论研究常常显得不足。建议各位艺术家能理论和创作并重。对青年艺术家来说,既要有一个坚定的立足点,同时也要有广阔的视野,理论实践并重,才能共同把艺术创作从高原推向高峰。”

  “我认为单纯讲理论高于创作或引领创作是不公平的,理论与创作应该是平行的。当然,这种平行不是绝对的,有时理论走在前面为创作提供指导,有时创作走在前面为理论开拓疆界。”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杨红红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这样提到,当前在艺术创作领域涌现出大量新的技法、风格与理念,但是一些评论鉴赏的标准却仍然沿用了过去的,这样势必会造成理论与创作的隔阂。他建议,理论与创作应该保持积极的对话,践行一种相辅相成的艺术创作。

  《中国艺术市场》丛刊主编刘心亮指出,“过去艺术的创新集中体现在题材和主题上,在理论和评论的指导下,渐渐探索出形式的革新。比如此次展览中李仁琚的油画作品《图像中国》,就是将西方的焦点透视与东方的散点透视相结合创作的,画面呈现既有平面的感觉又有立体的幻觉。”是理论结合实践促成艺术创作方式变革的有力实证。

  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李仁琚 《图像中国》 布面油画 240cm×140cm 2018

  艺术巡展助力审美教育

  蔡元培曾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寄希望于纯粹之美来陶冶情感,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在云南艺术学院举办,通过在地互动,凸显展览的美育价值,吸引了大量云南地区的高校学生参观。为青年艺术创作者、艺术爱好者拓展了专业眼光,提升了鉴赏视野。

  青春脉息 时代律动

  嘉宾观展现场(贾兴旺/摄)

  “这次展览让我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手法与风格,对自己艺术创作风格的养成有直接的帮助。”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生李蕾观展后表示,“国家艺术基金对于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支持,也让我笃定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未来,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技巧和理论素养,争取将来为中国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艺术巡展进校园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帮助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建立全面的价值观与艺术观。此次巡展以‘青春脉息’为主题,能够与青年学子产生共鸣,使展览更为有效地发挥美育的作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赵星恒表示,人格的健全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其中,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要积极培养艺术人才,促进社会美育,形成真正带动国家当代文化创作的力量。

  青年作为艺术创作的生力军,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支持、帮助与引导青年艺术人才的创作,是艺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前提。在“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中,青春的能量跟随时代的律动尽情释放。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与追求,都还需潜心前行、上下求索,未来中国的艺术道路上,必将更加充满活力与朝气。(张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