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齐画最大同心圆

  初夏时节,位于红河县迤萨镇大塘子坡的西湖小区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小区里的480户人家2297人,曾分别从11个乡镇179个村民小组搬迁而来,他们分属哈尼族、汉族、彝族、苗族、傣族、瑶族群众。他们在这里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安居乐业,浓缩为该县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

  多年来,红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根据省、州相关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意见精神,把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了城乡各个角落,让各族人民沐浴在党的光辉下,共生共荣。

  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红河县城边的迤萨镇勐龙村委会离城较近,有着发展经济的地理优势,加上位于干热河谷之中,有着发展热区经济的气候优势。总支书记白福告诉记者,全村由12个自然村组成,有傣族、汉族、哈尼族人口共2000多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角度出发,领导班子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不分彼此、相互帮助,种植冬蔬菜,共同致富。“现在家家日子都好过了,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真心感谢党的政策。”村民塔艳自豪地说。

  3.JPG

  红河县各族群众共庆哈尼十月年

  6.JPG

  长街宴

  如果说勐龙村离城较近,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那么偏远的乡村发展得又如何?

  三村乡位于红河县最西部,距县城147公里,较为偏远。该乡的搬迁安置点,是该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中贫”最集中的地方。“可是,我们这里近几年的发展,纵向比较变化巨大,横向比较也不落后其他乡镇。”在该县三村乡扎么村委会拢玛、邦玛村安置点采访时,扎么村党总支书记李毅坚告诉记者。安置点内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在实现了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后,大家或务工或创业,比着致富奔小康。”现在,家家户户除了种植茶叶外,有的人家还养殖山羊、黄牛等。为了使安置点群众实现“住得下、能融入、可致富”目标,三村乡正在拓宽产业渠道,加大产业支撑力度,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让三村乡的搬迁安置区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名片。

  事实上,在产业发展的问题上,红河县的发展思路清晰。县委、县政府夯实交通网、水利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与诚意向全国各地招商,把客商招进全县科学划分的红河谷热区产业开发区、旅游环线产业开发区、东部产业开发区等6大产业片区,发展粮食、热区水果、冬早蔬菜、甘蔗、稻鱼(鳅)共作、茶叶、生猪、小黄牛、黑山羊、山地鸡、生态鸭等特色产业,并建成特色产业园区,引进与贫困群众关联度较深的农特产品加工业,用这些企业有效带动周边各族群众“搭车致富”。

  目前,县特色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23户,其中规上企业11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8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创建初的6.58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5亿元,增长了59.6%。利税由2016年的0.35亿元,增长了185.7%,基本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石膏、蔗糖、棕榈加工为支柱和以“一园三片区”为载体的产业发展基本框架,有效带动了红河县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红河县还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以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为示范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全县高原特色农产高质量发展。该县不断加快推进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建设,建成开发热区水果30万亩,建设完成6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稻渔共作3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开发种苗培育中心,完成菌种培育中心等配套培育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1万亩生物药材基地建设,产业化和规模化得到极大提升。

  少数民族特色村龙甲村(常玉选).JPG

  少数民族特色村龙甲村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这是红河县委、县政府的庄严承诺。2016年以来,该县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程,投入巨资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深入实施党建统领促进民族大团结工程、经济转型带动民族大发展工程、文化交流推动民族大融合工程“三大工程”,广泛开展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等“十进”活动,创建有57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州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00户州级“示范家庭”。创建有2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个村寨命名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村寨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获红河州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的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5个,已成功创建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深入红河县各族群众心中,“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充分显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效明显、民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底的2049元提高到2020年底8392元,已顺利退出贫困县,全县各族群众世世代代的脱贫梦想已变成美好现实,正在努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民族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各方面的变化都太大了,但我觉得农村的学校建得最漂亮。”说起这几年的发展变化,红河县车古乡阿期村委会瑶寨村民小组的邓新文深有体会。

  该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里在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加快红河县高中教育发展,逐步提升红河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58571.53万元,涉及114所学校,新建校舍面积223037平方米、运动场104601平方米。“十三五”以来,该县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力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充分利用“两免一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红河州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 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持续开展义务教育辍学学生“清零”行动;完成红河一小迁建、建成思源实验学校办学,新建、续建全面改薄等校舍项目78个,加固改造C级校舍2.2万平方米,新增幼儿园70所,完成认定金星幼儿园等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成全县13个乡镇全部建有1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4年名列南部六县第一。

  红河县还着力建设民族文化繁荣工程,开展民族文化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在东门楼建设成一座博物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并提供义务讲解。进行了“甲寅文化博物馆”的大纲撰写和“密林深山、边地烽火——红河县党史陈列室”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前期工作。县图书馆实施每周42小时免费开放。建成13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91个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不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配套设施。

  民族团结墙体画.JPG

  民族团结墙体画

  该县不断挖掘传承和发展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目前,已完成两个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哈尼梯田稻谷农耕习俗》、《莫搓搓》及18位第九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展了“乐作舞”全县大普查,共收集整理“哈尼族口传文化”音频、视频等资料共计300G。在校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县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并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全县中小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目前,共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0所、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0所、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5所,6所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正在申报中。

  4.JPG

  分享喜悦

  红河大力推进县民族文艺、体育发展。2016年以来,该县多措并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好民族文化振兴“1041”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整理、编创出一批人民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其中男子群舞《耕》荣获白鹇奖,由红河县参与的大型歌舞剧《哈尼古歌》获金孔雀奖·民族民间舞奖,大型舞台剧《马帮?女人》、哈尼剧《莫批阿波》、歌舞剧《生的狂欢》正有序推进。举办各类大小培训4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政之道重在用人。红河县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制定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完善少数民族干部招录、储备、培训、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机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少数民族干部配备,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人才作用,打牢民族团结进步干部基础。在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根据省州有关文件规定,2016年及以前,按照不高于20%的比例限制到本地户籍及少数民族,其余80%户籍不限;2017年及以后,该县按不高于40%的比例限制到本地户籍及少数民族,其余60%户籍不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脉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1951年10月20日,第三次民族代表会议通过《红河县各族人民团结爱国公约》。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走共同发展道路的民族经济发展目标,红河县于2013年制定出台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的意见,从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干部培养等9个方面设定了发展目标。从而,全县上下甩开膀子、撸起袖子,为实现规划目标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

  2017年,红河县经济社会全面好转,便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出台《红河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规划(2016—2020年)》。此规划着眼更为长远,气魄更为宏大,建设力度空前。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该县形成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主抓、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

  “首先,我们的宣传要做到深入民心。”红河县委统战部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在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时,利用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各类民族节庆等全面加强氛围营造和舆论宣传,激发全县上下参与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热情。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通过制作固定标语、大型宣传牌、座民族团结爱国公约碑、民族团结大型展架、民族团结花草牌、双面灯杆宣传、宣传展板、三种文字宣传图、人工手绘。

  2021年初夏,记者走进勐龙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民族特色浓郁的墙体画,增添了浓厚的乡村文化气息,展现出了勐龙街村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文化墙作为宣传民族团结的文化阵地,有利于提高村民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勐龙村党总支书记白福说。其实,在该县城乡,到处能看到关于民族团结的宣传标语:“谱写民族团结篇章 争做民族团结楷模”“中华民族是一家 同心共筑中国梦”“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这样的氛围,感染着身处其中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标语,人们无不感到亲切和温暖。

  除了室外宣传,红河县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红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侨乡红河统战官微、梦想红河微信公众平台、《彩云谷红河》手机报及省、州、县级和部门媒体开辟“壮丽70年——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一家亲——落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专栏进行宣传。组织开展红河县“牵着彩云来看你,大美红河走一走”演出,举办“中国梦、红河美、民族团结一家亲——红河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举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歌会友以舞同欢——蒙面情歌节”,红河州玉溪市联防联调暨民族团结运动会,以开展主题党课、民族理论政策考试、巡回宣讲,以街天、民族节日等人员集中的时间,深入各乡镇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法律咨询、文艺演出等多形式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基本知识、法律法规等宣传。

  5.JPG

  红河县人民医院的老乡服务队和患者交谈

  目前,红河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并进入深入推进阶段。针对在近年来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明确工作主线,狠抓工作重点,在县城区内全方位进行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氛围营造工作,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讲座培训,举办红河县百年党建·民族团结主题读书分享会、红河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征文活动、红河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征文活动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半个世纪以来,“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在红河县已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不断铸牢。每逢哈尼族十月年来临,红河县的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汉族等群众,就会跳起乐作舞、摆起长街宴,沉醉在欢乐的海洋中,以歌舞的形式表达民族团结进步带来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融入红河县各族人民群众的血脉之中。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