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日报百篇评论中精选了10个人物事例,个个经典给力,写作文屡试不爽!
一线语文教师,分享教育干货!
1.李翠利用微光点亮乡村阅读
在河南安阳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李翠利经营着一家便利超市。穿过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超市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图书借阅室。这,就是“微光书苑”。从创办以来,“微光书苑”中的书,一直免费供乡亲们借阅,还有孩子经常来这里看书,一个飘着书香的阅读空间就此诞生。(来源:于保月《用微光点亮乡村阅读》有删改 )
适用主题:奉献,回馈社会,乡村烛光
2.短道速滑比赛中摔倒后反超夺冠
“太励志了!”前不久,一则“短道速滑比赛中摔倒后反超夺冠”的视频,让8岁女孩马子惠火了,人们感慨小小的身体竟蕴藏惊人能量。(来源:李洪兴《于暖流中感受“大爱中国”》 )
适用主题:励志,不放弃,积极进取
3.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王友德和许振超
王友德“一生只干一件事”,治沙造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许振超苦练技术,练就集装箱装卸“一钩准”“一钩净”的绝活,“振超效率”享誉全球。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才是真本事。(来源:人民网 《年轻干部应有敬畏心、平常心,不能只想升官》)
适用主题:专注,匠心,做好小事
4.快递小哥李庆恒
出生于1995年李庆恒,从事快递工作5年,凭着一股激情和韧劲练就一身绝技,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2019年,在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他赢得第一名,获颁省级“技术能手”奖状,并享受相应人才待遇,获得了政府100万元购房补贴。(来源:孙现富《拼搏绘就出彩人生》有删改 )
适用主题:拼搏,匠心,做到极致
5.身残志坚的油画作者孙国栋
顾盼生姿的人物像、栩栩如生的花卉图……这些赏心悦目的油画作品,出自山东一位32岁小伙子孙国栋之手。他是一名脑瘫患者,出生时因缺氧致病,生活不能自理。他曾一度迷茫,后来,他去了一家画院学习绘画,每天早上5点就坐上轮椅去画室练习,日复一日苦练不辍,如今他的作品已远销海内外。(来源:张 楠《强不息绘就多彩人生》有删改 )
适用主题:自强不息,坚持不懈
6.公交车上“投桃获李”的小男孩
不久前,在河南郑州的一辆公交车上,出现暖心一幕:一名乘客上车后手机没电了,也没带零钱,无法买票。公交车上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妈妈鼓励下,帮这位乘客投了币。乘客送给男孩两个苹果表示感谢。下车时,男孩的妈妈告诉他,分享一个苹果给司机叔叔。男孩便将苹果递给司机,司机师傅夸道:“你做得很棒,苹果不用了,谢谢你!”但男孩仍坚持送苹果,于是司机师傅拿出自己带的李子和他交换。(来源:李思辉《“善意循环”暖人心》)
适用主题:温暖,善良,分享
7.扎根大山11年的乡村老师杨明
2009年,25岁的杭州小伙杨明放弃高薪,随爱心支教团队到贵州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支教。凌晨起床,挑水、做饭、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到简陋的宿舍批改作业,再打着手电筒家访……这是杨明支教的日常节奏。十余年来,杨明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近8万元帮助贫困学生100多人次,牵线结对帮扶贫困户20余户。(来源:张向阳《用知识点亮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适用主题:奉献,燃烧自己
8.当代“愚公”毛相林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从1997年起,毛相林带领乡亲们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绝壁天路”。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们向贫穷宣战,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来源:宋静思《“绝壁天路”见证山乡巨变》)
适用主题:艰苦奋斗,时代先锋,脱贫攻坚
9.“种树老人”班都
82岁的蒙古族牧人班都,常年生活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是方圆20多公里内的唯一住户。20世纪70年代,流经他家附近的河道断流,胡杨枯萎。几十年来,他先后挖了10多口水井,取水灌溉,就是为了守护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胡杨。如今,因为常年坚持,以及当地的支持,断流几十年的河道又见来水,这片土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来源:李洪兴《如胡杨般绽放绿意》)
适用主题:艰苦奋斗,时代先锋,生态环保
10.南京大学保洁员吴立娣
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南京大学保洁员吴立娣画起了学生公寓的黑板报。吴阿姨没有学过画画,却从13岁开始,就包办了从小学到高中班里的板报。来到南大以后,从粉笔画到水彩画,也是凭“兴趣”慢慢摸索出来的,长城、南大校门、落花大道等多幅板报画作广受好评。有人问她,画画是否能带来额外收入,她笑笑摇着头回答:“保洁是一种生计,为了生存必须要去做。画画是一种生活,心里快乐,也就乐于去做。”(来源:周珊珊《有乐趣的日子会发光》)
适用主题:兴趣,快乐,日子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