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对高考作文的理解曝光,网友:爱读书的孩子,早就赢了
作者:霖筱筱
1
昨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千万学子寒窗苦读十多载后,将拼尽全力为此一博。
此时,女儿正上小学四年级,离高考还有8年的时间,虽说还很遥远,但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公布之后,我突发奇想:不知道年幼的她,是否能理解这样的题目?
于是,在每天晚上的闲聊时间里,我从这些被称为“很多学生都看不懂”的作文题里,挑了两个相对简单的给她。
她选了Ⅱ卷作答,思索片刻后,便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就会举行开笔礼,就要写人字,其实是要告诉我们,不仅要写好人,还要做好人。注意:是做好-人,不是做-好人。人字就两笔,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要描正、不偏不倚就很难,生为人很简单,做堂堂正正的人就不简单。
听完她的回答,我默默地竖起了大拇指。
她的理解和观点,在我看来,并无太大偏差,方向是对的。虽然更深一层的“鉴别与取舍”没有表达不出,但是我相信,在她的认知里,这些都已经有了答案。
作为一名普通的四年级学生,这样的回答,足以惊艳到我。她的答案,其实都源于她爱读书。
后来我把这件事分享给了朋友,朋友说:
看了她对高考作文的理解后,我终于明白:爱阅读的孩子,早就赢过了许多人。
2
当然,多读书的好处,不仅仅是为了看得懂高考作文题,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你有更多选择和机会。
在《诗词大会》上三战三捷、一举夺魁的武亦姝,熟读2000多首古诗词,犹如行走的诗词库,在那个舞台上,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武亦姝说:“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宋词元曲。开始是背着玩,慢慢地,就有了语感......”
正是因为有大量的阅读量,武亦姝对诗词、对文字,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思维,固然也会延伸到其他科目。
在2016年被复旦附中提前录取时,15岁的武亦姝,早已有数千首古诗词的储备。
2019年,武亦姝以613分的成绩(上海高考满分660分),被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新雅书院录取。刚开学,便又以一篇700字的《我的军训初体验》惊艳众人。
她不喊口号,却能够用自己最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她对未来、对人生的态度:不亢奋、不激烈、不做作。
作为文理科双料学霸,武亦姝用成绩验证了一句话:语文学得好,其他科目都不会太差。
3
说到高考作文,那就不得不提2001年那篇名噪一时的《赤兔之死》。
这篇作文被称为我国高考史上几乎最为出名的一篇满分作文,其影响力堪比韩寒的那篇《杯中窥人》。
作者蒋昕捷,也凭此作吸粉无数。
蒋昕捷是南京13中的一名理科生,但格外喜欢看书,尤其是袁阔成老师讲的《三国演义》,可以称得上是“中毒很深”。
蒋昕捷熟知《三国》里每个大小人物的经历和结局,甚至大家都不甚关注的赤兔马。
有丰富的阅读基础,这也是蒋昕捷能够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的硬性条件。
2001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关于“诚信”之说,蒋昕捷的灵感来源于阅读理解题目里那一个大大的马,于是,一篇《赤兔之死》便跃然纸上。
蒋昕捷说,在写作文的时候,就知道这篇作品写得不赖,因为监考老师三番五次过去看他的作文。
电影盒子果不其然,阅卷老师直接给出了58分的高分。
当然,这篇作文里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赤兔马的“忠义”与主题“诚信”略有偏差,而且文章里的年份搞错了,但是瑕不掩瑜,通篇内容让人爱不释手。
在高考考场上极其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写出“语言老练,词汇丰富”的佳作,实属难得。而同一届高考生中,或许有很多人不理解题目,又或许,根本没听过这个故事。
之后,蒋昕捷被第一志愿南师大破格录取,并且由计算机系调整到了更适合他的新闻与传播专业。
2010年,蒋昕捷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身份,再次出现在公众眼前,以一篇《围剿地沟油》引起轩然大波,他的正义,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令人赞口不绝。
而今,蒋昕捷已经成为一名阿里巴巴高管,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投入热情。
看到这,你还会说读书无用吗?还会说高考满分作文者是高分低能、纸上谈兵吗?
读书,读多少书,如何读书,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基本条件。
4
聊到这,我想起之前的一个小插曲。
那是一节儿童茶艺课,茶艺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茶历史的时候,不免会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
课堂上都是三四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对于历史和地域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唯独一个男生,每个问题都能对答如流。
比如明朝开元皇帝、炎帝神农氏、安徽六安、云南简称等等。以至于到后来,其他孩子都不好意思回答问题了,老师一提问,大伙儿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他。
毫无疑问,大家都视他为“小偶像”了。因为回答出这些问题,不算多厉害,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这些答案背后他丰富的知识量,那片无法估计的知识海洋,成就了优秀的他。
你看,有没有阅读基础,一到关键时刻就看出来了。
知乎上有个提问:年轻人应该多见世面,那把学费拿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更划算?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在没有充分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只是邮差而已。
是啊,没有知识基础,便不会有认知和判断,又怎能见到更高的世面呢?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坚持,会成为茫茫人生路上的一座灯塔;你今天的日积月累,迟早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多读书是为什么?
是为了找到答案,是为了读懂高考作文题,是为了能够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更是为了有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