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大家徐匡成都开展,80后小时候美术书上的画面都展出来了
“他的作品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美术光芒。”有观众这样发出由衷感叹。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 四川美术出版社承办的“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 今天上午四川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了中国当代著名版画大家徐匡的162幅绘画作品,其中包括36件版画、31件素描、78幅独版、17幅油画作品和部分文献资料,时间跨度达六十余载,作品皆是今年已八十岁的徐匡,多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所创作的精品力作。红星新闻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众多70后、80后初中美术课本上出现的作品图的原作或版画都得以展出。比如《大江之源》《高原的阳光》《主人》等等。
↑展览作品(油画)
人物>>徐匡是当代中国版画界的领军人物,在美术界享有崇高的名誉。从1979年恢复全国美展开始,徐匡就荣获了最具权威性的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之第五届、第十届版画类别的最高奖,以及第六届全国美展版画银奖,十七届全国版画展金奖,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洁白的哈达》1984年)等一系列高级别奖项。可以说,徐匡先生名副其实地树立了“中国当代版画难以超越的标杆”。
↑展览作品
本次展览是徐匡首次在四川举办个人展览,也是徐匡先生迄今为止四次个展中展出作品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维度最为全面的一次展览。此前的三次个展分别为:2010年1月初北京画院美术馆“阳光高原——徐匡作品展”、2011年1月底上海美术馆“刻画人生——徐匡艺术作品展”和2018年3月中旬北京画院美术馆“匠心独行——徐匡独版画艺术展”。 与此前三次展览相比,本次《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以徐匡先生独有的版画语言为基本脉络,用木版版画与先生长达五十年深入生活的素描、速写画稿对应展出,以期帮助观众更深入、生动的了解先生的创作历程和艺术追求。
↑展览作品
在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上,面对快把美术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的观众,他难掩激动之情,连连说了数个感谢,“我要感谢这个时代……”
↑徐匡电影先生现场发言
↑展览现场
阿鸽、邱笑秋、戴卫、董小庄等艺术家也到场观展,普通的艺术爱好者也盛赞展览的全面专业。在主展厅,展览特地展出了徐匡之前的刻版和创作工具、文献。
↑邱笑秋、戴卫观展
在艺术创作中,徐匡始终执着于生活的情感体验,其艺术成就得益于他扎实的基础。1975年,徐匡、阿鸽和另外五位画家一起去西藏深入生活达9个月,还到自治区各部门了解情况,对西藏社会有了进一步认识。回来以后创作了大量木刻作品,如《主人》《高原阳光》《纳木湖畔》《小骑手》《洁白的哈达》《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自此,徐匡几乎每年都去藏地,足迹也遍及了青海、大小凉山。他说,“人们说我艺术常青,其实没有什么奥秘,就是要关注生活。脱离生活关在画室凭空想象,久而久之画的东西就只能是概念的,感动不了人,自己看了都烦,手艺也提高不了”。
↑展览作品
作为版画家的徐匡,尽管在专业领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依然没有停止创作、创新的步伐。独版画就是他在创作道路上的一个大胆尝试,作为传统版画制作媒介的“木”被直接展示出来,连同它原木的形态、质感、木纹肌理、木质本色,乃至木材的厚度、原生态般的树皮、疤纹节理,通通成为原版木刻艺术的构成因素。版画艺术的刻工和刀味在这种木质原版状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工作台展示
徐匡先生的独版画艺术最初是在非自觉状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80年代后期,在《守望》(1988年)创作快完成时,詹建俊、周思聪等同道前来造访,感动于该木刻之美,便建议徐匡先生“见好就收,不再刻也不印,保留原版即好”。2000年以后,先生开始有意识地创作一些独版画。其多年来的目标是在他今年80岁之际,力争创作100幅独版木刻,目前已完成90多幅作品。正是得益于徐老在版画艺术上的潜心开拓,版画艺术门类中又增添一个极具魅力的、具有美术史意义的“独版画”(或称“原版木刻”)新品种。
↑独版画
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徐匡先生的部分油画作品,1985年后的约二十年间,徐老还将部分创作精力转移到了油画上,直至2004年才又操刀刻出版画《奶奶》。
↑油画作品
本次展览持续至2019年1月2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红星新闻记者 谢礼恒 摄影报道
编辑 杨渝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