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选择钓位很重要吗?

  我们去河边野钓的时候会发现,一条河的两岸几乎都有人在垂钓。野钓,一般都很少打窝。不管钓不钓到鱼,人多也凑个热闹。不打窝,这就是公平竞争了。都在卯足了劲抛竿、收线,换饵、摘钩忙得不亦乐乎,但到最后每个人的渔获却是参差不齐。这一方面,每个人选择的饵料种类、鱼钩大小、垂钓深浅不一样;一方面,也是展现个人技术水平的时候。但还有一方面也不可小视,那就是垂钓地点、钓位的选择。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人挨得很近同时垂钓。一个人频繁地起竿上鱼,而另一个却在频繁地提竿换饵。这样的情况,让旁人看到都替他着急。渔获的多少和起鱼个头的大小,虽然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内,但在技巧方面绝对占了七成以上。如果你非要问我这七成是用什么样了不起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那我必须告诉你: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呵呵,歌词告诉我的。

  要说到技巧,涵盖的方方面面就很广了,我们现在只说钓位。钓位,当然是要选择鱼群相对聚集的地方了。鱼,属于群体性动物,经常扎堆、聚集。除非有些体型较大的鱼,它们会比较喜欢独来独往一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河水里大鱼比例较少,所以它们就比较特立独行、高高在上了。而且,鱼类在水中游弋也不是完全没有章法的到处乱窜,具有一定的行动规律。行动路线不是特别随意,尤其是鱼群整体行动的时候。它们始终是一个整体一样,遵循着同样的路线游来游去。同时,鱼的警惕性也非常高。对声音特别敏感,喜欢安静。假如你的钓位附近有很大的嘈杂声,会对垂钓的影响非常大。

  在风向选择上,如果是对向,我倾向于选择顺风,也就是风从身后吹过来。鱼在游动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逆流而上,所以就有“顶水走”的说法。说明鱼有着无坚不摧坚韧不拨的个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不然怎么会有鲤鱼跃龙门的壮举。鱼类靠着它们游刃有余的灵活体态,不选择顺风顺水,只选择逆水行舟。与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着顽强的较量,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逊色。这是我选择顺风垂钓的一个原因,我们顺着风它们顶着水,不刚好游过来吗。而且选择顺风垂钓还有一个好处,抛竿的时候也是顺风,阻力小容易送出鱼线,落点准确。而逆风垂钓,甩竿的时候要考虑到风的阻力。如果风稍大些就会吹偏鱼线,抛不到自己想要的最理想位置上。

  在一条河中,总有较宽和较窄的地方;也有水流较急和流水渐缓的区域;还有水深或者水浅的河段以及转弯拐角,迂回曲折处。鱼不是永动机,虽然它是游泳健将,也不可能不电影蜜蜂知疲惫的一直游来游去。除了迁移或者觅食之外,大多数时候的鱼只是做短距离不紧不慢的游移。遇到水流平缓的区域,它们就会躲在里面休息。因此在河流上的突出部位或是转弯处常会见到钓友的身影,应该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在水流平缓的区域,鱼儿不需要因为对抗水流而不停游动。可以不受外力影响,自然地停留在原地稍作休息。

  我之前也提到过,大鱼多数都躲藏在深水里。但是最近有钓友发私信反驳我,他说我说的深水钓大鱼是错误的,他选择浅水钓大鱼。一时让我无语,他说的对不对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在浅水里钓到过大鱼。我选择钓位,还是选择较深的区域。俗话说,水深不见底,水至清无鱼。我的理解是,水深光线就差,鱼的安全感增强;大鱼警惕性更高,所以往深水里走。水越浅,水的透明度越高,安全感降低。确实有很多鱼在浅水里游玩嬉戏,但那是在没有人在的时候。它们在岸边游来游去,也会借助水草躲藏。但是稍微有一点动静,它们立刻就会像离弦的箭一样窜进深水里,这是鱼求生的本能。

  钓位的选择,也是越接近水面越好

  。首先是垂钓抛、收线距离短,视线好,二是鱼线可以完全隐藏在水中,避免惊扰到鱼,也可以避免因为风的影响造成的浮漂假动作。很多钓友下竿的时候,甚至把竿稍部位紧贴在水面或者压入水中一点点,让鱼线完全落在水里,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尽量不要选择水底坡度过于平缓的地段作为钓位,最合适的钓点自然是“锅底坑”。深水区距离岸边太远,即使用大竿也要打满竿,垂钓时会觉得比较吃力。尤其是大竿钓小鱼,大材小用不说,光是频繁起竿也觉得累。我是觉得能用小竿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大竿,毕竟是来钓鱼的,不是来拔河比赛的。

  最近有不少钓友留言,也说了不少关于垂钓的经历和见解。钓鱼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想用一两篇文章就把钓鱼的全部内涵解释清楚是不可能的,我相信专家也未必做得到。我尽量用归类的方式,从各个角度来叙述垂钓的过程。毕竟我也是一名钓鱼爱好者而已,并没有多么的专业,很多时候都是想到哪说到哪。而且这些操作也都是我在垂钓过程中的自身经历和自我体验,并不具有权威性,我只是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尤其是初学垂钓的爱好者。我也是想通过我的文章可以结识更多有兴趣垂钓的朋友,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和研究。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即便素不相识、从未谋面,远隔千里也可以朋友相称。我热爱生活,喜欢钓鱼。而且因为有了垂钓的乐趣,我更加热爱生活。

  因为垂钓,我更加热爱生活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