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想对你说

  3月25日是我敬爱的爸爸117周年诞辰纪念日, 3月28日却是他逝世36周年祭日。

  爸爸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我想对您说:爸爸,我们爱您!我们为您骄傲,为您自豪!这句话一直深藏在我心里。

  敬爱的爸爸,您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

  您出生在偏僻落后山区的一个贫苦家庭,因您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肩负着家庭的重担,更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1927年,在方志敏同志的引导下,您入了党,参加了革命。为穷人翻身得解放,您紧跟共产党,出生入死,日理万机,为部队筹措军需;您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而鞠躬尽瘁!这就是我敬爱的爸爸,您是女儿心中的最爱!

  敬爱的爸爸,您从参加革命起,一直从事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只是吃、穿、住、行这些简单事务。当年,部队没有后方依托,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全靠你们白手起家制造枪、炮、子弹、手榴弹,创办工厂、开展农业大生产,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吃饭穿衣、医药、生活用品等问题,这一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不倾注您的心血。

  敬爱的爸爸,您与王震将军结缘于1929年湘东独立师第一团。王震任团政委,您任军需处长,从此您跟随王震司令员南征北战二十多年。你们历经了三次鲜为人知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你们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 9758名将士率先走上长征路,为中央红军一方面军战略转移去探路、侦察和牵制敌人。您作为随军军工连的副连长,长征途中主要负责修理枪械和为部队筹粮。你们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战斗了一年,牵制敌军侧应中央红军长征,待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为保存实力,你们突破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继续北上长征到达陕甘宁边区,与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结束。这次长征你们历时二年二个月,是三大主力红军长征时间最长,保存实力最好的一支队伍。虽然你们部队规模较小,武器装备较差,可你们走的路程最长,吃的苦最多。记得小时候听您说过,在翻越5000多米高的大雪山时,雪山顶上空气稀薄,缺氧导致头晕目眩、浑身无力、瘫倒在地。一位首长牵着马走来,大声叫道:“同志,站起来!瘫下去就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抓住我的马尾巴!"说着就把您拉起来了。您紧紧抓住马尾巴下了山。这位首长就是任弼时同志。您又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

  1944年11月至1946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王震将军奉命率领359旅南下支队5060人踏上南征之路,与广东东江纵队会合。此时您因组织南泥湾农业生产和大光纺织厂的工作,长期超负荷工作,身患重病,经常咳嗽吐血,组织上让您离队休养,但您坚决要求随军南下,最后得到批准。南下支队孤军奋战,面对日军和伪军,你们猛打猛冲,英勇顽强,一路胜仗,军威大震,受到群众热烈拥护。部队辗转到广东八面山百熊镇,被敌重兵包围,苦战三昼夜。此时您旧病复发,高烧吐血,情况十分危急。王震将军动员您化装留下去老乡家养病,但您挣扎着站起来,坚决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能跟部队一起走!”在这紧要关头,侦察员找来一位当年的老赤卫队员,老人懂一些中草药,能治病。给您看病后,就在山上拨了几服草药煮给您吃,您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好转了。这位老赤卫队员说他年轻时采药曾在这里走过一条人行小道,可以过帽子峰,翻过山口就能突围出去。老人自告奋勇为部队带路,王震司令员带队用马刀边砍柴草、边摸索着前进。在无法辨认的崎岖羊肠小道上艰难地走了一个通宵,终于避开了敌人,突破重围。南下支队奉命北返中原,途经莲花坊楼镇,王震将军知道这是您的家乡,批准您回家看望老母、儿子和家人,可当时坊楼镇驻扎了国民党军队,部队要急行军,您只好站在峙龙口的大石头上面对家乡深深地鞠了一躬,依依不舍随部队而去。途中除了频繁地打仗以外,给养供给成了问题。您身为支队供给部副部长,每天都为部队的吃饭问题而操劳,沿途动员群众为部队购买红薯、干菜、油盐等,一到宿营地,就协助炊事员买柴、炒菜、分饭和洗餐具等,你们睡得最晚,起得最早。指战员称你们为“任劳任怨的好后勤"。1945年10月,你们奉命编入中原军区第二纵队,您任纵队供给部副部长。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中原军区部队奉命分左右两路向西突围。突围中你们的部队被迫与主力分开,又孤军作战电影盒子,历经艰难困苦,于8月底胜利抵达陕甘宁边区,9月底回到延安。在这次历时两年的征途中,你们在寒风刺骨的隆冬涉水过黄河,在盛夏酷暑的雨天翻山越岭,克服了疾病和重重困难,经过陕、甘、晋、鄂、豫、湘、赣、粤8省,和日伪顽敌作战160多次,行程达到27000里。

  1949年9月至1950年1月。您所在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解放青海西宁,王震将军奉令,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河西走廊的甘肃张掖、酒泉一带,切断国民党部队退守新疆的后路,保证新疆的和平解放。由于命令紧急,您这位后勤部长来不及准备军需物资,为了抢时间争速度,按时完成任务,战士们只穿单衣、单裤、单鞋,冒着严寒急行军。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你们离开西宁,向祁连山出发。据记载,1949年9月12日,你们顶风雪,冒严寒,开始攀越祁连山。祁连山的气候,瞬息万变,上午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下午突然下起雨来,战士们的衣衫被打湿了,背包沉甸甸的,泥巴粘在鞋底上,越走越吃力。到了夜里,狂风呼啸,气候骤降,转眼间军装被冻硬,像穿上了盔甲,越往山上走,越是艰难。随即部队进入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区,远望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山顶着白云,云连着天,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部队的面前,挡住了去路。部队渡过大通河时,遭遇雷雨冰雹袭击,夜宿门源县,部队首长进行了翻山的思想动员,战士们都作好了准备,还携带了生姜、辣椒等用来御寒防冻。从门源县到俄堡要走180里,凌晨二点部队出发了,风雪越来越大,但你们顶风冒雪急速前进,一是赶路,二是不能休息,如果一停下来就会冻僵。战士们的脸部和手脚都被冻肿。在一个避风的山间,炊事班的同志架起了行军大锅,没有干柴,就把战备用的木夹板点着烧锅做饭,每个战士吃两小缸子疙瘩汤充饥。饭后部队继续前进。夜间在泥泞的行军路上,部队翻过了终年秋雪的祁连山,用两天半时间到达了河西走廊,成攻拦截了企图向新疆逃窜的国民党残余部队。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新中国成立之时,根据中央军委和一野前委的部署,担负入疆任务的又是你们部队,王震司令员率领第一兵团2、6军各部队十万余人向新疆大进军。在茫茫戈壁滩上,你们克服了严酷环境,粉碎武装叛乱,保卫新疆,建设边疆。被誉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在征途中你们冲破了重重艰难险阻,多少次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取得了最后胜利。可以说这是我国军史上仅有的一支部队,打不烂、拖不垮,是一支铁血的部队。您的战友说:“王震将军是哪里敌人最多、哪里仗最难打、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工作最难做,他就去哪里。”从你们的征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们两次临危受令,保卫党中央。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在陕甘宁边区搞摩擦,断了八路军的军需和供应,部队几乎到了没衣穿、没饭吃的地步。蒋介石还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实行经济封锁。您的部队359旅奉命回师陕北,保卫党中央,执行生产戍边任务。 1947年,您的部队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奉命西渡黄河,编入西北野战军,再次执行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你们先后会同晋冀鲁豫第四纵队进行吕梁战役、汾孝战役。经过4个月的连续作战,歼敌2.1万余人,推迟了胡宗南进攻延安的计划,解放了吕梁3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及数十万人口,加强了陕甘宁边区与晋绥解放区的联系,为晋南、晋西作战形成了更有利的形势。

  你们两次执行屯垦戍边任务。1941年至1944年,你们359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开展工农业大生产运动。您即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不到三年时间,你们把南泥湾的荒山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您亲手创办的大光纺织厂也成了陕甘宁边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

  1950年至1957年,建设新疆,你们继续弘扬南泥湾精神,您带领广大官兵开荒造田,兴办工农商学,发展经济,开创了我国屯垦戍边的新纪元。

  你们南征北战数万里,您曾几次从死亡线上爬回来,光头部就受过三次重伤,组织上给您二级伤残证书,您说我四肢健全,还能劳动,便把伤残证书给撕了。

  敬爱的爸爸,您从一个农民成为了将军,后又自愿解甲归田,再从将军回归了农民,带着一身伤痛回到了生您养您的地方。您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太熟悉了,有了南泥湾、新疆工农业大生产的宝贵工作经验,早已规划好了家乡建设的蓝图。回乡29年中,您跟当年打仗一样拼命干,开荒造田,改造冬水田、红土壤,科学种田夺丰收,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座水库、4座电站、1座水泥厂、3条公路、12桥梁、3根压力水管和1条40多里的引水渠。

  敬爱的爸爸,您在妈妈心里,无论是将军还是农民,都是那个为了信仰和理想而忘我奋斗的英雄。您不仅是她的伴侣,更是她学习的榜样和人生的导师。您去世后,她始终铭记您的处事方式,她一生省吃俭用,捐资助学,帮助困难群众,创办了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倾其所有。2013年母亲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作为女儿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更受鼓舞和鞭策。你们双双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模范、最美奋斗者。

  敬爱的爸爸,我还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这些年来妈妈坚定地完成您未竟的事业,努力为老区人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她尽全力为家乡人民促成了3件大好事:促成了塘山水库的修建,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健康饮水问题;促成了高速公路的修建,萍莲高速公路去年底已通车,结束了莲花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促成了高铁的修建,通往莲花的高铁现在正在建设中,将来莲花人民的出行会更加便捷,这也将给莲花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造福于子孙后代。您生前没有办成的事,她都替您做到了。天堂里的您一定感到欣慰吧!

  敬爱的爸爸,我们年轻时不太理解您,想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这么苦自己?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看到您的事迹被陆续写成文章,编入课本、拍成影视作品,您的形象在我心中才逐渐清晰高大起来。特别是退休后在收集整理书写您的文字资料后,我才真正认识并深深地理解了您为什么要执意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带着一身的伤病回到老家,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鞠躬尽瘁。您曾对我们说:“我能幸存下来已经很幸福了,想想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我做得还不够。"您一生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激励自己,教育子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敬爱的爸爸,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弘扬你们艰苦奋斗精神,我退休十年完成了《父亲甘祖昌》、《母亲龚全珍》书稿的出版,用来教育后代。也要像您那样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红色传统的宣讲员,将母亲的爱心救助基金办下去,致力于帮助他人,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我们也会教育好后代,让他们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作为的一代。

  您的女儿:甘仁荣

  2022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