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怎么说好话解好惑育好人
在青年人把话语权看得愈发重要的时代,作为青年教育工作者如何好好说话,学会与青年大学生理性沟通、平等对话变得非常重要。网络给说话提供了极大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好好说话变得容易了。
近两年来,频频有辅导员因为在微信群、QQ群发布的语气强硬的通知、与学生“互怼”的段子而被学生截屏留下证据,并被添油加醋地发布到QQ空间、知乎、微信朋友群、微博等载体,以此引发社会的热议,将自己的辅导员,乃至整个群体推上风口浪尖,使其被别有用心者抹黑、丑化,拉大师生间的矛盾,造成二者的对立和立德树人的共识被撕裂。
非理性的、极端的言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取,不能因为一己之言,给群体、社会、民族、国家带来伤害。何况,高校不是象牙塔,而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长久以来,青年大学生一直是敌对势力的拉拢对象,为此,青年教育工作者要力争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说话问题而失去学生的信任,甚至使学生对自己充满敌意。
为了避免学生在网上乱说,是不是意味着不让学生说,或者,让他们少说呢?当然不是。每当社会进入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时,人们必将受到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和冲击,必然会有困惑、迷茫,这便需要有情绪宣泄的出口和利益表达的渠道。一味地强压非理性的情绪、言论,等来的将是后果难以预料的爆发。所以,辅导员要广开言路,及时将道理讲透,即便涉及到政治敏感问题而欲说还休,仍要好好说话,能有拨开云雾见月明的艺术,能用情用理、合法合规、入脑入心,以最大限度凝聚师生最广泛的共识。
讲道理、做理论宣讲、劝服都是我党的优势和传统。但,这一优势和传统尚未得到广泛地继承和发扬。现实启示我们,长期对讲道理、理论宣讲的忽视会制约辅导员释疑解惑能力的发挥。当危机发生后,如果辅导员选择简单粗暴地处理,而不是选择平等对话、理性劝服的话,更容易引起舆论的旋涡,造成次生灾害,使教育的风向发生转向,甚至产生难以预料的效果。
因为,当人人都握有麦克风时,武断地“拔线”并不是处理“众声难调”的乱局的最优方式。面对网络上可能出现的杂音和已经出现的师生间对立的舆论态势,最需要、最明智的做法是“引流”,及时做好线下的沟通协商,通过面对面的平等对话,以达成共识。为此,可以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善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科学理论武装对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唯此,辅导员才能及时、有效为地学生释疑解惑,化解误会,团结人心。现实中,青年学生干部、党员骨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如何、认同如何、运用如何、有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些仍是辅导员面临的紧迫、艰巨的课题。为此,辅导员在做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服务中,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主动占领意识形态教育高地,抓牢抓活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育、谈心谈话教育,有效避免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走向误区。
第二,善于构建一个稳固的相互信任的沟通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爆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师生间没有信任基础,心理疏导、对话协商、释疑解惑都无法实施。在平时,师生间要通过情感的联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使学生遇到思想困惑,有利益诉求时能第一时间找到辅导员,而不是有意回避,将“熟人圈”可以解决的问题放到无法控制的网络“生人圈”里,使问题扩大化、复杂化。
第三,增强危机研判意识,将释疑解惑工作做到前面。网络的开放性极大地刺激了用户的参与意识。多起网络舆情事件表明,“好管闲事者”往往成为了推波助澜者,他们打着伸张正义的旗号,比当事人更关心事态进展,更热衷于消费危机事件,推着事态进一步恶化,进而在非理性情绪的诱导下出现网民群体的极化,最后,这股势力极有可能被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炒作,进而损害到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对高校而言,无论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出现网络危机事件时,辅导员都必须要及时将释疑解惑工作做到位,安抚好人心,防止“好管闲事者”抢占先机,不断冒泡、放炮。
理想的大学,从来都是学生和教职员工一起构成命运的共同体。大学从来就没有,也不应该有对立和敌我矛盾,它所肩负的始终是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的使命,全体师生员工理应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把脉、贡献力量,这都是高校师生矢志奋斗、砥砺奋进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有思想疙瘩、认识误区、价值迷茫不可怕,这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关键在于辅导员要把握好教育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善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和思想方法,掌握高超的说话艺术,在学生面前说好话,说暖人心的话,及时为学生解好惑,才能从根本上育好人、团结人。
(作者罗方禄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