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再扎根深山:黄雪娇放弃高薪回到大山执掌教鞭
因毕业论文致谢写了6000余字,点名致谢65人的大凉山彝族小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生苏正民曾经感动无数网友。近日,苏正民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二中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一名支教老师,回乡任教的举动让他再度引起舆论关注。
类似苏正民这样走出大山之后,再度返回家乡任教的学子还有不少。值此2022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特别报道“重返出发之地”,以记录这些“回归再出发”的学子。
来自湖北襄阳的黄雪娇就是这样一位“重返出发之地”的老师。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间,2022年第二期“襄阳好人”榜发布,“扎根深山育桃李”的黄雪娇榜上有名。当地有关部门介绍,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教学点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在学校缺教师的情况下,对家乡感情深厚的黄雪娇毅然选择离开武汉回到教学点任教。学校教学资源匮乏,黄雪娇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勇于担当,主动承担起全校英语课和六年级数学课、科学课的教学任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她自制400余件教学用具,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点。
黄雪娇与学生们朝夕相处,越来越离不开这里,由最开始的“救急”变为“扎根”。她说:“教学点只要还在,只要有人,我就会在这儿一直干下去。”
据谷城县融媒体中心今年5月刊文介绍,日前,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教学点组织“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推荐,学生、家长、同事都给黄雪娇投出了满意票。此前,她接连被谷城县、襄阳市教育局授予“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
地处南河上游尽头的白水峪地理位置十分偏僻,“船到码头车到站、走到尽头必折返”是对白水峪最真实的写照。1991年出生的黄雪娇打小就立志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走出世代居住的深山。品学兼优的她从母校白水峪教学点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长为村庄里少有的大学生,并通过努力在省会武汉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买房成了家,成为全村的骄傲。
2017年,根据教育部门统一安排,白水峪教学点决定正式开设英语课。可一连招聘了10多名教师,都在实地考察环节中被教学点的艰苦条件吓退。眼看着学生陆续报名就要开学了,英语老师还没有着落,8月26日,在万般无奈之下,白水峪教学点负责人谭承斌想到了自己的学生黄雪娇,他拨通了电话,请求她回乡支教。
谭承斌介绍,黄雪娇小时候成绩就很好,大学学的是涉外导游专业,英语底子厚。而此时,黄雪娇已经在武汉某公司担任高管,拿着年薪,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接到电话后,对家乡感情深厚的她心里很矛盾,表示征求家人意见后尽快回复。
“只有让更多学生接受教育,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大山。”经过一夜辗转反侧,第二天一大早,黄雪娇坚定地回复了电话,“老师,我回去!武汉的家庭需要我,白水峪的教学点更需要我!人不管走多远,都不应该忘记来时的路。”
在公司和家人的支持下,黄雪娇火速办理了离职手续,在两天后的8月28日正式到白水峪教学点报到。9月1日,白水峪教学点历史上首次传出孩子们琅琅的读英语书声,师生们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在这个教学点,黄雪娇独自包揽了三、四、五3个年级的英语课,同时担任三年级、六年级数学课和科学课教学工作。她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收入锐减至每月1500元。与此同时,她也由最开始的“救急”变为“扎根”。2019年2月,黄雪娇正式报名,并通过教师岗位招聘考试,义无反顾地选择持续留在白水峪教学点执掌教鞭。
“我曾经走出大山,成长为村庄的灯塔;如今返回扎根深山,是为了给乡亲们点燃希望。”日前,黄雪娇以自身经历参加教育部“中国梦·劳动美”征文,荣获一等奖殊荣。“青春孤独,播洒大爱,必将永恒。”湖北省襄阳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组委会也对黄雪娇进行了最忠恳的评价。
谷城县融媒体中心介绍,目前,白水峪教学点由于外迁人口激增,生源严重不足,仅剩下5个年级共计11名学生。但黄雪娇表示,只要教学点还在,哪怕只有一名学生,也会一直在这儿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