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高考数学难,掺杂了太多内容,减轻学科本质,能不难吗

  高考是人生中一道重要的关卡,但是对今年的高考生而言,这个关卡的门槛显得更加难以跨越,因为他们遇到了号称为“史上第二困难”的数学考卷。

  今年高考生的备考之路颇为坎坷,先后经历了20年、22年两次疫情影响,疫情地的考生不得不通过视频课程的方式进行复习,从复习效果上自然会差了不少。有不少考生在结束数学考试后泪洒考场,而在高考结束后,社交媒体上也充斥了考生的哀鸿遍野。本想着能以更好的姿态翻开人生的新篇章,如今却招当头一棒而被狠狠打击。

  

  本次数学考卷的难度之高,也引发了家长们的不满。近年国家高举减负大旗,旨在让学生摆脱所谓“畸形”的课外辅导,将教育回归本源。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多年来形成的高考备考体系,如今缺少了课外辅导,单纯依靠校内教师的指导对考生而言略微有些单薄,而家长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今年高考的数学考卷究竟有多难呢?成都有一位数学竞赛教练,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卷子,只能选择放弃填空题与选择题的压轴题。今年高考的数学高考为何如此之难,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给出了解释。

  

  一是需要脱离固有解题思维,综合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考察考试本人的综合能力。在考题中既有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情境的题目,也有基于我国重要国家战略而设置的题目。在历年,往往由高考作文题目来承担这份重任,但如今数学试卷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这真的是数学教育的初衷吗?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根基。一切的证明与定理都是严谨的,这也是从古至今数学教育所定下的基调,数学教育不能也不适合背负太多主观教育理念。比如本次高考,以《梦溪笔谈》为背景,让考生体验古人对于钻研问题的过程。 在日常的课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添加这些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探索精神。但现在的场景是高考,本意是一场人才选拔性考试,这样的题目是否更多选拔的是奇才而不是人才呢?这让我们犹未可知。

  

  二是通过在题目中展示近年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考生日后投身国家事业的热情。然而归根结底,这是一场考试,考生上了考场,题目只会被抽解成一个又一个客观条件。尤其是考试存在时间限制,考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模拟考,对于读题、解题早已形成了固有模式,很难在考试中进行思维延展。

  如前文所说,高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人才培育成功后投身到祖国的各行各业中反哺祖国。民族的自豪感,建设祖国的积极性,这都应当在日常课程教育中灌输。将考题强行赋予这层意义,似乎反而成为了一个解题的“干扰项”,效果适得其反。

  三是结合我国的经济建设、生产生活,考察考生的数学关键能力。增加考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同时考察考生的数学基本知识、数学运算能力和创新思维。

  比如其中有一题,以“南水北调”作为题目背景,考察了考生的空间想象与解题运算能力。考生在考试中需要同时展现解题的灵活性、思维的多样性,并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和推理能力。

  然而,这样的组合拳让考生难以招架。平时在学校里,老师为了考虑普适性,很少会对课程进行延伸讲解。在过去,考生往往通过课外辅导来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在减负后,考生反而缺少了课外辅导这样一个重要的备考平台。

  这也是这次高考令考生叫苦的一个关键原因,纯靠疯狂刷题的题海战术不再奏效。综合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将成为考生从中庸跳跃至优秀的重要跳板。

  

  巧合的是,被誉为“史上最难高考数学卷”的高考试题,也出自在疫情影响后的年份。2003年葛军大师为江苏考生出的数学试题,让不少学霸最后连达到及格线都是奢望。

  当然,19年过去了,当年的考生如今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顶梁柱。因此今年的高考生们也不用太过于担心,毕竟题型虽然复杂,但是高考对所有人依然是公平的。在人生的长河里,高考也不会起到决定性因素。无论高考超出预期抑或不如预期,未来仍会有许多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报效祖国的机会。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以大学生活作为新的起点,努力向美好的生活出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