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编辑五日谈」长姐如母,离家亦有归处

  林焕郁(95后)

  编者的话:

  古语云“长兄如父”。当一个家庭缺少了父亲这个角色,年长些的哥哥便要承担起这个家的重任,年幼的弟弟妹妹要像敬爱父亲一样敬爱兄长。“长姐如母”亦是这个道理。作家肖复兴的姐姐几乎具备了传统女性身上所有美好的品德,勤俭质朴、吃苦耐劳,也具备了当代女性独特的品格,独立自主、乐观向上。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把姐姐和母亲放到了心中最高的位置,他认为除了母亲,姐姐的爱是最为圣洁宽厚的,最值得他为此好好活下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肖复兴一家常常吃不饱,他和弟弟那时候正长身体,两兄弟饿得面黄肌瘦。就当父亲为粮食发愁,姐姐自作主张报名了去内蒙古,那时国家正在修京包铁路,急缺人手。她去了,不仅可以赚钱,家里还多出来了一个人的口粮。何况,他们的亲娘在那一年去世了。

  于是姐姐踏上了离家的路,她要去那风沙弥漫的内蒙古,去修铁路,去赚钱,减轻家里的负担。出发前,姐姐带着两个弟弟去照了张相,上了火车后,她紧紧地把这张相片捏在手心。这年,肖复兴的姐姐17岁。第二年,姐姐结婚了。

  那时,肖复兴和弟弟天天盼着姐姐回来。因为每次姐姐回来,都会给他们带回许多好吃的。有次姐姐到武汉出差,买回了两挂芭蕉。那是肖复兴第一次吃芭蕉,粗粗短短,但很甜。还有一次,姐姐回北京听见父亲念叨家里粮食总不够孩子们填饱肚子时,她掏出了粮票给年老的父亲,拉着姐夫就去全聚德排队。肖复兴放学回家后,看见桌上摆着烤鸭和薄饼,开心极了。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吃烤鸭。

  时间一天天过去,肖复兴长大了,他做出一个决定,要去北大荒。姐姐得知这个消息时,连夜为弟弟缝制了一件棉坎肩。半夜还亮着灯缝,肖复兴迷迷糊糊醒来听见了姐姐在小声啜泣,看见姐姐擦着眼泪,不时拆下缝歪的针脚,抖起沾满棉絮的针线。肖复兴知道,姐姐是舍不得他一个人跑去吃苦。每每摸着姐姐为他缝制的棉坎肩,他的心里有些酸涩,有些暖。姐姐回内蒙古后,经常给身在北大荒的他寄些衣物食品。

  后来肖复兴从北大荒回家来,但是找不到工作,姐姐每月都给他寄来钱补贴他,一寄就是一年多。终于他不负所望,在郊区一所中学找到了工作——教书。当肖复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姐姐后,没想到姐姐居然给他寄来一辆自行车,并说“你到郊区上班远,骑车方便些,也可以省点儿汽车票钱”。肖复兴感动得几乎要落下泪来。

  十几年时间一晃而过。肖复兴和弟弟带着自己的家属去内蒙古看望姐姐。空闲时想和姐姐一起去外面逛一逛昭君墓,但是姐姐的腿患了关节炎,行动不便,肖复兴便带着一家子到附近的人民公园玩耍。没想到快出公园大门时,天突然浓云密布,雷雨大作。豪雨铺天盖地而来,阵势惊人。

  肖复兴一行人只好躲在走廊里避雨,本想等雨小再走,但是雨没有要停的趋向,无奈下只好带着孩子们跑向公园大门。耳边忽然传来几声呼唤,抬头一看,居然是姐姐——穿着雨衣,推着车,后座夹着几把伞和雨衣。冰冷的雨水打湿了她的衣襟裤脚,几乎都能感受到那有了严重关节炎的腿是如何的疼痛。姐姐就这样忍着疼,推着车,站在雨中等着自己的弟弟和孩子们出来。

  肖复兴在《姐姐》一文中发自肺腑道:“无论风中、雨中,无论今天、明天,无论离你多近、多远,我会永远这样呼唤你,姐姐!”

  肖复兴虽然年少丧母,但是他的姐姐就如第二个母亲一般,热忱真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照顾年幼的弟弟。当年幼的孩子长大,一个人去外面闯荡,心中充满底气和自信。因为长姐如母,离家亦有归处。

  作者简介:

  林焕郁,女,1998年出生。图书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