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来,我们为什么要重读《女神》?
百年前,一位热血青年写下这样的诗句:“我要去创造些新的温热,好同你新造的光明相结。”
这句诗出自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最初发表于1921年2月25日出版的上海《民铎》杂志第二卷第五号。
该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中“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故事。开篇引用歌德的《浮士德》第二部结尾的诗句“das Ewigweibliche zieht uns hinan.(永恒之女神,领导我们走。)”
诗人在《女神之再生》中创造了新的东方女神形象,她要创造新的光明,要去创造个新的太阳,照彻天内天外的世界。
百年后,新的《女神》再生,她依然带着强大的力量,领导我们,继续去创造些新的温热。
1
20世纪文坛的一颗
惊天巨石——《女神》
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创造社是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进步文学团体之一。创造社初创时期,有两座高峰,一是以《女神》闻名的郭沫若,一是以《沉沦》闻名的郁达夫。
1926年,郭沫若(左二)与创造社成员合影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女神》收录了郭沫若创作于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曾集中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
1919年9月11日,郭沫若第一次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了诗作《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当时主编宗白华已看出郭沫若是“一个东方未来的诗人”,鼓励他常投稿,“一有新作,就请寄来”。
这段时郭沫若诗歌创作的“爆发期”,他后来回忆这一时期的情景,“我几乎每天都在诗的陶醉里,每每有诗的发作袭来就好像生了热病一样,使我作寒作冷,使我提起笔来战颤着有时候写不成字。我曾说过:‘诗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便是当时的实感。”这些诗后结集为《女神》,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时事新报·学灯》刊头&《女神》1921年初版
2
我们为什么要读《女神》?
新诗奠基之作,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出版在我国新诗史上矗立起第一块丰碑,它标志着现代诗歌有了成熟的作品。
《女神》的创作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这也使诗集《女神》被公认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浪漫、自由、充满想象与创造力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的题材,象征手法反映现实,整部诗集多运用神话题材和象征手法,想象瑰丽、情感张扬、气势磅礴,处处流动着生命的光波和自由的因子,喷发着个人与时代的郁积,其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艺术上的独创性影响了一代作家。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天狗》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炉中煤》
众多名家盛赞
郁达夫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时,与沫若一样也十分爱好文学。他读了《女神之再生》手稿,觉得诗中融合了惠特曼的豪放、泰戈尔的清幽、海涅的忿怒、歌德的深远,以及庄子的恣肆和苏轼的畅达,深深为老同学聪慧过人的创造力所打动。
闻一多:
“二十世纪是个悲哀与兴奋的世纪。二十世纪是黑暗的世界,但这黑暗是先导黎明的黑暗。二十世纪是死的世界,但这死是预言更生的死。这样便是二十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的中国。”
巴 金:
“五十几年前我读他的《凤凰涅槃》,读他的《天狗》,他那颗火热的心多么吸引着当时的我,好像他给了我两只翅膀,让我的心飞上天空。”
温儒敏: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最能体现“五四”的时代特色,标志着新诗初期创作的最高成就。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女神》奠定的。”
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多篇作品选入语文教材
《女神》是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女神》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深入理解中国新诗发展历程。
3
新版《女神》有哪些特点?
底本精校,并新增若干注音、注释
参照每首诗初载报刊如《时事新报·学灯》《民铎》,通行版本及《郭沫若全集》进行精校,纠正一些错误,并新增若干全文注释。
收入22张珍贵老照片
展现郭沫若传奇的一生
《女神》辑录罕见珍贵老照片22张,串起郭沫若求学、生活、战斗、创作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的笔名之一。他有着多重身份,既是文学家、剧作家,新诗奠基人之一,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一生著译颇丰,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论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十批判书》等。
《女神》内文预览
诗人自述&名家导读
更清晰明白读懂全诗
收录郭沫若先生《序我的诗》,该序从他幼时学古典诗词说起,描绘故乡的美好,到后来上学留学的经历,接触西方文学,受到泰戈尔、海涅、雪莱、惠特曼、歌德等的影响,感情真挚,是对自己诗歌创作历程的自我梳理和剖析,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女神》的创作思想。
收录闻一多先生《<女神>之时代精神》,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到:“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郭沫若的诗新在哪里?结合具体诗句,闻一多从五个方面对郭沫若的诗歌做了分析与评价,帮助读者导读全诗,更好地理解“新诗”新在何处。
赠送3.3小时配乐有声书
双主播、分角色朗读全诗
随书附赠3.3小时配乐有声书,采用双主播、分角色朗诵,给读者提供更多途径的学习选择,帮助读者更好地体味诗中感情。提升经典诗篇阅读体验。
《女神》为配乐有声书
4
纪念《女神》
出版100周年
《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的第一种,于1921年8月出版,出版最早,影响最大,至1929年已重印9次。百年来《女神》不断重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女神》部分版本书影
新版《女神》封面设计
向经典致敬
《女神》封面采用1923年泰东书局版封面元素,并使用蓝、粉两种主色清新明亮、干净舒爽。
封面“女神”书法为郭沫若手迹。
闻一多曾说,“现在的中国青年——‘五四’后之中国青年,他们的烦恼悲哀真像火一样烧着,潮一样涌着,他们觉得这“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宇宙真一秒钟也羁留不得了。
他们厌这世界,也厌他们自己。于是急躁者归于自杀,忍耐者力图革新。革新者又觉得意志总敌不住冲动,则抖擞起来,又跌倒下去了。但是他们太溺爱生活了,爱他的甜处,也爱他的辣处。他们决不肯脱逃,也不降服。
他们的心里只塞满了叫不出的苦,喊不尽的哀。他们的心快塞破了,忽地一个人用海涛的音调,雷霆的声响替他们全盘唱出来了。这个人便是郭沫若,他所唱的就是《女神》。”
一百多年了,青年与青年何其相像,每一代热血青年内心都涌动着个人与时代的郁积。
读《女神》,感受到处处翻滚着的自信、激情、想象、创造力与生命力;感受处处流动着的生命的光波和自由的因子!
纪念《女神》出版100周年!
《女神》收录了郭沫若创作于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日期间创作,曾集中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浪漫主义新诗的“奠基之作”,开创了一代诗风。代表诗篇有《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凤凰涅槃》《日出》《天狗》等。
《女神》初版于1921年8月,百年来不断重刊,鼓舞无数中国青年。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 好书推荐 -
~ 近期好书 好物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