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时达标测试,初中生收藏!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纪录片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2.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3.全文共写了哪两个片断?
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4.可用文中哪两个词语来概括鲁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揣摩人物语言】
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品读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其对吕蒙的关心、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蒙辞以军中多务。”他这样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照样能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辞。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透露着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要求你那么高,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他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他对吕蒙的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从这句话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的话是在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分析主体形象】
试用自己的话分析孙权、吕蒙、鲁肃各自的性格特征。
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但同时也不失其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他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把握文章主旨】
1.孙权是怎样劝诫吕蒙学习的?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为他“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2.本文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取得巨大进步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
3.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示例:(1)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2)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3)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4)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5)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4.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启示:一个人天资聪颖也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后天的教育能让人得到进步,我们应时时刻刻不忘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