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翅膀》:拍一部轰炸机为主角的军旅剧,要过几道坎?

  电影盒子提到中国空军轰炸机航空兵部队,首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

  对于军迷来说,可能是2019年国庆阅兵时,由3架轰-6N、6架轰-6K组成的轰炸机梯队,呼啸而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场面。对于更多普通观众来说,可能仅仅是在各种飞行表演中留下的模糊印象——轰炸机是一种机体硕大、飞行平稳的机种,与高难度特技飞行的战斗机不同。

  如果要再继续问一问,对空军轰炸机航空兵的“轰炸机文化”、独特作战精神乃至训练日常是否了解?能给出肯定回答的观众必然更少。

  不过,随着近日《勇敢的翅膀》在湖南卫视、芒果TV、腾讯视频的热播,观众对轰炸机文化、作战价值,对中国空军国防力量的讨论,对轰炸机飞行员群体的关注,逐渐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形成热点话题。这样的社会反响,与高进军、高威两位导演当初接受《勇敢的翅膀》创作挑战的初心同频共振。

  《勇敢的翅膀》是中国第一部以当代轰炸机飞行员群体为主角,揭秘中国空军轰炸机航空兵部队训练日常的军旅剧。它不仅填补了国产轰炸机题材军旅剧的空白,也以超高比例的空中训练作战镜头,再一次推高了军旅剧的制作技术标准。

  但回到接手项目之初,导演高进军、高威感受到的更多是压力。

  一方面,如何用电视剧的艺术形式掀开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的神秘面纱,没有过往经验可参考,没有尺度可依循,一切都得摸索着来。另一方面,要拍出飞行员与轰炸机的人机合一,拍出轰炸机的壮观威武、铁拳出击,在技术上也存在极大难度。

  高进军导演从业40余年,对革命历史剧,对军旅文化有着深刻的把握。导演高威在剧组同时兼任摄影指导,全程统筹拍摄与后期制作,在飞行戏必须“棚拍”的客观要求下,找到轰炸机训练作战戏的独特拍摄技巧。

  导演高进军(左)在片场

  导演高威(左三)在片场

  影视独舌于近日连线了导演高进军、高威,听他们详谈了《勇敢的翅膀》台前幕后的创作历程和经验心得。

  “轰炸机”是全剧的第一主角

  “我们这部剧叫《勇敢的翅膀》,轰炸机是作品的核。它不是冰冷的载具,更不是符号,而是整部作品的引导和标尺,要融入到主题表达、冲突设计、角色塑造以及人物关系的编织等多个方面中来。”高进军导演开门见山地说。

  为了让观众从一开始就对故事建立起信念感,《勇敢的翅膀》开篇就以三军联合军演为大背景,通过低海飞行、钻山谷等高难度飞行操作,让观众迅速被轰炸机的飞行姿态和气势征服,也表现了主人公秦朗(张晚意 饰)高超的飞行技术。

  “全片最大的主角是轰炸机,意味着很多情节的展开、细节的铺垫,都要为了更好地展现轰炸机而服务。”在剧中,高进军、高威两位导演设计了很多精彩的轰炸机飞行戏。

  “比如,在训练飞行编队时,因为空域环境突变没有按协同计划航迹飞行,造成僚机卷入尾流。这样情节不仅给轰炸机飞行员精湛的飞行技术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让观众了解了轰炸机编队飞行的独特性、危险性。再比如,飞行大队集体转场途中遭遇极端天气,丰雷(富大龙 饰)、秦朗的飞机最后降落机场,在无法辨识跑道的情况之下盲降落地化解险情。这样的情节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戏剧性,还要凸显轰炸机空军部队随时敢于亮剑,恶劣天气条件也能迎难而上的能力。”

  在高进军导演看来,真实再现空中训练作战的惊心动魄、险象环生,是《勇敢的翅膀》的第一追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剧本,再把事件和人物关系融入飞行戏,如此人机合一的理念才能传递到位,飞机和飞行员不可分割的关系、轰炸机部队的作战杀伤力也才能得到彰显。

  导演高进军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不少颇具巧思的轰炸机飞行戏,都是对真实训练的提炼总结。比如丰雷在起落架指示灯失灵的情况下,对起落架状态的精准判断;秦朗对突然出现的民用无人机的灵活躲避,以及秦朗在飞行中突遇的发动机单发停车……这些源自一线训练的情节提炼不仅鲜活生动,也为《勇敢的翅膀》专业性、真实性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关关难过关关过

  《勇敢的翅膀》开机于2021年6月,9月份杀青,拍摄周期99天,后期制作花费了一年零三个月。对于一部30集的电视剧,这个后制周期算得上相当耗时,两位导演在拍摄、后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在少数。

  “轰炸机的真实机舱空间狭小,摄影团队很难架设机器,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拍摄质量,《勇敢的翅膀》中的飞行戏,除了飞机在跑道上的滑行、起落降和绕场飞行的戏份是实拍的,其余的空中戏份都要在特效棚拍摄。”高威导演介绍道。

  导演高威在片场亲自掌机

  如何在特效棚里把轰炸机拍出在空中的各种动态,是摄影工作的难点。

  “想要让地上的模型‘飞’起来,必须要准确地捕捉画面,保证基础素材的灵动性,才能保证后期阶段的优化调整。总制片人杨鹤不惜重金,按照1:1.5的比例,打造了轰6H和轰6K的两个机头和一个机尾,保证了机头像真机一样活动。”

  “考虑到动平台的不规则运动对机位稳定性的影响,不单只有舱内拍摄,还要统一调整到机身外架设多角度机位,加上考虑到拍摄时间长容易影响到演员的表演状态,在进棚拍摄前根据每日拍摄内容和强度设计规划了拍摄方案,保证拍摄顺利进行,在狭小的机舱环境里架设七台机器不同角度同时拍摄,给后期特效储备了丰富的拍摄素材。”

  进入特效师环节,高威又与特效制作人员密切配合,通过镜头的衔接和角度的转换,真实地呈现出飞机的运动感和人物在飞机上的操作感。就这样,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飞行戏才得以诞生。

  从成片来看,高威导演采用的舱内、舱外配合拍摄法,在视觉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剧中丰雷机组在执行地图作业时,秦朗因轰炸机突发“单发停车”事故而陷入险境。此时镜头在秦朗的正面特写、丰雷看向秦朗的视角、秦朗的左侧写,以及机窗外的右侧写镜头接连切换,并用慢镜头、回声处理加以辅助,既有效地展现出全机组在面对危机时的应急处理,又传递出秦朗的慌乱心态。

  不过在《勇敢的翅膀》中,高威导演依旧有遗憾留存。“虽然我们在特效阶段磨了近十个月,但就目前的效果而言,剧中的不少特效镜头其实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高威导演坦言。

  《勇敢的翅膀》拍摄于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对导演团队的机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导演高进军给演员说戏

  “因为疫情,一度不能进入部队和在社会面拍摄。我就带着美术部门回到棚内,在摄影棚内改景,置景,解决了无法拍摄的难题。”高进军导演介绍道。

  在导演的带领下,《勇敢的翅膀》的拍摄工作完成得有效率,更有质量。得益于导演们和制片部门的灵活应对和全组的合理防控,剧组的计划虽时常会变,却从未因疫情停过工。

  在主旋律剧中找到表达欲

  高进军和高威导演作为扎根影视行业多年的创作者,在创作上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和自我挑战。在《勇敢的翅膀》中,高进军和高威导演不惧挑战、“敢为天下先”,为观众带来了一部填部空白的军旅剧。

  “对于国家而言,新时代的空军飞行员是“国宝”,是平常人难以触及的群体,空军航空兵题材的神秘性、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值高度。我们致力于全方位地展现出一部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生命史诗,既希望让观众有机会了解轰炸机飞行员的真实面貌,也希望能为剧集市场带来新的亮点。”谈及创作初衷,高进军导演感慨道。

  主旋律创作多以群像戏为重,它们既振奋人心,又看点十足。在《勇敢的翅膀》中,不论是专业的飞行戏还是温暖的生活戏,都用精湛的群像表演抓住了观众的心。

  “剧中秦朗和丰雷微妙的师徒关系,是对新老两代飞行员思想碰撞的有效展现。观众能看到丰雷在工作中对秦朗的授业、解惑、督促,也能看到他在生活里对秦朗的照顾、保护。师徒二人从碰撞摩擦到逐渐融冰再到默契配合、亦师亦友的情感弧线,是我们着力打造的一大看点。”

  导演高威给演员富大龙说戏

  在高进军导演看来,创作者要想拍好主旋律电视剧,一要用心,二要明确自己心里的目标。“拍戏不能模式化、套路化。作为创作者,每拍一部戏都要清楚自己要表现什么,拍完后要清空自己,为下一部作品做足准备。”

  同样,创作者也要对主旋律作品有信心。“我们自己一定要认同剧本的主题和故事,找到表达欲,不能空喊口号。我们更要担得起责任,只要作品打上了自己的名字,就要为作品负全责。说到底,没有拍不好的戏,只有不用心的人。”

  导演高进军

  “我作为导演,在一部剧的创作中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的鼎力支持,在此,我想对《勇敢的翅膀》的出品方和空军部队表示由衷感谢,也要对全剧组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表示敬意。”

  飞行凌云志,逆风成长时。在2022年岁末,《勇敢的翅膀》用稀缺的题材、巧妙的破题和扎实的制作,为军旅剧开拓了新赛道。同时,它又用雄浑铿锵的家国情怀,为观众带来了启迪意义,通过对新时代军人身上英雄气概的全方位展示,让观众见识到何为“榜样的力量”。

  【文/铁皮小鼓、弈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