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黄冈"教育神话" 管理严格学生上课用跑

  黄冈考试卷为何畅销全国?黄冈中学如何创造出“教育神话”?14日~17日,“全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将在湖北黄冈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将共同探讨这种“黄冈教育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冈以“高成才率”、“国际奥赛摘金夺银”、“黄冈教学资料”三大教育现象轰动全国。

  多年来,黄冈中学不通过高考这一途径免试上大学的学生每年有30名左右,总共有600多名学生被保送免试上大学,有14名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夺得22枚奖牌(其中金牌15枚),形成特有的“黄冈制造”品牌。

  “黄冈制造”到底是怎样的教育模式?它是应试教育的代表还是素质教育的实践?本次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基础教育论坛上,与会的1000多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知名大中小学校长,将在解读“黄冈教育现象”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发展、课程课堂改革等主题。

  武汉借读生讲述“黄冈生活”

  走进黄冈市八一路上的黄冈中学老校区,办公楼前一排橱窗里,一边是2007年高考进入三大高校(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和香港高校学生的大幅照片,另一边则是学校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牌获得者的照片。接下来,办公楼边的展板上,是2006年保送生的名单。走进办公楼,墙上大幅挂着的是各种竞赛与高考优胜者的排名。

  一切都表明,这个学校将竞赛和高考获胜,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些成绩给学校带来光环的同时,也引发外界猜测,这所学校用了多大的气力,才能使学生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两名慕名到该校读书的武汉学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亲历的“黄冈生活”。

  ●学生学习有多苦

  高三理科生丁凤麟高一就来黄冈中学借读,她中考考了482分,刚过市重点线,被武汉市实验中学实验班录取。丁凤麟父亲是黄冈人,他希望女儿在黄冈中学将成绩再提高一个层次。

  丁凤麟本不愿意,“那里肯定是填鸭式教学,要累趴下”,没想到黄冈中学给她的最大意外却是课外活动多,“比我初中都多”。

  她的同班同学郭炜聪,则是在江汉区一所省示范中学读完高二后,今年8月转到黄冈中学。他开始来黄冈中学时还有点不习惯,除了起床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外,每周学习日程的安排也让他喘不过气。“这里每周都有各学科的小考,周末只有半天休息。周六上午上课,下午考试,晚上不上晚自习;周日上午要到校自习,下午休息,晚上还要考试。”现在他已对这种强度习惯了。

  ●老师管得有多严

  黄冈中学的作息时间依冬夏不同,丁凤麟介绍,学生早上6:15至6:35到校,晚上9:30至10点宿舍熄灯,“熄灯之后也有同学在走廊看书,但宿舍管理员和班主任都会催他们睡觉”。有的同学想多学一会,就出去租房住,但她说,班上一共76人,出去租房的不到10人。

  郭炜聪说,在黄冈中学有一个现象,是在武汉看不到的,“每天早上从校门口到班上,大家都是用跑的,因为怕迟到。”他说,其实迟到了,老师并不会说什么严厉的话,但自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大家都很少迟到。

  他坦言,教学水平上看,黄冈中学和武汉的省级示范没有很大区别,这里有的就是一种学习氛围,大家都很自觉地学习。武汉的学生甚至私底下说,在武汉觉得有钱会玩就是了不起,到了这里就觉得学习成绩好才了不起。郭炜聪说,他自己当初来就是觉得这里少一些分心的东西。

  ●成绩能提高多少

  郭炜聪说,自己从8月来至今,从两次大考的名次看,已前进了100多名,现在在班级前20名,而在以前的学校,他只能算中等。“这里的教学是不是最适合我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的成绩确实进步了。”

  他认为,“武汉的老师个人水平高,这里更多的则是形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传统,因为老师都是集体备课,讨论出一个一致认可的教学方案,针对的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比较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

  丁凤麟对黄冈中学最深刻的感受是,同学都很淳朴,热心助人。她在武汉的同学告诉她,成绩好的同学担心被超越,笔记从来不借给别人,而在黄冈中学,每周学习委员会组织成绩好的同学给大家集体讲课,分享学习经验。

  高一摸底考试时,在全班60多人中,丁凤麟排名40多位,这让初中一直领先的她一度很失落。现在班上有76人,丁凤麟仍排40多位,但她却对自己很有信心,“至少我在进步,我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考上一本”。

  ●多少武汉伢借读

  现任高三年级组长郑帆介绍,黄冈中学现有高三学生约1200人,借读的武汉学生大概四五十人,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基础较好、希望成绩更拔尖的学生。学生周润东高一下学期从华师一附中转来,就是想搞奥赛,后来获得全国生物奥赛一等奖,现在正在申请复旦大学的保送生。这类学生有上十人。

  第二类是在武汉考的学校不理想,冲着黄冈中学的名气而来,希望将成绩提高一个档次的学生。这类学生若在武汉想进华师一附中等名校,费用可能很高,在黄冈中学三年借读费4万元左右,学费、住宿费一年只有1000多元,在家长的承受范围之内。

  第三类学生在武汉就属于“差生”,也比较调皮,家长把他们送来黄冈中学“吃苦”,希望“不成材先成人”。后两类学生各有20人左右。

  郑帆说,无论哪类学生,到黄冈中学借读以后,大多都有进步,但也有个别人因生活不适应转走。(郭钦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