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工程,密集开工,宁波震撼冲刺,全力拼发展
摄| 王鹏
宁波速度来了!
不是今天——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而是更早的去年底。2022年最后一周,当很多人沉浸在年末收尾和迎接跨年的兴奋中,宁波却以一种奔跑的姿势,为来年“定调”。
宁波西枢纽、甬江科创区、东方理工大学(暂名)、通苏嘉甬高铁……这些宁波人多年翘首以盼、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大事,似乎都浓缩在这一月这一周,集中“释放”了。
世纪工程!百年大计!城市未来!宁波全局!每一个大项目,都可用史诗级的词汇定义;每一个大手笔,都将重塑这座城市的空间格局、创新格局、发展格局。
重大项目密集落子,标注了这一年、这一月、这一周的不凡。
即便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也是值得细品的一月、值得铭记的一周。请把日历再翻回一页——
12月28日上午,此时距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仅过11天,距离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仅过8天。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11天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吹响号角。
宁波,闻令起跑。
这一天,宁波西枢纽建设动员大会隆重举行,交通、水利和地铁“三大先导工程”同步开工。
西枢纽是推进空铁一体、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更好融入国家大交通网络体系的重大枢纽工程,是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战略引擎。
其目标,是打造成大区块牵引工程、大交通枢纽工程、大都市标杆工程、大产业典范工程。
一句话说,西枢纽建设,事关城市“百年大计”。
从无到有,从概念到实践,从高屋建瓴到扎实推进……近一年的打磨和蓄力,这项“世纪工程”,终于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会上吹响建设的号角,“全力打造都市大枢纽、世纪大工程。”
虎年岁末,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之际,宁波用一个“世纪工程”的开工,掀起抓项目抓投资抓发展的热潮,凝聚稳增长稳预期稳信心的合力。
“喜大普奔,大快人心。”世纪大项目的开工,牵动人心,更提振信心。
本以为是终曲,其实却是序幕;
本以为是高潮,其实只是前奏。
一天后,又是“事关全局和未来”的两件大事,同时启动开工,瞩目全省全国。
其一,是甬江科创区。“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定位,点燃创新的引擎。
其二,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点燃全市的期待。
“这是宁波彰显政治担当、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战略主动、支撑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民期待、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重大举措。”
宁波,思“创新平台和一流大学”,久矣。两大项目奔赴而来,可谓“解渴”。
对其启动开工,官方评价是: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启动,就意味着其进入了由“谋”到“干”的新阶段。彭佳学书记叮嘱,“每个地方、每个部门都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携手同心、共同努力,早日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让甬江科创区成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最强劲的动力源、最靓丽的风景画。
说到大项目,无法不提进入12月的前一天——2022年11月30日上午,苏嘉甬高铁浙江段开工。
浙江日报点评:“这是浙江交通建设领域的又一件大事,也是全省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喜事。”
对宁波尤其如此。
从公路到高铁;由车轮到轨道;变“Z”字型为“I”字型;让“<”成为“?”……项目建成后,将构建宁波至上海、苏州“1小时交通圈”,嘉兴至宁波、苏州“半小时交通圈”。
这份改变,足见其厚重——
其建设,对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改变宁波城市空间格局同样意义重大。
无论是“大交通”,还是“大科创”“好大学”,无一例外共同指向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而这一任务,企业首当其“重”,实体经济是关键。
12月29日下午,全市制造业“大优强”企业交流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与“大优强”企业家,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座谈。
“企业和企业家是一个地方极为宝贵的战略资源和财富。”彭佳学书记动情地说。
会上,11位企业代表上台发言。而其身后,是一支由“大优强”企业组合而成的宁波制造“最强天团”,他们——
是宁波服务科教兴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外贸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的“硬支撑”;
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是创造社会财富、扩大就业供给的“蓄水池”;
是代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形象的“金名片”。
这场交流会,被视为宁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实际行动,也是厚植宁波发展根基、动力活力、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
“靶向施策加快培育大优强企业群,同向发力铸就高质量发展大引擎。”彭佳学书记一席话,暖了企业家的心。
更暖的,是雪中送炭般的务实之举。
早在7天前,也即12月22日,冬至之日,宁波出台“16条”,支持企业稳岗优工促生产,红包、奖励、补贴、信贷全都有。
支持企业抢抓生产先机、持续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开展暖心留员工活动……“16条”提出,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重点企业不停产,重点项目不停工。
“相信只要我们政企同心,就一定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闯出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彭佳学书记的话铿锵有力。
选择宁波,就是选择未来!这已成佳话,也必将再续佳话。
还是这个冬至之日,“16条”出台当天,宁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这对亲密的“最佳拍档”,在23年合作的基础上,再度深度“牵手”。
双方郑重签下一系列合作协议——
加快宁波产业布局向新能源转型升级,导入多品牌、多品类新能源车型,助力宁波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之城”。
“GDP万亿之城”,这一次,吸引了世界500强“加盟”,强强联手,竞速新赛道,剑指“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这种互相成就、双向奔赴,也成为“政企合作的标杆”。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奋斗创造奇迹。我们欣喜看到,岁末年初,宁波正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冲刺起跑,书写又一个奋斗的故事。
“创造震撼,不留遗憾。”这样的宁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