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托管报名冷热不均,专家:“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为解决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问题,7月9日,教育部发文要求各地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广州当日就下发了《关于做好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市11个区均开展小学生暑期托管工作,并重点选取越秀区和番禺区作为暑期托管试点区。
除荔湾区及南沙区的学校从7月26日起开展暑期托管外,7月19日,广州首批106所学校暑期托管服务已陆续开始。一周多过去,同学们暑期托管体验如何?家长怎么看?学校和老师又有何感受,新快报记者在各区进行了一番走访。
■广州市教育局暑假期间开展小学生校内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小北路小学的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现状
课程包罗万象,报名程度冷热不均
记者梳理发现,全市11个区中,番禺区首批试点学校最多,有22所公办小学涵盖8个片区;荔湾和花都的试点学校提供服务时间相对更长,最晚可到下午6点半;越秀等区打破“校际边界”,让学生实现跨校选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
越秀区方面统计显示,6个学区共有4535人次报名暑期托管,3861人次参与,平均参与率达85%以上。总开课数237门,涵盖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和高水平团队训练等,其中参与基础托管约500人次。区少年宫两期课程共有超过6500人次参与,参与率达98%以上。少年宫共开设77门课程,涵盖文艺、美术、书法、科技、体育、思维拓展、心理、高水平团队等八大类别。
作为广州市的试点,越秀区探索的暑期托管服务收费充分考虑到了惠民原则,基本托管收费为10元/时段,素质拓展课程50元/1时段。暑期托管服务将以学区核心学校为龙头,由富有经验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各种素质拓展课程,共约233门课给孩子们选择,其中体育71门、美育57门,与学期当中的课程形成错位发展。课程将按年段分,一年级至二年级课程形成一个菜单,三年级至五年级形成一个菜单。遵循教育规律,分成2个年龄段来开展课程教育。
作为越秀区第六学区学区长学校,朝天小学校长孔虹告诉记者,此次暑假托管共设置41个班,分为两期。目前,学区内的9所学校共512人次报名暑假托管。每个班上限30天,低于20人不开班。从目前报名情况看,家长更热衷于素质拓展课程,比如羽毛球、篮球、体能训练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羽毛球,每个班都爆满。
当然也有例外的,有学校只有4人报名。该校一位老师表示,人少的原因在于暑托是在暑假途中推出,很多家庭已经有安排赶不上;其次是该校有不少外地学生,大多回乡过暑假了。
除了安排时机问题,也有家长告诉记者,授课学校接送距离也是考虑因素。孩子在豪贤路小学就读的陈先生就表示,孩子学校所在学区授课点在东风东路小学天伦校区,公交接驳需要近半个小时路程,如果用电动车接送也要接近20分钟,而且目前托管班没有包含中午时段,如果报名接送起来就比较耗时。
■小北路小学的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校内托管生活。
下一步或可摸索开展社区少年宫
“20多个学生报名,比我们的预期少。”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校长金秀玲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出通知后家长大多反馈说很好,但不少家庭已经提前做了暑期安排,就没有办法报名了。“课程内容好丰富啊,费用真是普惠性的。”她笑着说,相信明年寒假学生会更多,担心爆满。
不过,也有学校负责人对寒假托管提出了担忧。荔湾区华侨小学负责人表示,暑期托管学校发动老师报名参加,有十几位年轻老师踊跃报名,但如果寒假开展校内托管,不少老师要回老家过年,开展的难度将更大。
华侨小学目前暑期托管第一期、第二期各有30多人报名。“前期摸查时有两三百名家长表示有意愿参加,而实际只有30多人报名,让我们大跌眼镜。”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人数不多,但考虑到一部分家长有这个需求,暑假托管将按原计划开展。“也是作为一种尝试,探索暑期托管怎么管理更科学、哪些课程更能满足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据介绍,报名的学生分布在一至五年级,对托管课程开设也带来了难度。“我们会组织学生在图书馆看书、做作业,在老师带领下画画,和同学下棋等,上午开设1.5个小时的乒乓球课程,下午开设1.5个小时的篮球课程,由第三方机构聘请专业教练授课。”华侨小学负责人表示,暑期托管的课程设置,考虑动静结合、室内和户外相结合。尽管学校精心安排,但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在暑期回校。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放暑假,结果暑假还要回学校,孩子们并不乐意。国内有些地区试点社区暑期托管,学生选择的课程比较多,也不用在课室里太长时间,这可能也是下一步我们要摸索的,开展社区少年宫,老师有意愿也可以到社区去上课,不一定要到学校里。”学校负责人表示。
■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校内托管生活。
展望
假期托管要形成长效机制,师资场地如何保障?
一位五年级的班主任表示,平时上课备课、改作业、写教案、做PPT、写总结,已经筋疲力尽,放假了还要上班……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安全又有意义的暑期,老师又能有一个稍作休整的假期,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调整。
记者了解到,暑假期间有部分学校将进行教学场地改造、设施设备的维修等工程,由于托管服务通知下发后给学校准备时间比较短,因此有学校只有部分场地满足室外条件,只能克服困难开设体育类课程。如果假期托管要形成长效的机制,这些因素都需要妥善协调。
师资
或可鼓励更多第三方机构参与
“作为托管班所在的学校,我们肯定有压力,每天安排4个人。”朝天小学校长孔虹介绍,学校以原来的值班表为基础安排每天值班人员延长值班时间,在原本值班时间内加入更多工作,这样就可以尽量缩小老师受影响的范围。每天,其他学校也会分别派一个行政老师到现场管好各自学校的学生。同时,全方位考虑疫情防控要求,9所学校会轮流派校医在朝天小学现场工作。越秀区旧部前小学金秀玲介绍说,每天负责值班的老师安排是采取自愿原则,一天一个老师并不会影响老师的暑假。
有学校反映,由于通知下发后,给予学校准备的时间比较短,加上受此前疫情影响,本学期末的工作比较繁重,学校调查发现老师们的参与意愿不高。而且暑假有的老师安排了参加继续教育,因此是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托管,由学校安排了值班教师及行政全程监督暑期托管工作。有老师表示,如果暑期托管机制日后持续开展,应该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加大财政投入,才能更加公平、安全、有效的开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名誉校长吴颖民表示,购买服务也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式,既回应了老百姓的需要,也不让政府、学校背负无限责任,“因为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教育,而不是托管服务,交由第三方主要负责,并且进行一定的收费,这是比较合适的。”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更是学生、教师和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时节。学校是否需要在寒假开展托管呢?储朝晖建议,放寒假前,学校要对有寒托需求的学生进行统计,再决定是否要开展寒托班。“如果了解到需求确实太少了,没有必要一定要办寒托班。”他认为,寒托的市场会比暑托小很多,“一是因为寒假期间,父母都需要上班的相对少数,二是寒假时间短,这段时间也是团聚的时间。”
记者查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通知强调,“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这表示,若寒托相关文件里也出现了这句话,且学校或学校片区没有“确有需求”的学生,学校不一定非要开展寒托。
场地
可利用非教室课室作为补充
对于暑期在校内举办托管班这样的新尝试,有学校负责人认为,这对于提供托管场地的学校是一个考验。因为有不少学校都会趁着假期对校园的各项硬件设施进行补充、维护、修整,托管服务肯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打乱学校原有的节奏。记者了解到,越秀区的朝天小学的朝天校区和光孝校区都在进行微改造,为发挥学区学区长学校的担当作用,举办托管班时只好轮流铺地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暑托的开展可能会对部分学校原有计划产生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学校还可以灵活利用其它空的场所对暑托进行补充,如图书室等。“开展暑托的学校是少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学校还是有条件进行维护等工作的;另外,学校可以利用一些非教室的课室,例如图书室等来进行补充。”
关注
“学生自愿”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记者发现,目前大多托管班招收的学生为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从6岁到12岁不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课程需求区别较大,但是学生在暑托时会统一上课。兴贤小学一年级的胡煜情上午报的是中国舞和机器人课程。她在幼儿园时学过一年舞蹈,和她在一起上舞蹈课的同学有舞蹈基础长达三年的,在机器人课上,她也将和比自己高三个年级的亲哥哥一起上课。
“从学制安排看,假期有其独特的功能,并非可有可无的。”储朝晖说,暑期托管若演变为学生的第三学期就违背了这一基本原理,必然对学生成长造成伤害,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品质,长远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自主性。所以,“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尤其要防止一些地方将办了多少托管班,为多少家长和学生进行了托管服务作为政绩追求而使得托管变质变味。
储朝晖说,家长、托管方和管理方都必须明确,家长是托管服务的间接对象,为家长解难不是最终目标;学生是托管服务的直接对象,学生的健全成长才是最终目标,是比安全更高层次的需求和要求,不能本末倒置地为了家长而忽视孩子,为了安全而忽视、压制学生的健全成长。他认为,“学生们太需要有个与学期大不相同的假期,休整一段,到自然和社会中快乐一番,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假期历来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养成自主性的难得时间窗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把假期还给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由他自己做主吧。”
日后寒暑托是否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呢?储朝晖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太妥当。“寒暑托本身就不是课程教学,假期应该要区别于平时的课程学习。”此外,他认为寒暑托混班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我们通过观察也可以发现,孩子会喜欢和比自己年长的孩子一起玩,这是因为年长的孩子有更多的经验和见识。”而寒暑托混班教学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统筹: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清峣
邓毅富 谢源源 李应华
■图片: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