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试卷特点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紧紧扣住历史文化、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着力加强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较好地落实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对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试题材料贴近生活,考查内容全面,试卷难度合理,在平稳中略有变化,在平和中设置机巧,凸显了语文学科特色。

  1. “平稳”体现在两个方面:结构不变与难度控制。全国甲卷结构与2020年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难度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与往年层级水平相近,保持平稳。但平稳中又有变化。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科学小品文,语言应用的第21题也与往年不同,但科学小品文非常贴近生活,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基础知识,难度都不高,可以在确保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同时,也让大部分考生有获得感。

  难度控制的另一种表现,是在阅读总量上进行了控制,全卷阅读量在9000字左右,让学生能有更多时间思考。实用类文本主观题答题区由原先八行变成三行,意味着答案要求更精简概括,也意味着书写量减了一大半;语言表达主观题由以往的2道题变为1道题,这大大改善了以往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

  

  2.“平和”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与答案的要求上。客观题选择项表述准确;主观题设问清晰,要求明确。但平和中又有机巧,如文学类文本追忆普希金的故事,第9题设题“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考生需对“钥匙”的指向有明确认识,方可答题;古诗鉴赏第15题,不是传统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等,而是考查在完全读懂句意基础上对主人公的人生态度的理解分析,有一定难度。

  3. “平稳” “平和”还体现在写作上。作文题型为材料作文,设置了主题,审题难度不大。材料开篇明义,创设了写作情境,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节日、歌曲、文学作品、英雄人物等全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个人价值与国家时代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写作主题----“可为与有为”这一关系类试题。便于青年学子在作文中抒发个人抱负与胸怀。“可为”的意思为值得去做,“有为”的意思是能够去做,两个词语中间有一个“与”字,需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联系思考。话题虽然是热点,但并没有离开作文的本质:思想和情怀,语言和结构。

  总之,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非常重视选材与命题的灵活性,因文设题,强化在具体文本情境中解决问题,反猜题反套路式答题。

  

  二、备考策略

  鉴于此,又要来到老生常谈的话题——回归课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一篇科普类文章,节选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一书。这契合教材里的科普文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回归不止今年体现,去年2020年全国III卷实用类文本采用“访谈”文本,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对题目问题无从下手。事实上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就出现《访谈》单元,其中的内容设计几乎与试卷答案一模一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一篇怀念普希金的文化游记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与散文都是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几乎全部来自初高中教材。这再一次提醒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思考语文日常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备考生对初高中教材,要么遗忘殆尽,要么根本就没学,这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目前回归课本又不现实,那么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制定复习计划。教学计划依据高考考点和常考题型,分轮次,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2.强化答题训练。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分析文本,交给学生答题方法甚至是模板,大题小题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反复训练,刷题训练。

  3.加强知识记忆。老师交给的方法技巧必须记在心中并在做题中准确运用;64篇必背篇目必须不折不扣背诵并理解;准确记忆一定量的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另外,老师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联系课文,来唤醒学生的记忆。

  4.培养学习习惯。教导学生课堂上要克服疲劳,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不论是阅读还是做题,都要圈点勾画作批注。

  5.鼓励课外阅读。阅读和写作就是高考语文的全部,这两者都离不开阅读量,而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量是不足的。这就需要老师提供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获得知识和语感。

  对于我们四川考区来说,高考考点和题型一直很稳定,难度适中,这使我们的复习备考有一个清晰的预期;只要师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高考考出理想的成绩也同样可以预期。

  作者:新学高考语文组

  新学高考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s://www.xin-xue.cn/gaokao/232.html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