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作文题,浙江卷争议最大:35岁将面临失业?

  躺平还是奋进?浙江高考作文题引发争议,35岁是人生关口吗?题目中“之江实验室超算团队35岁以下人员占比九成”在有的人眼里代表年轻有为;在另一些人眼里代表别拼了,都卷成这样了。说好的浙江高考卷(juàn),一言不合搞成了浙江高考(juǎn)。

  

  坦白说,这是一篇颇为正能量的作文,95后的陆军单飞女飞行员,90后的劳动模范,加上平均年龄30出头的科研团队,这不是妥妥的励志典型吗?为什么有人看到这个作文题,却被负能量全面包裹呢?第一,社会竞争太激烈;第二,作文风格转变大。

  

  一、社会竞争太激烈

  之江实验室是什么,很多人不太了解。简单说它是由浙江省、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举办的科研平台。地位这么高的单位可不是说去就能去的,为什么35岁以下的人才占比九成以上呢?是过了35就被淘汰了吗?当然不是。

  咱们的科研体系当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招聘人才时,常见到“年龄不超过多少岁”的表述;评定人才时,常见到“年龄在多少岁以下”,如果严格按这些指标行事,年龄大了再出成果,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咱们的职场当中,也同样有着“35岁被优化”的传说,年轻人薪酬低,你能干的他们也能干,你都35岁了,赶紧靠边站吧。类似的说法,最近几年咱们没少听说。

  在某些人看来,35岁算是当今职场的重要分水岭,参加高考时已经十八九岁,貌似也就只有十几年的职场生涯了,挺悲哀的。在另一些人看来,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想要迅速出人头地,要付出几倍于“前辈”们的努力,既然看不到希望,不如就地躺平,爱谁谁。既然凭借奋斗很难改变人生,不如找个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至少平平安安。

  

  可是,作文题不能这么写,你不能表现出你丧丧的气质,在某些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割裂。

  二、作文风格转变大

  看看往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吧。

  2021年:“得”与“失”究竟是起点、终点还是过程?

  2020年:如何理解个人与家庭和社会,对预期会有落差和错位?

  

  2019年:作家应该坚持自我,还是该迎合读者?

  2018年:浙江学子如何看待“浙江精神”?

  2017年:如何看待一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

  坦白说,2022年的作文题目风格与过去三年的风格相差比较大,与2018年相似。过去三年的题目更加“灵动”和“深邃”,2022年和2018年的题目则相对“直白”和“向上”。有些人对这种改变持反对意见,认为如果练习过2018年的作文,相当于在2022年的作文中,拿到了40分保底。

  

  2023年,浙江不会再单独命题,将回归全国卷,2022年的作文题目似乎也少了些浙江特色,有些向全国卷靠拢的意思,这无疑也让有些人心里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

  整体上看,这样的作文不难写,青年才俊,年轻有为,立志高远,创新进取,大展宏图,筚路蓝缕,来之不易,类似的大陆综艺内容都可以用得上。但这个题目的背后,有几个问题还是发人深省的,这些问题孩子们解决不了,应该由我们这些中年人去解决。

  

  比如,我们如何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比如,我们如何去净化、优化职场环境?

  比如,我们如何能够缓解内卷愈演愈烈?

  对这些问题,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由缪登峰老师原创,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如有侵权,必追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