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看抗秦起义前期汉高祖刘邦自我品牌的营销之路

  众所周知,在秦汉时期,战火纷飞,诸多英雄豪杰投身军中,披荆斩棘,征战沙场,想在这乱世之中谋求一个前途。其中,出身卑微的刘邦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最终剪灭群雄而一统天下,开创出大汉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帝王。

  “自古帝王受命而兴,必征引符瑞以表其灵异”,汉高祖刘邦亦是如此。刘邦虽然出于乡野市井,但是他出身不凡。《高祖本纪》以刘邦母亲刘媪“梦与神遇”一事开篇,刘媪与一蛟龙在梦里相交,而“遂产高祖”,刘邦是神龙的后代。

  这种神话故事荒诞不经,或是汉高祖刘邦最初为揭竿起义、招兵买马而出的政治宣传,或是民间社会对刘邦以草根登上帝位这种反差而杜撰的神话故事。无论是为宣传,还是为传闻,这种说法在当时已流传于朝野上下。以司马迁的见识学问,不难看出其中的虚妄,但是它的存在和流传已是一种“历史事实”,当时的民众对此深信不疑,并为之津津乐道。

  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于此类荒诞不经但流传甚广的神怪故事,一般采取“纪异而说不书”的做法,即存而不论的态度。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也是司马迁实录精神的一种体现。且不说刘邦出身神族的故事何等虚妄,他由乡野市井的草根登上万众瞩目的帝位的非凡经历,本就是一个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司马迁的笔下,早年刘邦甚至没有正经名字,按家中排行叫作刘季。他年轻时候游手好闲,好酒及色,实乃一个不学无术的市井人物,“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刘邦做了一个叫泗水亭长的小官,为人豪爽不羁,此生唯有两大爱好:喝酒和睡姑娘。

  司马迁就刘邦的性格爱好讲述了两件事。其一,刘邦爱饮酒,常到王媪和武负的酒肆中畅饮,为此还经常欠人酒钱,却从不以此羞。刘邦“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一醉方休,然后其他人就经常在醉倒的刘邦身上看到龙影,故而其他人为看这种异象而来此家酒肆饮酒,因此给店主带来生意兴隆。

  这很可能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刘邦和酒店老板之间约定好,一个为了生意,一个为了免费喝酒,故而才出了这样的传言。不过,这是一种成功的宣传,彼此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刘邦不仅得到免费喝酒的机会,还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声誉。

  其二,吕公,即吕雉的父亲搬家到沛县来,邀请此地的豪杰惯例来作客。刘邦虚报贺礼,说“贺钱万”,实际上“不持一钱”,就赴宴狂饮,坐上座,高谈阔论,嬉笑怒骂,旁若无人,坦然自若。这种行为说难听点,是脸皮厚,说好听点,就是气度非凡。总之,刘邦因闯入贵宾盛宴,不仅过足了酒瘾,还得到了吕公的欣赏。

  吕公喜欢给人看相,而刘邦生有异相,“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且相传他“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故而刘邦因为有此相貌而被吕公看中,还将女儿吕雉下嫁给了他。刘邦真是好命,人到中年,穷困潦倒,还是个单亲爸爸(庶长子刘肥),最后能白白得到一个年轻漂亮又贤惠的媳妇儿。

  吕后嫁到刘家过的日子是很清苦的,不仅要打理家务农活,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以及继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担任起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

  不得不说的是,刘邦白手起家,打下这万里江山,他的背后少不了妻子吕雉的帮助。吕雉是一个厉害的贤内助,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所以司马迁给吕后留下了《吕太后本纪》。此是后话。

  此时,刘邦在沛县已经小有名气,甚至引领时尚。他用竹皮做成帽子时时戴着,甚至显贵之后仍旧戴着,故而人们称之为“刘氏冠”。

  刘邦作为亭长,负责遣送徒隶到骊山修建皇陵。在押送中途,很多徒隶都逃跑了。刘邦思量再三,这一路上远去西北,役夫也逃得差不多了,无法向朝廷交差,秦法严苛,自己横竖是死,于是他在大泽地干脆将他们全部释放了事。其中,有一些人觉得刘邦不错,就决定跟着他干了。他们去做什么了?他们落草为寇,去做土匪了。这一点,司马迁虽然没写,但是在《资治通鉴》中有此记载。

  刘邦在行夜路时,边饮酒便走路,遇到一个横卧路中间的大白蛇,许是酒壮怂人胆,刘邦一剑便斩杀了这条白蛇。白蛇一分二两,小路便通畅了。刘邦又走了一段路,醉倒在地。后来,有人路过,看到一个老婆婆在路边痛哭,遂询问原因。老婆婆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一条蛇挡在了路中,被赤帝子给斩杀了,我因此痛哭。”来人觉得这老婆婆说话不诚实,就想教训她,但是没想到,老婆婆突然消失了。后来的人到了刘邦醉卧的地方,告诉了他这件事,刘邦心中窃喜,自认为是赤帝的儿子。

  这也是一个神话故事,一场赤帝子斩白蛇的神话故事,但也是他跟人演的一场戏,为的就是增加名气,树立个人权威。刘邦的目的确实最后达到了,那些跟随他的人对他逐渐敬畏起来,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起来。最后,刘邦“斩蛇”故事是被后人看作预言政治成功的“符瑞”的,“斩蛇剑”后来也被视作神物,成为武装创业成功的象征,成为平民成就帝业的纪念。

  在“赤帝子斩白蛇”此后,刘邦从此前的沉迷酒色的状态逐渐有了一种自负天命的窃喜,有了对另一种人生的想象和期盼。于是,刘邦开始理性自觉地营销自己,秦始皇常常出巡全国,刘邦便以此为契点,跟妻子吕雉合伙演了一场好戏。

  刘邦自疑“有天子气”而在秦始皇东游时“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带着人一同漫山遍野地寻找刘邦,而且经常能找到他。刘邦故作纳闷吃惊的表情问吕后为什么能找到他。吕后说:“在你所居住的地方,上面经常有云气环绕,追着云气寻找,就能找到你。”刘邦心里高兴。沛中子弟听说这件事后,很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司马迁写这种神话故事,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即是人性的映射。刘邦夫妇一唱一和,是营销策略又一次的大获成功,刘邦个人声誉的扩大,有利于他招兵买马。刘邦所作所为,都是有目的性的。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人在蕲县起义,在陈地自称为王,号“张楚”,即张大楚国的意思。此事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人心中的欲念,因此很多地方的人都杀死本地官长来响应陈涉。

  这个时候,沛县的县长慌了,他怕群众也把他打死,于是他想在沛县反秦而响应陈涉。当时在县衙里干活的两个小吏,即曹参和萧何给他出了主意,让他召集逃亡在外的刘季,让他前来帮忙。于是,沛县县令让樊哙招求刘季。

  但是,当刘季到了之后,沛县县令后悔了,怕刘季等人杀了他,于是就关闭城门,还想诛杀萧曹等人。曹参和萧何怕了,就越过城池,投靠刘季去了。

  刘季还是很有主意的,他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了城里,煽动沛县父老乡亲们杀了沛县县令,不然,等起义的诸侯打过来,大家最后都会死的。然后沛县县令就被杀了,刘季大摇大摆地从城门进入城里。

  刘邦在众人推举他为沛县县令时,假惺惺地推拒了几下,便成为了众人的头领。且不管萧曹等文吏如何想法,怕起义不成担责也好,真心希望推举刘季也好,最后还是推举刘邦成为起义军的首领。

  从此,刘季任沛公,率众“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 沛县,成为刘邦起义的起点,他有了起义的旗帜,有了萧曹樊哙等人的辅佐,有了沛县子弟二三千人,有了反秦起义的基本条件。

  刘邦自此朝着一个愈来愈广大的世界不断地前行,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幻而变成沛公、汉王,最终完成了由“市井无赖”到“真命天子”的人生转变。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刘邦有意识有计划的自我宣传、自我营销活动的实施。

  诸如斩白蛇之类的志怪传说,虽然在今人看来,荒诞不经。但是受时代限制,它们在当时却是很有效果的宣传方式,可见刘邦深谙人性心理,在起义前期,用最简单的方式宣扬自己,进而收服人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说刘邦是营销达人,也不为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