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毕业留言簿背后的故事:“老师,您很帅!”

  新京报讯(记者 王姝 通讯员 岳清禹)“新来的化学老师是什么样子?性格好不好?这些是我们得知从首都来了名支教老师,班里同学们讨论的话题”。

  “上课铃响了,我们期待着您的到来……”

  7月下旬,平谷中学区级骨干教师郭存斌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高级中学支教归来,带回厚厚一本留言簿。在留言簿其中的一页,1613班学生张晓茹写下了上述文字,记录了一年前,他们对郭存斌首次亮相的期待。

  

  今年毕业前夕,郭存斌老师(中)和他的学生们合影(翻拍照片)。通讯员 岳清禹 摄

  郭存斌回忆,去年9月第一次踏进高三年级1613班时,他对学生们同样充满期待。

  从教36年,郭存斌一直渴望能有一次支教经历。所以去年暑期即将结束时,平谷中学校领导询问他能否到商都支教一年,他一口就答应了。“我也快退休了,对我来说,退休前能有一次支教经历是教育生涯最好的礼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这个道理,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您是第一个夸我反应快的人”

  为了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郭存斌特意带着老伴把家临时搬到了商都。

  郭存斌曾经预想过,新的学生可能有的比较淘气,有的厌学,有的基础比较差……可是,当真正了解到1613班的真实情况时,他还是十分惊讶。“生源基础薄弱,这是贫困地区的通病,学生的基础真的差得不可想象。”

  郭存斌回忆:“从中考成绩来看,2016年内蒙古中考满分是650分,商都中学录取的最高分是428分,除去30分体育加试和20分理化试验得分,裸分只有378分。1613班最高分是347分,裸分只有297分。全班文化科目每科约为50分,最低的平均只有十几分。”

  郭存斌意识到,这次支教是他从教以来的一次大考。留给他的时间只有高三这一个学年,他必须从“文化科目每科约50分”这个起点起步,力争让学生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究竟该怎么办?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斗志和信心。”郭存斌说,他一直以为,在一个称职的老师眼中,没有优等生和差等生之分,只有特点不同的学生。所谓的“差生”,不过是反复遭遇失败打击后形成的“破罐子破摔”反应。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点动作片燃学生心中那团小小的火苗,照亮学生的内心。

  究竟应当如何培养斗志和信心,让所有的学生们“燃起来”?郭存斌开始拿着“放大镜”,去找每一位成绩差的学生的优点。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有的学生进步很快,有的学生字写得很漂亮……他“放大”了学生们身上的每一个优点,哪怕有的学生成绩仍旧不及格,可是只要比上次多做对了一道题,也会得到他的表扬。

  

  学生白燕茹给郭存斌老师的留言。通讯员 岳清禹 摄

  “您刚来的时候,我没交作业,您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我脑子反应快,其实家里人都说我反应慢,您是第一个夸我反应快的人,谢谢您!”学生章雅在留言簿中写道。郭存斌这次表扬,章雅会铭记终生。

  “考试成绩出来了,您把分数不同的人叫出去谈话、鼓励。我当时真的特别意外,我化学考了20多分还被叫出去,心里其实特别难受,也对自己特别生气,我觉得我辜负了所有人的希望”,学生俞静在留言簿上说,正是这一次鼓励,让他终于鼓起勇气捧起了“最讨厌”的化学课本。

  郭存斌经常跟学生们聊天,聊爱迪生搞发明做了1000多次试验的故事;聊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聊自己教过的形形色色的学生的故事。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姓倪,基础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中考的时候都不够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这个孩子我是从高二开始教的,原来化学从来没及格过,从高三开始一点一点追,最后的结果你们绝对想不到,他考上了北京地质大学,现在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

  “倪师兄”的故事,让1613班的学生们找到了“代入感”。他们记住了郭存斌的这句话:“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落后,但只要不服输,在我眼里,你就是好学生。”学生范学钱在留言簿上写道,“您总是用以前所教过的学生的事迹鼓励我们,您曾跟我们说,您教过的一个学生基础也不好,也许还不如现在的我们呢,但是您让他不要放弃,跟紧您的脚步不要掉队,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最后考进了理想的大学。您的鼓励我收到了,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您的出现,将会是我在高中时代记忆最深刻最难忘的人。”

  “化学虐我千百遍 我爱化学如初恋”

  对于郭存斌来说,打开化学的新大门,让“讨厌”化学的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不是一件易事。

  一堂课上,郭存斌询问学生,生活中屡次发生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用后入院抢救的案例,那么二者混合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二者相混后产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刺鼻且有毒的氯气。“分析贴近生活的化学现象,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郭存斌说。

  洁厕灵和84消毒液的“情景创设”案例,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晓茹回忆,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实验流程题的要点,郭存斌还举过买醋的例子。“家长让某同学放学回家买醋,路上有人邀请他玩电子游戏,该同学排除干扰,按时买回家,将醋倒在专门盛醋的瓶子里,然后把塑料瓶扔到可回收的垃圾桶里。这件事和化学实验有什么关系?原来‘买醋’在化学上对应的是‘实验设计的目的’;拒绝玩电子游戏是‘排除干扰因素’;把塑料瓶扔到可回收的垃圾桶里,是‘贯彻绿色化学思想’”。张晓茹在留言簿上写道,郭老师经常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用遮脸以后看不到脸让我们记住蔗糖不是还原糖”,即是利用了“遮”与“蔗”的谐音。

  兴趣教学逐渐帮助孔庆汁等学生打开了化学的新大门。孔庆汁在留言簿上贴了一张卡通小猪的图片,配上旁白“化学虐我千百遍,我爱化学如初恋”。孔庆汁写道:“犹记得您的第一个晚自习,您说:‘不要因为我是从北京来的,就有距离感,不懂的地方尽管提,有问题要敢于问。这一年里,让我们一起努力。’您一席话消除了许多焦虑。老师,这一年里真的特别感谢您,我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化学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死板,您带我打开了化学的新大门”。

  “我的化学从初三学的时候就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倒着数^^),嘿嘿!考试成绩令我一度想放弃学化学。这个时候,您来了,让我重拾信心,有了一战的勇气,虽然,我的化学依然不好,但好歹有了起色”,学生朱雨露留言说,“老师,不知是否有人说过,您很帅!您的帅=严谨的教学+富有活力的创新”。

   

  “我们有个北京来的老师”

  商都县高级中学校领导介绍,今年年初以来,1613班逐渐涌现出不少化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今年全乌兰察布市4·20统一质量模拟考试中,该班的化学成绩比本校同类班级平均分高出4分。今年高考全班1人考上一本,13人考入二本。“总体成绩比往年都好,有家长问‘今年的化学成绩怎么这么高?’我们说:‘因为我们有个从北京来的老师。”

  

  学生苏佳文给郭存斌老师的留言。通讯员 岳清禹 摄

  该校领导说,“郭存斌老师兢兢业业,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我们这里比北京冷,去年10月中旬第一场寒流郭老师不适应,脖子都冻僵了,整整半个月,脖子一动不能动,即便这样也没落下一堂课。而且学科带动作用很强,带领高三化学组的老师制定了高三三轮复习策略和计划,摒弃了按照高考复习资料顺序依次讲解的惯例,每轮复习都分知识模块和主题编写导学案,不但按时间节点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考试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好。更为可喜的是,其他各科各组也像高三化学组一样行动起来,可以说,一人支教,影响一校”。(注:文中章雅、俞静系化名)

   

  新京报记者 王姝 通讯员 岳清禹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