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事儿”意外成为上海两会最热话题,教委回应成立“减负”小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带头,今年的上海两会在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经济、发展领域大事件之外,牢牢地把话题锁定在了教育领域。
“减负”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讨论的老话题,今年又被赋予了新的热点。1月17日,韩正在上海人代会小组讨论上首谈“减负”后两天,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教育厅都跑来凑热闹了。教育厅在官网首页,转发陕西教育报刊社文章《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减负”》,来深度剖析“减负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之事”这一观点。
尽管今年上海两会并未就教育相关话题设立专题审议环节,但各个环节的代表、委员都在市委书记带头后,忍不住要为“孩子的事儿”呐喊一把。
政府不管补习班就对不起孩子们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是第一个带头“拱”减负问题的。
1月15日,上海市人代会开幕第一天,韩正在参加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分组审议会时,一边回答了一名中学校长对“教师待遇”问题的发言,一边对目前自己看到的中小学生读书现状、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现象进行了“延伸回答”,称要真正减轻上海学生的课业负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前述中学校长的发言主题是“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但韩正在正面回应教师待遇问题的同时,还把自己关心的问题“拱”了出来,“你的发言我仔细听了,你缺了一个内容,缺了孩子的内容,都是老师和校长的内容,没有孩子的内容,你们去研究一下,孩子是不是应当减负,你把这条建议应该放在第一位。”
韩正还把自己平时听到、见到的情况给说了出来,“我平时跟家人交流,家里有读小学、读中学的孩子,有准备考试或者不准备考试的家长和孩子,大家都深深感到现在孩子们太苦了。孩子们现在是最辛苦的,比家长还辛苦,因为他们做功课的时间、上课的时间远远高于他们家长上班的时间;家长也很辛苦,因为家长要陪他去补习,补习内容家长自己还要学会,学会以后再回到家里教孩子,这个情况要改变。”
他特别提到了当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教育培训机构,“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培训机构,有合法、合规的,但也有很多是误人子弟的,很多甚至于非法,这个市场如果政府不管,我们就对不起老百姓,我们就对不起孩子们,所以这个教育培训市场,必须要净化,必须要整顿。”
3天后,1月18日上午,韩正在参加闵行代表团的联组审议时,又有代表忍不住把“补习班的故事”拱到了市委书记面前。
一名代表发言时称,自己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考生家长,每天孩子要晚上10点半才能睡觉,早上5点起床赶两小时作业再去上课。韩正说,他知道代表们很关心教育问题,但有些重大问题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是神圣的。过去我们叫老师‘先生’,这是多么神圣的称呼。教育家必须是一批优秀的人,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教育绝对不能被逐利的资本所绑架!”
韩正说,义务教育“都是为了孩子”。如果政策和方法背离这条规律,就背离了根本。培训如果不符合这个规律,肯定不允许,“(给)三年级孩子培训初中的内容,行么?这就是违背了规律,扰乱了教育的体系。”
韩正说,家长们不了解培训机构背后的情况,是什么人在办,“党和政府只有把这个市场管好,才能体现出我们社会的公平正义。今年,代表们如此关心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一定会把这个问题抓好!”
“孩子的事儿”吸引最多代表“联名”
除了减负和补习班规范话题,即便是在讨论环保问题的专题会场,“孩子的事儿”也会“一不小心”抢了整场专题会的风头。
1月17日,在“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专题会场,市人大代表、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院长黄晨举了无数次手,总算“抢”到了第14个发言。她的身后,“站”着44名人大代表,她牵头提出的“关于建议制定《上海市幼儿园、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条例》的议案”成为本次上海市人代会上“代表背书”人数最多的议案——44名代表在议案附页上签字,留下自己的工作单位和手机号码。
黄晨平时的工作,与环境、建筑相关,她在翻阅了大量书籍并注明数据出处后,在议案中这样写道:现代人每天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根据实测情况,南方地方中小学教室的PM2.5含量超过了目前室外一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的3倍;对中小学上课期间的二氧化碳实测发现,60分钟的课堂时间,其浓度可以达到3000ppm,是目前中小学标准1500ppm的2倍。
黄晨翻阅资料后发现,根据全国建筑环境与儿童健康研究的结果,学龄前儿童过敏性哮喘发病率在近20年来飞速提高,而上海地区目前已成为全国之首,儿童哮喘发病率接近10%,“1990年,儿童过敏性哮喘全国第一是重庆;2010年开始,上海和重庆并列第一;现在,上海已经超越重庆,变成全国第一了。”
教室室内空气,对儿童的健康和学习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但问题是,教室室内空气到底有没有标准可查?
人大代表郭雄忍不住抢过了话筒,“我联系过卫计委、教委,都告诉我,这个事情没有标准。”郭雄只说了一句话,却有人在他发言结束后向他竖起大拇指、有人积极鼓掌,还有的人频频点头。要知道,郭雄的身份是——上海延安中学的校长,“我就想提一句,为什么有的新建教室,一进去大家就能闻到难闻的味道,但检测结果出来却还是合格的?”
实际上,中小学教室空气环境标准不是没有,而是缺少“按照标准执法的法律性文件”。
目前,与教室空气环境相关的标准有《中小学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17226-1998)、《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但针对教室室内空气管理的法律文件,目前还没有。代表们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法律盲区”,亟待弥补。
0-3岁的早教灰色地带,有没有人管?
在另一头的政协会议现场,“孩子的事儿”也成为委员们的关注重点。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女律师联谊会会长黄绮把0~3岁的早教灰色地带,拉到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专题会上溜了一圈。得到了在场的中青年、中老年委员的最大掌声。
黄绮反映的问题,也是当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一大“痛点”。动辄一年一两万元,甚至三四万元的早教机构,早就让这些为人父母的政协委员们伤透了脑筋。
上海市总工会曾经联合上海社科院调研发现,上海0~3岁幼童家长主要困难就是——入托。调研发现四分之三的企业职工希望孩子可以入托,但住家附近没有托儿所;少数企事业单位有为职工子女办托儿所的愿望,但多数没有条件;少数已经开展了托幼服务的企业,也因为“无证经营”,不敢声张、不能扩容。
同时,上海社会办托幼机构也存在很多问题。“现在0~3岁的早教其实是一个灰色地带,没有部门许可来办托幼机构。比如涉及到的工商、教委、卫计委等部门都是不管的,没有部门发证,也没有部门监管。”黄绮说,这些早教机构设在市中心,只能租用社会楼宇或小区公寓,没有户外的活动场地;多数0~3岁托幼师没有教师的资质。
黄绮建议,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个“要点”,就应该解决权责归属问题,“要有具体的单位职责,形成一个解决0~3岁幼儿托幼问题的归属体系、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出台发展托幼问题的综合政策,出台符合上海现阶段实际情况的托幼问题的建设和管理的标准。”
解决方案早就在执行了,为啥老百姓“获得感”不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实际上,无论是韩正提出的减负问题、补习班规范问题,还是代表委员提出的教室空气质量、早教设施增加等问题,上海市教委都曾有过历时数年的政策执行和试验。
以“减负”为例,上海市教委早在多年前,就推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等第制”评价方案,当时,上海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再以分数定成绩的做法,甚至引起全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点赞;去年,在收集了诸多家长老师有关“二三年级衔接困难”的诉求后,上海市教委又把“等第制”评价上升到“小学全部年级”。
上海的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有一套科学的“绿色指标”,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掌握、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评价一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上海的老师和学校,有第三方调查机构来监测其是否执行了国产剧“减负增效”工作;上海的家长,理论上来说,一二年级孩子放学回家后,不必盯着孩子默写、抄写、背诵,因为上海一二年级小学生没有书面回家作业;上海的幼儿园,一律不得教授小学学科的内容,所有小学进行“零起点”教学;上海的民办小学招生,不笔试、不看证书,只能考考孩子生活常识、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等。
教室空气质量方面,上海市教委早在去年上海两会期间就表示,已经联合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环保局等政府及相关专业机构,启动雾霾天气学校教室等室内场所空气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早教方面,上海市教委去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中心功能定位包括制定早教服务标准、研发早教指导课程,承担国家与市级早教课题的研究,对区县早教指导队伍实施规范化专业培训等。
但问题是,上海的学生家长依然生活在“无尽的焦虑”中。根据2016年底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2016年我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2014年,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更高达70%。
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没有书面作业”和“不教拼音”两项科学的减负措施,令她担心不已。她的孩子在一年级入学前,就被老师通知要在幼儿园大班暑假自学拼音,为此孩子上了拼音班;入学后,书面作业是没了,但数学和语文的补习不能停,因为老师明确说“三年级难度上去了,孩子一下子会跟不上”。
面对代表、委员们的关心热议,上海市教委在1月16日及时通报了“未来的打算”。
上海市教委表示,将牵头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和考试招生、培训机构、家校共育等相应工作小组,建立起跨部门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上海市教委同时注意到,一些学校对课程计划的执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的实施不到位,存在超课时、赶进度和走过场的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设计和作息安排不十分合理。同时,教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存在发布虚假广告以及开办“小五班”等违法违规办学行为,通过微信群、QQ 群等互联网平台激发家长焦虑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预计新学期开始后,上海将推出一揽子系统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回应民生关切,“重点围绕深化招生考试改革、开展中小学校‘减负增效’组合拳、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和招生、增强家校协同共育等方面进行‘减负’的精准施策;同时,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净化整顿教育培训市场,对违规办学的严肃清理,对破坏教育生态的坚决打击,对虚假宣传、利益勾结的重拳严惩,以制度创新制定多元监管举措,形成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教育科学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