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 职业教育改革转向何方
“《意见》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判断,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在12月27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如是说。
陈子季口中的《意见》,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强调,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意见》的发布,对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释放了什么信号?将政策落实于行动,还要注意什么?
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
陈子季用五个“转向”阐释政策所释放的信号——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更加注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意见》重申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这对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必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才能使类型定位更加清晰、发展趋势持续向好、社会评价稳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近年来,通过各方面努力,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陈子季还强调,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通道。“未来,我们要持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空间,支持地方进一步创新,如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在生产一线有一定工作经历、特别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将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
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是本次政策的亮点与重点。
陈子季表示,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是改革的基座。要围绕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选择有迫切需要、条件基础和改革探索意愿的省(区、市),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方面改革突破,以点上的改革突破带动面上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优化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改革的载体。”陈子季强调,《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一方面,支持省级人民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惊悚片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陈子季说。
对此,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有自己的实践探索。党委副书记、董事王铵介绍,中车联合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构建新体制、形成新模式、探索新机制,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数字化、高端化、多极化、国际化、协同化”发展,提供充分高效的技术、人才支撑。
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也是《意见》提出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围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亟须专业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核心能力建设专家团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遴选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陈子季点出了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重点所在。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表示,天津市将进一步加强关键能力建设,完善工匠之师培养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教材和课程建设,建设一批师资培养培训中心、课程开发中心、红色职教思政育人场馆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心。
“同时,要依托头部企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指导各地制定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办法。”陈子季透露,还要启动高水平实践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政府搭台、多元参与、市场驱动,对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分类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学校实践中心。
从点、线、面抓落实
如何落实政策?陈子季给出答案:“将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抓落实。”
——点上突破,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地方先行示范,打造样板。2023年年初,先选择10个左右省份,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一省一案”编制落实方案,“一省一策”给予差异化支持,“一省一台账”逐项推动落实,同时,梳理经验、总结规律,形成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工具箱”并推广应用。
——线上提升,围绕办学能力的关键条线,推出一批关键政策和重点项目。一方面,分别推出专项工程计划,推出一批引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国家级项目。另一方面,针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不敢碰”“不好讲”的难点,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向社会传递信号、给地方提供支持,引导基层大胆试大胆闯。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用好《意见》的政策红利。在机制上注重考核,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考核下一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在制度上注重激励,如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的支持范围,支持职业学校提升能力;企业举办的非营利性职业学校,可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等相关经费标准和支持政策给予适当补助;对参与联合体、共同体建设的普通高校,在平台建设、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记者 晋浩天)
原标题:职业教育改革转向何方 责任编辑: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