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
央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 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就读是怎样的体验?去过的学生回答说:初见以为是一座写字楼,入学后发现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特殊大学。不得不说,从外部设施上来看,西交大创新港校区更像是一个高级写字楼:每套宿舍包括5间单人间及一个共享厅、交通方便、智能全覆盖,这种“别人家的宿舍”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智慧学镇。
(图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央广网发)
交大的第二次西迁
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由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1955年为了响应国家支援西北的号召迁至西安,背负着国家希望的大转移。“创新港”的建设则被称为西安交通大学的第二次西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一期占地5000亩、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由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西咸新区交大科技创新港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家级项目。创新港是作为西安交大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探索21世纪大学新形态而建立的重电影蜜蜂要平台。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新校区,创新港主要面向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等,把实验室、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和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促进教学、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以“港”为名 一校即一镇
“称为科技创新港,是因为‘港’有出有进,交大科技创新港就是人才进来了,知识出去了,不断地有进有出。”西安交通大学的王树国校长如此解释创新港。创新港不仅是提高了校内的生活设施,打造“校区、园区、社区”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结合体、科技与产业融合体,增强将科研研究及其成果就地转化的实力。
“创新港”建设包括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26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3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汇聚院士、领军、青拔等3万名科技人才。所有的硬件设施及平台都是顶配,同时与世界一流大学、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展开合作项目。通过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开放合作。对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各行业的专家,了解和掌握世界前沿的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的建设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优质的生源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形成积极的循环效果,不断推进西安交通大学向更优秀的高校发展。
国中慧通创新港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实验室(图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央广网发)
“6352”工程 助力特区建设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国家对创新港的新要求,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是创新港的动力。
西安交通大学以西迁精神为滋养,立足国家科技战略前沿,发挥自身专业特点,用科研报国,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推进实施“6352”工程,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步伐。
什么是“6352”工程?“6352”工程是“政产学研用金”6种元素汇聚,共进创新港,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孵化器),营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法律”5大生态,打造“创投、交易”2个支撑平台,聚力将创新港打造成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举措、创新路径。
投资巨大 意义深远
创新港对交大的意义远大于建设一个新校区,它的出现使西交大成为一个融入社会的敞开大学,是西部和全国高校的一类新型组织模式探索。学校不再是封闭单独的一个个体,而是将校园与社会社区深度融合。作为西部和全国高校的一类新型组织模式探索,西交大创新港承载增强西部、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创新水平的责任和希冀。目前已有29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118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和38个人文社科智库入驻创新港。
曾经西交大是优秀学子读书的“避风港”,现在创新港已成为起航港,未来与西交大一起长风破浪,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