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则:开创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冉隆楠)2020年9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对于如何开创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则从多角度、多层面给出了他的建议。

  基层企业的三条“希望”

  中国商报: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您看来,该如何建设流通体系,提振消费?

  宋则:想要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需要吸收基层有价值的建议。凡属落实大政方针“一具体就深入”“到基层才有故事”。见微知著,某些具体细节所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对于振兴流通体系、解救部分企业走出困境、激活消费都很有价值和启发。

  我搜集了一些来自基层企业的呼声,很多企业希望申请免关税牌照流程公开透明,希望加快商贸流通体系混合所有制改革,希望支持百货门店改造升级。这三个“希望”对于广大基层企业来说十分迫切。

  中国商报:在您看来,企业为何对这三条“希望”如此迫切?

  宋则:先说说免税牌照申请。免税品的零售毛利基本在40%以上,自营采购企业的毛利率也可以达到20%左右。所以业绩可观的百货业积极性很高。目前各地百货企业都盼望颁发免关税牌照、申请资质、流程、在区域和数量等具体办法上能够尽快出台,形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游戏规则”,以确保各地大型百货集团都能享有授权,明确相关流程,对所有商业企业一视同仁。

  至于商贸流通体系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商贸业的民企积极性不高,犹疑观望者居多。零售业是完全竞争性行业,讲究的就是创新与活跃。希望加快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行业活力。

  百货则是引领城市的时尚地标,不仅对时尚新颖的品质消费具有拉动作用,对城市景观也有积极影响。目前北京市商务局推动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项目,给予单个企业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百货业总体体量、经济地位以及其便民利民激活消费的状况都得到较大改观。希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类似做法。上述这些具体细节与基层的合理诉求,如果得到妥善解决,一定能够收到可观的政策效果。

  实际上,商贸企业认为,农民等低收入群体加上不断扩大的四亿中等收入群体,绝对可以长期支撑日益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从而促成十四五规划良性循环新格局。现在最关键的就看流通体系能否提高效率、增强效能,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充分满足各种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为就业增收消费提供低成本畅通的循环系统。

  促进自营采购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商报:对国内广大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而言,畅通经济循环、开创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意味着哪些机遇?该从哪些方面“下手”,乘上这股东风?

  宋则:毫无疑问的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要夯实自营采购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针对目前商品自营采购供应链碎片化、脆弱化的普遍状况,重建商贸企业自营采购供应链才是商业之本的核心概念。为此要制定前瞻性实战化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思路。特别要以重振大型自营采购供应链体系为基础,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开创批发零售企业自有资本、自有品牌、自营采购,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时期,尽快实现商贸流通业强国的目标。

  严酷的事实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任何一家实体大型现代批发零售跨国企业真正走出国门,更没有找准出口转内销的替代接口。这才是中国流通体系堵点遍地、痛点全身的深层由来。应当说,强商与强国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中国历经改革开放40年禁商到兴商的艰难曲折,如今已经进入全面强商的新时代。但是中国要全面恢复曾经由于全面禁商而被荒废掉的从商理念和经商能力,打通堵点痛点,开创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还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国商报:我国平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您看来,平台经济在畅通经济循环、开创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中将担当怎样的角色?

  宋则:加强流通体系建设,要着力纠正商业资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匹配的失衡错配状态。平台经济对于整合线上和线下商业资源、提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应该警惕和防止商业资源失衡错配和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

  我认为,在相关政策措施方面,一是要强化大型自营采购供应链实体企业的供给能力。二是针对大型电商平台凭借网站资源垄断违法违规收费、高额收费已经超过实体店租费水平的情况,组织实施电商平台收费真相调查,并尽快依法推出电商平台无条件先行赔付制度。

  中国商报:加强流通体系建设,除了零售,生活服务业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发展重点?

  宋则:当然,商贸流通生活服务业复工复产事关增收-就业-消费反弹大局,必须高度关注。

  我认为,应当实行最宽松灵活的就业政策。要将疫情突发导致的双骤停快速切换到商品供求匹配的双反弹。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我建议一是要涵养现代流通体系中生活服务企业的供给能力,特别是要向线下、实体物流快递配送企业倾斜;二是政府要设置真金白银专项重奖复产复工中业绩突出、贡献大的中小民营企业;三是要提高企业中技能表现突出的业务骨干、后备人选的忠诚度和复产复工的稳定系数,显著提高技能骨干员工的所占比重;四是警惕疫情防范中过度审批所造成的企业经营成本抬头;五是深化商贸流通企业场所租赁制度改革,剔除不合理税费,各类批发市场主办主管方面要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显著降低个体户的摊位费;六是树立正确服务观、义利观、大局观,自觉维护消费者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纠正餐饮零售等生活服务业片面盲目迎合餐饮浪费倾向,同时增强商贸餐饮企业满足疫情过后需求井喷式强力反弹的供给能力,增强企业引导消费、满足正当健康消费需求的能力。

  做好几件实事

  中国商报:储备体系建设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您看来,我国储备体系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该如何进一步发展?

  宋则:首先要解决好生产生活商品储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政出多门、多头储备,层级过多、交叉重复和遗漏并存,储备结构不合理,储不下、调不动、用不上、损失浪费严重、效率低下,蓄水池变成死水池。信息储备孤岛化,应急储备与日常储备脱节,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不匹配,储备信息不全、不准、不及时,重复无效的垃圾信息过多过滥,挤占有效信息空间;静态化实物储备方式粗放,无效低效储备过多,粮食等大宗商品储备问题尤为突出,而动态化能力储备和动员能力不足,库存积压与断档脱销并存。为此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商品物资储备和应急储备方式。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扁平化,实行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并重的双轮驱动,增强大型企业采购储备供应链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应急保障应变能力。其中,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满足专项特殊需求和关键零部件备份,尤其考验商贸流通业应急采购供应链的动员能力。

  与此同时,中央关于重要物资“宁可备而不用 不可用时无备”的指导思想集中代表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必须有科学高效精准可靠应急储备的最高境界来作支撑。中央提出“宁可-不可”的战略目标,绝不代表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可以不负责任、不计代价成本、多多益善、大水漫灌盲目储备。而是要求更高,更讲求安全储备、科学储备、智能化精准储备。这就要求在确保国计民生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在经济安全与储备成本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储量均衡。

  中国商报:除了物资储备,技术目前在流通体系建设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您看来,哪些技术是未来流通体系最需要重视的?

  宋则: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必须优先运用于自营采购供应链建设,令其冲击自营转变为融合自营、呵护自营,实现自营采购的智能化、精准化。人工智能就是按照人类预先设定的算法逻辑编程,凭借现代技术“无师自通”,具备自我深度学习模拟能力,在“试错反馈”的逻辑演进中自我纠正,不断改进,自行适应环境,采取正确行动去完成各种任务的“操作程序”。其中运用人工智能降低自营采购风险是流通体系创新的核心要害。

  与此同时,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也必须研究现代物流业仓储物流运输的变动趋势规律。可以发现,近期规划的重点在于压缩运输成本,而长期努力在于降低库存成本。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我国仓储物流运输体系中节点过多、转换迟滞、耽搁停顿对冲抵消了高速成果带来的大部分好处,仍然是我国物流整体效率低下致命的短板,而在讲求物流运输系统化的场合,一个短板就可造成整体无效率。因此,在运输成本明显降低并趋于稳定的基础上,要依托数字技术,将发展现代物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重点转向智能化精准化的库存控制,提高企业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与此相关的连带问题是,应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高新技术冲击与提升两者并存的影响力,避免顾此失彼的极端片面性。

  中国商报:刚才,您已经对加强我国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您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宋则:一方面,我认为加强流通体系建设、落实十四五规划,要办好几件实事。一是要想扩大出口商品,必先增设“出口商店”。而要实现商店真正“走出去”,必先鼓励敢于承担风险、辛勤劳作的自营采购制企业,坚决遏制逃避风险、不劳而获的租赁联营制企业。二是促成现代生产力与先进消费力同等重要、相互牵引、相互匹配的新格局。三是畅通双循环,要依托自营采购供应链,切实把出口商品的流量流向与转内销商品的流量流向都统筹融合起来,并择机促成相互之间的切换替代,以便应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灵活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

  另一方面,我认为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畅通经济循环必须具备国际化新视野。我国宣布采取新举措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机遇的标志性事件。在这种竞争激烈、高度复杂、变数陡增的国际环境下,为开创全面强商的新局面,中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势必增强买全球惠全球的经济实力。不断展示出与大国地位相称的海外影响力。

  针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我建议应当创建模拟仿真实验室,尽快结束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剧烈动荡伤农的历史。高质量的农业发展要从高质量的信息监测发布做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