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27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2013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和《2013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要点》。

  (一)

  市统计局副局长杨莉介绍了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

  去年7月份,国家统计局根据我国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文化产业分类目录》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调整,颁布了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为与国家统计局新颁布的“分类目录”相衔接,根据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在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下,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和市统计局等部门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目录》以及《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内容对《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进行了修订工作。新目录在保持了原“产业分类目录”大类分组设置的基础上,新增加“时尚创意业”,同时根据国家《文化产业分类目录》对部分行业进行了增加与删减。今天公布的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统计数据是按照新的“产业分类目录”的统计口径进行统计核算的。

  从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数据来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表现在产业增加值的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幅,在本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对上海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贡献作用越来越显著。

  从总量规模来看,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平均从业人员129.16万人;实现总产出769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增加值2269.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高于全市生产总值(GDP)增幅3.3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9%,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2%。

  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88.43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5.91%。

  

  从分行业结构来看,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7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86.9%,占比和上年持平;占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6.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文化及创意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96.69亿元,增长9.4%,占比13.1%,占比与上年持平。

  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中,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建筑设计业、咨询服务业经济规模较大,占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7.4%、13.3%和11.3%(合计占42%)。

  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特点有:

  1、设计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贡献作用显著

  上海设计之都的建设为设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业增加值分别达196.54亿元和301.93亿元,共占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总量的22%,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11.8%,对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8%,带动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

  2、文化演艺市场日渐繁荣,艺术业保持良好发展

  随着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本市演艺市场的繁荣以及相关的市场策划和代理活动的活跃,近年来上海艺术业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12年艺术业增加值达67.25亿元,增幅达15.4%,在艺术业中增加值占比55.6%的文化艺术策划及代理服务业2012年增幅达到20.2%。

  3、广告及会展服务业增幅明显回升

  2012年上海广告和会展业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14.67亿元,增幅达16%。其中广告业实现增加值167.98亿元,增长12%,会展业借助世博展馆改造转型等因素影响,实现增加值46.69亿元,增长32.7%。

  4、咨询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

  咨询服务业作为专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上海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行业,也是上海重点扶持和推进发展的行业。2012年,上海咨询服务业实现较快的增长态势,总量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实现增加值25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附件:

  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分行业总产出、增加值及其增长情况

  

  (二)

  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耀新介绍了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及2013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要点。

  一、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2012年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建设中,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主动融入城市创新战略,加强与科技、金融、贸易、制造,以及旅游、体育、教育等的融合创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占GDP比重达11.29%,年增长率达到10.80%,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20.20%,较往年进一步提升。体现出以下发展特色:

  (一)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特色更趋鲜明

  紧密结合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各类要素资源集聚的优势,一批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态迅速崛起,成为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2012年上海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网络视听产业等新媒体业态保持良好发展活力和成长态势,市场份额、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设计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军。以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等为主体的设计产业加速发展,设计产业的增加值平均增幅超过文化创意产业增幅,已成为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打造城市品牌的有效手段。

  咨询服务业与会展服务业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态势。几乎所有国际顶级咨询公司都落户上海,上海正逐步成为国际咨询总部的集聚地。会展服务业达到32.7%的高速增长,上海跃居成为全国举办会展数量和面积最多的城市。

  在上海智慧城市和软件名城的建设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成果为城市输送源源不断的内容服务,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增加值为395.33亿元,居文化创意产业十个门类的首位;智慧城市建设为网络信息业的发展和催生新兴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文化创意产业跨界渗透,融合趋势凸显

  上海文化创意与科技走向深度融合。2012年上海发布《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一批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的园区和企业发展迅速,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随着上海“设计之都”战略的深入推进,上海设计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30家企业获得上海“设计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如上海电气集团完成了“百万等级二次再热机组主机设备”的初步设计方案,项目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核电核岛设备的多项设计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指南设计公司为相宜本草、上药集团等品牌企业创新设计了多款新产品,帮助企业快速提升了市场份额。

  (三)重大项目和园区基地建设加快,载体能级有效提升

  进一步加强“部市合作、市区联动”,推进一批具有产业引领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列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环东华时尚产业基地、环同济建筑设计基地等14个重点基地类项目取得稳步推进。

  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发展。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了北京总部,为中央文化企业做好服务;上海设计之都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全市服务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面向全市的设计之都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四)政策创新力度加大,文化创意企业潜力充分释放

  制定了《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和2012年度资金申报指南,重点扶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共有122个平台项目和18个课题项目列入扶持范围,市级财政扶持资金2.95亿元,撬动资金投入10.4亿元,其中区县配套资金1.15亿元。

  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部分门类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共入库增值税税收收入55.8亿元,试点企业4.08万户,占全部试点纳税人的比重超1/4。该政策有效打通了连接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的链条,从制度上解决企业多环节经营活动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

  在人才政策方面,制定发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在企业创新方面,开展首批30家上海市设计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试行文化创意类企业“集中登记”模式;在品牌建设方面,印发《关于本市加强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成立了市品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明确了一批重点推进的品牌;在知识产权方面,完成对《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的修订,突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五)国际合作和品牌活动频繁,产业发展氛围浓厚

  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设计产业“走出去”的海外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上海佛罗伦萨—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2012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共有39家企业和8个项目被认定为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开展了首届设计之都活动周,举办了国际电影节、动漫游戏博览会、室内设计节、时装周等一批大型活动,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推介、展示、交流和交易,积极营造全市文化创意创新氛围。

  二、2013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要点

  2013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的关键之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将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为核心,围绕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战略部署,聚焦优势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好财政扶持资金政策的引导作用,深化市区联动、部门协作,力争产业增加值增幅快于全市服务业增幅。

  (一)瞄准发展重点,推动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推动新兴媒体跨电视屏、电脑屏、移动屏融合发展;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催生网络信息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高端软件业发展。二是以创意创作为重点,推动各类文化产品的“上海制造”和“上海首发”;继续保持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规划设计等创意设计领域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加快推进设计业向高端综合服务转变;以品牌为核心,提升上海消费品业的时尚设计与制造水平,推动一批重点品牌的建设发展。三是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提高广告和会展业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水平;鼓励骨干企业建立战略研究部门,加强产学研联动提升智库水平;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提高休闲娱乐业的消费拉动力。

  (二)推进重大项目,促进载体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数字出版、对外文化贸易、绿色创意印刷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积极引进国家级工业设计项目落沪;以世博区域、虹桥商务区、徐汇滨江、临港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发为契机,推动上海迪士尼、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西岸传媒港、临港高科技影视制作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江南智造创意设计、环同济建筑设计、环东华时尚设计、国际汽车城汽车研发科技港等一批特色设计产业基地建设。

  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制定出台《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引导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优化产业定位,试点推进园区“i”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链和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三)加强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新市场

  一是加强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实施文化科技融合行动计划,开展互联网影视、数字出版、立体电视等一批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建设张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二是加强文化创意与金融融合,深化创意设计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试点,推动创意设计产业投融资基金联盟建设;提升发展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加快上市。三是加强文化创意与贸易融合,推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文化创意贸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版权服务贸易和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四是加强文化创意和制造融合,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创新投入,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一批工业设计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工艺项目;聚焦文化装备技术研发、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五是加强文化创意与旅游、体育、教育等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旅游路线或项目;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对重大体育赛事的服务力度;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教学、科研间的协同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专业人才培养。

  (四)发挥区县作用,推动工作重心下移

  推动相关产业引导扶持和项目管理工作重心向区县下移。落实市区两级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推动市区两级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园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区县文创品牌活动;制订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区县产业统计,吸引、孵育优秀文创企业和人才成长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五)加大服务保障,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产业资金扶持,发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 做好2012年度扶持项目的验收、审计、后评估,以及区县配套资金落实等工作,做好2013年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二是加大政策研究创新,研究制定设计之都建设、时尚产业和新媒体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营改增”扩围、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金融扶持等政策研究;加强新兴业态培育、产业服务、新城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的研究。三是完善统计工作,发布新修订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开展重点企业、园区和项目运行监测试点,加强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此外,建成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并上线运行;推动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文化创意人才培训;深入开展以“设计之都活动周”为重点的各类宣传推广活动以及区域或行业特色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设计理念和意识。

      6月27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1、东方网:我想向张止静副主任问几个问题,近期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电视节刚刚顺利闭幕,马上上海书展也将举行,我想问一下2012年本市文化进出口有哪些特点?另外想了解一下关于本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情况?

  张止静(上海市文化创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感谢你提的问题,一共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第二个是关于文化和科技融合。这两个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在国家贸易当中处于一个重要地位。从2012年来讲,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进出口继续保持顺差,这个和其他国际贸易有非常大的差别。而且顺差的态势还在不断的扩大,按照现在的统计,2012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总额为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进口65.2亿美元,进口增长了2%,出口是103.6亿美元,增长了4.8%,应该说出口增长的速度要比进口更快。实现贸易顺差38.4亿美元,顺差较上一年扩大了3.4亿美元,顺差扩大的主要来源是核心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工艺美术品等核心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这就是第一个特点,继续保持顺差,而且顺差额在进一步扩大,扩大的核心是我们主要的核心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

  第二个特点是核心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增速要大于文化创意相关产品和服务。据统计,2012年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是4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文化相关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额是1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从增速来看,核心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大大超过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增速。两大块的比重在逐渐进行结构性的优化。

  第三个特点是,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来看,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主要贸易伙伴还是集中在欧美和东南亚一带。据统计,本市前四大文化创意出口市场,按序是美国、日本、中国的香港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前四大文化创意进口市场,按序是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统计中,新加坡和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贸易增长比较快,其中去年进口增长翻了两番。

  从这三个特点作分析,说明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处于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的融合是上海的特点,这是国际大都市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从上海来说,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的融合当中,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我们在体制和机制上全面地推进了两者的融合。在上海市建立了文化创意和科技融合的联席会议制度,并且召开了融合推进的大会,同时发布了专门为融合制定的行动计划,就是2012年—2015年的行动计划。

  第二个特点是聚焦重点。首先是聚焦重点领域,上海把立体电视、现代舞台、多媒体展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服务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作为文化创意和科技融合的重要领域。其次是抓重点项目,刚才李主任已经讲了关于软件方面的情况,上海肯定要在下一步当中重点推进。此外,对本市3D电视内容制作体系和节目制播的应用示范、多媒体融合互动体验等重要项目也将加快推进。还要推动国家级的文化科技项目落地,比如上海微创、聚力传媒、百视通等骨干科技文化创意企业的项目。再次是聚焦重点园区,除了刚才李主任在2012年工作中讲的一些要重点推进的园区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宣部和科技部把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创意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第三个特点是要聚焦政策,让政策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和科技的进一步融合。去年科技部到上海做了专门调研,试图在上海作试点,研究让文化创意的科技企业享受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这项工作正在调研和制订当中。另外在财政扶持资金方面,刚才李主任讲到,去年上海开始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扶持资金,也要重点对科技含量高的文化创意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在人才环境营造等创新要素建设当中,上海也要进一步加大倾斜。让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的融合真正地落到实地。

  谢谢。

  2、上海教育电视台: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统计局杨莉副局长。第一个您刚才提到2012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全市的GDP,其中是哪些主要的行业,产生了怎样一个拉动力?2013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上半年的发展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请介绍一下。第二个问题,第三页上有一张表格,列举了十个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增长值,我们发现好像媒体业是其中唯一一个发生负值的行业,所以想请您帮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原因是什么。谢谢。

  杨莉(市统计局副局长):谢谢,提了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上海创意产业的增速超过GDP增速,高于3.3个点,全市的是7.5%。近年来由于市里持续完善了文化创意产业体制机制,在产业的结构、产业的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由于各种因素,刚刚李主任也介绍了,张部长也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由于各种因素使得上海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对整个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0.2%,增速也是较快的。我们分析了一下在11个大类里面,实际上主要有这么几个行业发展速度特别快。

  一个是建筑设计业,还有一个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广告及会展服务业,这几个行业的大类占到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50%以上。这些产业都是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所以就拉动整个产业的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在2012年应该说主要就是这几个行业的拉动。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上半年发展情况,我们现在还在测算过程当中,我们适时会进行公布。这是回答您第一个问题。

  关于第三个问题,您发现我们在去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媒体业的增加值是负增长,下降4.7%。我们在统计核算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主要是由于电影和电视节目发行行业的个别重点企业,在去年有较大的变动,我们对相关企业的数据也进行了核实,目前上海的服务企业是按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的统计报表制度,通过我们统一的网上直报系统来报送的,增加值也是按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的增加值的核算办法进行核算,这些企业我们都核实过了,我们相信这些企业也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计法》规定,真实准确地填报数据,他们的数据应该也是真实可信的谢谢。

  3、广州日报:我想请问一下贺寿昌副主任,去年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下一步有什么具体的措施。还有上海已经开办的100多家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状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瓶颈?

  贺寿昌(上海市文化创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这几年国内外都面临经济的严峻挑战,我们上海时尚产业总体上还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发展。去年,时尚产业整体取得了较快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4.4%。上海的时尚领域中有不少品牌企业和创意设计企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整体经济形势相对严峻的环境下,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如服装行业的衣恋和索雅(“亦谷”品牌)的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约20%和27%;日化行业的上海家化、相宜本草和伽蓝集团(“自然堂”品牌)的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约26%、30%和26%;黄金珠宝行业的老凤祥和老庙黄金的2012年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20%。去年,纳入统计的时尚创意企业增加值为143.5亿元,同比增长4.4%,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贡献作用。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时尚产业的发展:一是落实重大项目,依托长宁、静安、杨浦、黄浦等区,推进环东华时尚产业集聚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昌平路时尚设计集聚带、国际黄金珠宝产业创意园区等一批以时尚产业为主题的集聚区建设。二是建设时尚品牌,聚焦纺控、拉夏贝尔、家化等本市重点品牌企业,引进诺奇、鲁泰等服饰龙头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力度,提高时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举办各类时尚活动,包括2012年中国时尚同盟时尚发布活动、2012年上海服装节、时装周活动。

  今后,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支持推动上海时尚产业发展,编制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时尚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时尚活动影响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养一批标志性的自主时尚品牌。

  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另外,关于园区的问题。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加强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上海的119家市级园区中获得文化产业认定的园区有52家,获得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的园区有87家,园区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载体空间上,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最初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已逐步发展到以国家级产业基地引领,不断提升能级和效应的新阶段。上海已建设起一批产业门类集聚、功能定位明晰、部市合作共建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如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态势,以园区为核心的三区联动(园区、社区、街区)逐步形成。如长宁区整合区内14.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打造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黄浦区结合街区改造,整体规划江南智造一区七园的产业形态;环同济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以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为主体的设计一场项目,成为上海建筑设计的核心区;静安区对昌平路沿线的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资源整合,建设昌平路时尚设计集聚带。

  在服务能级上,园区也从最初的房屋租赁和物业服务,进入到帮助企业发展、营造产业生态和提供增值服务的新阶段。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数量显著增长。据统计,2012年仅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数就有235个。各园区在投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咨询培训服务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提升,涌现了一批特色园区服务品牌,如天地软件园的反担保服务、德必易园的品牌推广等增值服务、张江创星园的企业创业服务等。

  在园区特色上,从招商入驻发展到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重心,突出产业特色,完善产业链,打造园区品牌的新阶段。如工业设计领域的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电子商务领域的金沙3131,节能环保设计领域的花园坊,时尚产业领域的映巷创意工场、尚街,数字出版领域的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出版蓝桥创意产业园,动漫领域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等。

  下一阶段将进一步研究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融合发展工作,形成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和园区统计制度,进一步加强园区发展引导和评估考核工作,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质量和能级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资源集聚、企业孵育、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特色集聚、良性竞争、合作联动、分布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4、央视网: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上海市文化产业数据在今年的统计口径上是不是于往年有所不同。我们知道北京的2012年的文化产业比重占GDP是12.2%,这两个地区的不同,会不会因为是采取了不同的统计数据或者是统计口径?第二个问题,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相较于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有哪些异同、优势和不足?。第三个问题,有学者批评我们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有同质化现象,对此上海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对今后有哪些有错的措施来采取遏制?谢谢。

  杨莉: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一次的口径是有所变化的。跟去年不一样,不一样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因为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的时候,产业文化分类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有增加有删减,增加主要是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软件设计服务,还有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制造业、销售的行业,这个有所增加。第二个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有一个内容,就是要时尚产业,这个内容统计局和相关部门计入两年的基础工作,主要是在时尚重点发展的一些行业范围内,通过一些相关的行业协会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梳理和推荐,他们从当中筛选一些拥有自主品牌,行业影响力比较大,注重创意设计和转型提升的一些企业,我们组成了这么一个大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行业的分类。

  刚才我们发布的这个数据里面都是修订后的,根据新的目录进行统计核算的。2012年绝对数里面,不管是我们的绝对数还是相关的数据都是同口径比较的,所以我们的数据跟上年公布的数据口径有所不同,进行了调整。刚刚你说和北京公布的数据,他们是12.2%,我们是11.29%,有一点差距,国家统计局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产业口径,北京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都是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地方口径,在范围上面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贺寿昌:我想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国际大都市的比较,主要是取决于发展阶段,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比发达国家同期阶段更复杂。第二个不足,我想可能就是我们有一些产业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完善,比如说人才教育、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等,需要向发达城市借鉴,但也要根据我们的特点。如果讲到优势,一个是国家重视,另一个是我们的制度优势,第三就是我们的后发优势,我们在走这条路的时候,实际上别人已经走过,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只要我们用开放、宽容的胸怀,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会亚于他们。谢谢

  李耀新(上海市文化创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第三个关于同质化的问题我先从宏观上回答一下,一会儿张止静副主任再做一些补充。

  第一,无论是文化创意产业、传统产业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经济都必须有一定的同质化,但要是良性、可容忍的。因为按照专家观点来说,16%以内的同质竞争是良性的,超过这个比例就是恶性的,政府要干预了。比如说生产杯子,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杯子厂,就不是多样性,这个杯子一定会很贵,品种也会很少。市场经济就是要鼓励一定范围的竞争。上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虽然进步很大,但是和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当然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过他们了,有优势。和北京相比,也不是简单的类比,比如说我们在发展上海软件名城的建设上,主动规避北京已经形成的在全国相对垄断性的领域。比如在中国信息化建设起步之初,中关村围绕着国家各大部委建设系统的行业软件。但上海厉害的一点是“码头经济”,欢迎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到这里来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阶段,向内涵式发展、质量提升的阶段发展,处于转型期。上海这座城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当中,在创新发展阶段。上海城市经济经过了几轮的发展转型,第一个阶段就是八十年代初壮士断腕,纺织压锭,钢铁产业大调整。之后是电子信息业、汽车产业等六大产业基地。今天这个布局都完成了,真正能够跟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的,在未来城市经济发展中最有前景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在西方后工业社会,跟他讲知识经济、设计和文化创意,他们会非常兴奋。但是讲到钢铁、重化工,就没有共同话题了。这是跟发展阶段有关的。

  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不仅在于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知识型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我报一个数据,不是权威发布,大家可以从新浪微博上查到,全中国现在在岗的工业设计人员是3万人,相当于韩国设计专业院校的在校学生总量,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和巨大发展空间,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围绕新的领域,比如设计产业领域,提升大学的设计专业水平。总的我们感觉今天的差距是明天的潜力,是未来的希望。

  第二,目前设计产业各领域的发展水平和设计人员的待遇还不平衡,除了个别的领域,比如说建筑设计领域的工资水平比较高,总体制造业的工业设计和人员待遇还处于初步阶段。我们现在已经有比较高水平的,比如大飞机的研发设计中心、航天产品的设计,有很多高端的。但是大量的装备工业和日用品工业,和我们时尚用品的设计,不但要有工程技术,还要有美学和设计管理学的应用。所以这个领域无论从产业发展、人才就业,还是从平台建设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的空白点和短腿,需要我们做上去。所以请大家不要担心会过于同质。但是如果个别的领域出现垄断的现象,我们会关注。

  张止静:

  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很多企业聚焦于一个产业发展,反映了这个产业本身处于上升和发展阶段,大家都十分看好,所以从一开始出现萌芽之后,都纷纷进入。比如游戏产业,刚开始只有一两家企业竞争,上海在全国占有的市场比重就非常高,近年来这个比重从80%左右,到50%,再到30%,一看就说明了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企业进入,所以首先这是个好现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会经过这样一个阶段,但是也要看到和制造业相对不一样的地方,制造业如果要建立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制造业基地,需要有一定时间的投入。而文化创意同质竞争当中最需要注意的则是知识产权保护,因为在这个同质竞争当中有的人会窃取别人的知识产权,所以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备、比较好的知识产权环境,这样才能在互相很好的竞争状态下,实现各个企业的利益。加强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更好,这就是和制造业的不同地方。我想就这一点做一个补充。谢谢。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结束,感谢各位记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