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 84 篇 SCI 被疑造假,这位医学专硕发的论文啥水平?
「硕士期间共参与发表 SCI 论文 84 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39 篇,共计影响因子 184 分,发表大于 10 分的 SCI 论文 6 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一名梁姓专硕的学术履历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级的论文发表实属正常,背靠大树,拥有好资源,发这么多论文也不是难事。
同样,也有人认为短短时间发出这么多论文几乎不可能,大概率是流水线科研,数量虽多,但意义不大。
颇丰的学术成果,两极分化的评价,且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广州医科大学的学霸。
发文众多引争议
5 月 29 日,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研院青年说 | 怀赤子心,做好医生」文章,详细介绍了梁同学的学术成果。
图片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也正是这篇推送,让梁同学引起了大众和媒体的关注。
根据推送的介绍,梁同学,本科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 2018 级胸心外科专业型硕士,导师何建行教授。
梁同学在硕士期间共参与发表 SCI 论文 84 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并列)发表 SCI 论文 39 篇,共计影响因子 184 分,发表大于 10 分的 SCI 论文 6 篇,参编非插管胸外科手术国际专家共识 3 项。
正是这样大量的论文发表让梁同学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甚至是非议。
对此,本着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的原则,笔者查阅了其发表的论文。
根据 Web of Science 上的记录,有梁同学参与的论文共计 92 篇,其中有 40 篇都是 2020 年被接受发表的,也就是说在 2020 年中,平均 9 天左右,梁同学就有一篇论文要见刊,堪称「周记式」论文发表。
在来看看这些论文的类型,有 55 篇是 Article,15 篇是 Review,还有 15 篇是 Meeting abstract,3 篇是 Letter…
进一步对其论文发表的期刊进行分析,发现其发文量超过 10 篇的期刊分别是: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3.297)、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IF=2.046)。
以第一作者为条件进行过滤,发现其独立一作的论文并不多,只有 16 篇,占论文总数的 17%,其中大部分论文被引频次都为 0。
其中被引最高的一篇论文一共被引用了 39 次,于 2018 年发表在期刊 ANNALS OF SURGERY (IF=10.13) 上,是一篇 Meta-analysis 的文章。
根据搜索的结果,平心而论,我们不得不承认梁同学的优秀,但其发表论文的模式被网友和科研同仁们诟病也实属意料之中,论文是否存在灌水嫌疑,大家见仁见智,这里便不再进行讨论。
面对质疑,本人进行了回应
当然,面对质疑,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出事实进行回应。
梁同学在接收媒体采访时,对网络上的质疑进行了回应,其谈到:「关于我的所有资料网上都可以查到,包括论文、具体内容、研究质量、成长经历、如何开始、如何发展。我也在多处做过公开演讲,以及面向全球会议的英文演讲,家庭背景很一般,感兴趣的话,均可自行查证」。
不仅如此,梁同学还在微博对网友的质疑进行了回应,称其没有造假,没有靠爹,在起步时灌水了 5~6 篇 meta 分析。
不仅如此,梁同学进一步还解释道其大一开始做科研,本科时就发了挺多一作了,自己独立一作也不多。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前述的搜索结果,梁同学本科于 2013 年入学,2013~2017 年间并未发表多少论文,算上参与的论文一共 4 篇,独立一作也仅有两篇而已。
破五唯下,学术造星令人不安
事实上,只要没有学术造假,梁同学发表了多少论文,怎么发论文,质疑归质疑,也算不上学术不端。
但是从此次事件校方对梁同学个人事迹的宣传来看,学校的态度似乎偏离了正确的走向。
「硕士期间共参与发表 SCI 论文 84 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39 篇,共计影响因子 184 分,发表大于 10 分的 SCI 论文 6 篇」。
在官方的推文中,强调的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发表论文的总影响因子,而非做出的学术创新和科研突破。
2018 年,科技部、教育部等 5 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要求对部门和单位政策文件中涉及「四唯」的规定进行修改;对各类考核评价条件和指标中涉及「四唯」的内容进行调整。
但在文件发出后,仍有许多高校在进行学术造星,在官方途径大力宣传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前有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荣誉博士毕业生代表邓姓博士狂发 46 篇论文,引网友热议;
后有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学子本科期间发表 10 篇 SCI,达到博士毕业水平。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四本科生任徳敏在本科前三年便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10 篇 SCI 论文,总文章数 21 篇;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2015 级本科生于梦诗在本科四年间以第一作者陆续发表 7 篇 SCI 论文,其中 1 篇进入 ESI 全球前 1% 的高被引论文,总影响因子达 27.12;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 2016 级本科生胡启锟三年间累计发表 SCI 二区以上论文 14 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 9 篇,4 篇被选为封面论文;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2020 级本科毕业生王子恒本科期间共发表 14 篇 SCI 论文,其中包括 9 篇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3 篇通讯作者。
大家不难发现,这些宣传的亮点大都是发表了 xx 篇论文,影响因子达到 xx,清一色的唯论文倾向,用发表 SCI 的发表数量,树立起一个「科研天才」的人设,虽然引人瞩目,但也容易引起争议。
2021 年了,高校宣传该长点心了,别让过多的争议,影响了「梁同学们」的正常科研生活。
题图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