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逼孩子学习

  根据前文的讨论,如果对生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施以优秀的教育,那么,他的未来将一片光明。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人们对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败。因为,许多的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教育的方法有缺失。先用的家长太过于看重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全面地培养孩子。父母往往对孩子百般挑挑剔,要求过高,最终会引起孩子叛逆心理,导致小孩产生压抑甚至怨恨的情绪。因为父母的过分逼迫却导致半途而废的天才在现实中可以经常看到。

  家长们通常对小孩的学习和成长过分的关注,在多少双眼睛的注视之下,小孩往往在生活中过分紧张,患得患失。那我们该怎么做才好呢?

  时下流行一种所谓美式的“快乐教育”,其实也非常片面,认为小孩只要有“快乐”就行了,那是对美式”生活教育“的不理解,也是一种过分解读,苏格拉底说过:“做一个痛苦的人,不做一个快乐的猪。”世界上几大主流宗教系统都有这样的观点,我们不可谓不重新审视“快乐教育”。本篇不着重讨论美式教育的理解。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我们先来学习一下:

  种树郭橐驼传

  电视剧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郭橐驼种树有特异技能。他种的树有二个特点: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这是为什么呢:

  1. 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2.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综观引文,应注意三点:

  一是无论种树或教育小孩,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有些家长教育小孩时,往往寄望能在桃子树上长出苹果来,所以,一味地去给小孩灌输“苹果汁”,往往造成小孩背负的压力过大。结果,这棵本来可以成材的“桃树”,变得非死即残,然后,家长去抱着那棵歪脖子“桃树”哭诉自己的努力,普天下漫谈自己辛劳,同时一味斥责“桃树”的不争气,更可气的时刻拿这棵“桃树”去跟隔壁的那棵“苹果树”去比较。

  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小孩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小孩的禀性在哪,天赋是什么,是一个家长最清楚的,也应该要摸清楚的,然后自己再掌握一些教育的规律、教育的方法,有机地,全面地去进行教育和训练,这才是家教的重点,家长应该不能把小孩的教育全部甩给学校和教育机构,因为,在学校,在集体的环境里,小孩往往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自身,他们往往会“表现”。

  三是动机行动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大总分家长往往说得多做得少。斥责打骂,这些只停留在说的层面,这也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得到的,但很少有家长能够做到和小孩一起学习,一起阅读,一起玩乐。借口常常是“没时间,工作忙,应酬多”。打麻将有时间,陪孩子学习没时间,这实际上,首先是因为有些家长心中的教育的动机不够高大,我觉得教育是一种投资,并且是一种高尚的投资、长远的投资、幸福的投资。我常常跟一些家长讨论:培养一个清华北大的孩子价值1000万,培养一个985的孩子价值500万,有多少人穷其一生能赚加一千万或者五百万呢?有些人可能会说,我的小孩没怎么培养,没怎么陪伴也考上清北,我告诉你:那是你中了“彩票”啦!这不值得炫耀!其次,陪伴是一种希望,这就像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并不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人。你在陪伴小孩时,别人可能“天花乱坠”时,你在心中偷笑就行了。所以,有动机还远远不够,还得有行动。

  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对本百度号所发文章有兴趣,请关注、点赞,有感请发表评论,与我一起讨论。并请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