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2001年文科第21题、理科第23题,多项选择题)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列宁的合作化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理论。其主要经验有:
(1)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2)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由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这样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私有制。
(2004年第9题,单项选择题)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
(3)在合作化的过程中,贯彻了正确的阶级路线,即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起来,从而团结了广大的农民,共同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使五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对于广泛存在于我国城乡的个体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主要经验有:
(1)改造的办法也是经过合作化的道路,把手工业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实行“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使手工业者自愿地逐渐组织起来;采取的形式,是从供销合作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变手工业个体所有制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内容有:
(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1993年理科第13题,单项选择题)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A、限制B、征用C、没收D、赎买()
(2)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采取由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由初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方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1997年理科第18题,多项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
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
D、租赁承包E、公私合营()
(2002年理科第9题,单项选择题)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四马分肥”指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由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和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更多信息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