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化之我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教育和技术能否结合转化显得非常重要。其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形式。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地区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了一些主流模式,经过调查,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

  一是“官、产、学、研”结合的中关村模式。官产学研的结合要求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高效互动,群体攻关,分工协作,把工作指向一个共同目标。这需要优越的教育科技政策资源。笔者调查认为,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到位。中关村人才特区的建设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二是科技环境优越。科技环境是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核心,仅中关村科技城就云集了大批高校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以及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创新环境领先。产学研结合需要丰厚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资本资源。高等院校凭借地缘关系大都积极介入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产业链条,普遍采取了校地互动的策略。

  二是校办企业模式。依托大学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和知识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知识转化、服务社会”的产学研模式,创建校办企业,提升大学的综合竞争实力。总体上看来,有特色的校办企业或产学研基地总是和大学母体的特色学科、专业保持着互为支撑、互相提升、互促发展的关系。校办企业作为地区高校产学研衔接与转化的基本模式,已经成为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形式,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是大学科技园模式。大学科技园代表了“科技创新、资源集成”的产学研模式。大学科技园通过分园的建设,使自身的科技优势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都得到了拉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大学与社会、经济、市场的融合更加密切,产学研的特色更加突出。大学科技园在扶持学生创业、协助其就业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大学科技园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竞赛项目的扶持和鼓励,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从而为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四是校企股份制模式。校企股份制体现了产学研融合的改革方向。这表现在:很多大学都成立了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对大学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高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信息咨询、资产运营、资本运作等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校企股份制改变了以往政企不分的状态,把大学与校企的关系由行政附属型改变为资本依存型,降低了大学母体的风险,为大学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探索出了新的体制模式。

  “产学研”该怎么一体化?以上四种模式是很好的探索。大学自身的科技资源转化诉求,国家的战略需求,行业市场的推动,属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起来构成了高等院校产业群体崛起的环境场域。以上四种模式不仅在自身所属的地域具有辐射效应,而且对于全国的高校都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