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宋诗,全篇8句都是妙笔,的确不输唐诗的韵味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唐诗耐品,胜在自然流畅,胜在气象开阔与意境优美。
而人们也已经习惯性地将唐诗视为“诗中之最”,从古至今,再无任何一个时代的诗可以撼动唐诗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正因为如此,人们也总是将唐诗作为参考标准,去评判其他时代的一些诗。
所以,如果一首诗能够得到“有唐诗之味”这样的评价,那么就说明这首诗非常不一般。
不得不说的是,唐诗的“余韵”在宋诗中得就以充分的延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宋朝有许多诗人抱着对唐人的崇拜,能够很悉心地去学习、研究唐人诗法。
寇准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深受唐诗的影响,颇有自然耐品的韵味,有些甚至堪与唐诗相媲美。清代的纪晓岚就曾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寇準诗“卓有晚唐之风致”。
那么在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来自寇准的一首诗,此诗全篇8句皆可称妙笔,的确不输唐诗的魅力。
春日登楼怀归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大诗人。
寇准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被列为“晚唐派”。
这首诗是寇准于春日登楼有感而作,虽然也属于登高类的诗作,但它却是在“偶然”的情况之下所完成的。
诗的首联在切题的同时,从整体方面勾勒出作者登楼所见: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闲暇之日,姑且登楼赏景以娱心境。远远望去,一片原野显得是那样空旷平坦。
在这一联中,有一个字很值得推敲,那就是“聊”字。“聊”为姑且之意,用在这里体现着一种“闲暇”之意,说明作者这次登楼并非特意之举,而是在闲暇中的随意行为。
所以通过一个“聊”字,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闲适平静的心情,而诗的情感色彩也于此处被营造出来。
后面一句之所“见”,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读者的视野,既起到了体现画面感的作用,也为诗增添了“大气”之势。
接下来的颔联很细腻,而它的画面也显得颇有美感: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在空旷的平野之上,有一条野溪蜿蜒曲折地流向远方,溪上没有人摆渡,只有一叶扁舟静静地横在那里。
当看到这一联的时候,大家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情景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着很高的相似性。
但是尽管如此,寇准诗的颔联却依然有着自己的独到魅力。韦诗中有通过风雨所塑造出来的“凄凉”之感,而寇诗则体现出的是一种极致的静美。所以如果要论谁的诗句更美,其实也没有绝对的答案。
寇准的这首诗整体的空间布局都是从大处落笔的,前两联如此,颈联同样如此: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荒村上面笼罩着烟霭,不远处的古寺中时刻传来莺儿的啼叫声。
和颔联相比,颈联中的描写就有了明显的动感。“荒村生断霭”说明时间已至傍晚时分,所以村落中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这个画面宁静、恬淡又安详,有着浓浓的田园气息,能够带给读者充分的想象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读者心中的些许怀旧情感。
后面一句借“流莺”这一物象,为诗增添了许多生趣,在打破画面静谧感的同时,又让画面显得更加静谧。这就是古诗词中“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被作者巧妙地运用在此处,完美地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
最后一联笔锋一转,作者从虚象方面进行了情感的抒发: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在渭水流经的地方,就是作者自己的家乡下邽,而当作者久久陷入沉思中时,忽然又从中惊醒。
在前面六句中,作者不曾提到任何“思乡”方面的字眼,而我们也未曾明显感受到他的思乡之情。但是尾联却忽然写到了“乡思”,瞬间就让诗的情感色彩变得时分浓郁,这突如其来的抒情让读者有些出乎意料。
但是再细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作者在颈联中就已经为他思乡情感的鲜明抒发做好了准备。
“荒村生断霭”,勾勒的是田园画面,体现的是烟火气息。所以当作者在看到这样的情景的时候,就很容易涌现出内心深处的乡愁。所以在尾联中,作者就紧追一笔,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想到家乡,作者久久陷入沉思,但沉思终究不是现实,于是作者最终又不得不回到现实。句中的一个“惊”字用得精准到位,它既体现着作者思念之深,又体现出作者从沉思中回过神后的那种惊诧与失望。为什么失望呢?当然是因为作者自身依旧在他乡的残酷现实。
诗在忧思中结束,将更多余味留给了读者,这样的句子怎能不让人心动?
炊烟远隔余晖袅,忽觉乡愁侵客来;各位看官,当读完寇准的这首诗后,不知你是否也深受感染?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