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中美两国交往中,人文交流始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指出的,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
“接待习主席一行,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在习近平主席即将赴美国参加中美元首会晤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曾来林肯中学参观。习主席一行在林肯中学停留了约一个小时,但这一个小时,却几乎改变了这所学校。一方面,学校和师生变得家喻户晓,成了当地市州甚至全国的明星,前来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另一方面,他们与中国有了密切关联。近百名同学前不久应邀前往中国访问,不但走进了中国,也从心里走近了中国。
当同学们得知习近平主席将再次到访美国时,都显得异常兴奋,纷纷祝愿习近平主席此次参加美中元首会晤取得圆满成功,还希望习近平主席能再次来林肯中学参观访问。
孩子和老师们谈起2015年9月接待习近平主席一行的场面,仿佛就在昨天。
“接待习主席一行,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林肯中学校长埃尔文说,“习主席思想深邃,待人谦和,见一面就终生难忘。”
教授美国政治历史的老师内森·波林曾有幸在课堂上接待习近平主席,并听到习近平主席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话。“从此以后,我的课堂素材更加丰富了,讲美国政治的时候,结合中国政治以及我在中国旅行的经历,孩子们都听得很着迷。”他说自己去过25个国家,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让他最为难忘。
习近平主席当年访问林肯中学时,林肯中学合唱团学生和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学生合唱了中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英文歌曲《世界如此美好》。十年级的塞利对当时参加合唱的情景记忆尤其深刻。“我从来没见过国家元首。当时听说能为中国国家元首唱歌,我就期盼能被选中,后来果然被选中了,为此兴奋了好多天。”今年即将毕业的泰格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当时合唱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亚裔血统的泰格,在哼完几句歌词以后意犹未尽。泰格是前不久访华团成员之一,那也是他第一次到中国,不但看到了长城、大熊猫,参加了天安门的升旗仪式,还交上了中国朋友,至今都在定期联系。
十二年级的阿拉雅那次去中国,是第一次离开华盛顿州。从中国回来后,她下决心要申请奖学金,争取再次去中国,今后准备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
为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人民友好交往是国与国关系的源头活水。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是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林肯中学师生们与中国的结缘,只是中美之间人文交流合作强化的分镜头之一。这样的一幕幕还发生在美国的各个州。
据芝加哥总领馆教育参赞陈盈晖向本报记者介绍,位于明尼苏达州的英华中学实行全中文的沉浸式教育,8个年级,800多名学生,全部来自当地家庭,至今名额仍然供不应求。在密苏里州立大学,凡是前来留学的中国学生,学校主动派车来迎接。而该大学有一对美国教授夫妇,凡有新来的中国学生,他们都会热情邀请其到家中吃上来校之后的第一顿饭。
中美院校间交流之密切,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去年6月,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双方签署了12项合作协议,达成158项合作成果,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妇女和青年7个领域。比如启动中美大学智库论坛,就中美两国以及全球面临的紧迫问题开展联合研究和探讨;启动中美大学天文合作高峰论坛,设立“中美天文领域未来科学家科研基金”和“中美天文领域人才合作培养项目”;启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合作联盟,签署“双百”合作框架协议,以实现5年内中美100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深入合作,中美100对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具有国际标准、国际视野的高等应用技术人才;推动中美医学会之间建立合作机制,攻克两国共同关心的医学难题等。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国家文物局共同举办的“秦汉文明展”今年3月已经在美国开幕。芝加哥、底特律、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等城市的艺术博物馆,都将中国艺术品馆藏陈列永久化。中国文化团组的演出排入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等知名演出场所档期,已经屡见不鲜。美国的孔子学院开始往不同研究方向发展,比如音乐、针灸等,这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十万强”“汉语桥”“千校携手”“知行中国”等人文交流品牌已经扎根民间,推动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之间的友好交流不断前行。中美青年思想者圆桌会议、“中国—耶鲁青年领导者对话”以及以中国青年公务员、青年教师和青年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的培训项目等,都在有序开展。把人文交流发展好,必将为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本报华盛顿4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