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商学院宋华:突破供应链金融桎梏需重塑数字信用
在日前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数字化仓库创新论坛暨2022国际数字供应链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出席主论坛并做主题演讲,指出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要突破桎梏,就要重塑供应链金融中的数字信用、主体信用和物的信用。
宋华指出,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得到迅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主要体现在“协同推动”“数据信用”“多元目标”三方面。但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发展的桎梏在交易层面、资产层面、主体层面尚都存在。比如在交易层面,各行各业的企业异质化程度很高,很多企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困扰,特别是我国产业供应链发展的规范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得组织与组织之间难以协同合作,也就无从谈及数据信用;在资产层面,供应链中涉及的资产、价值各异,加之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往往较难实现交易单证与实物资产的唯一锚定;在主体层面,外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大,加之各类企业竞争力不一,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传统的企业征信画像较难全面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未来变动情况。因此,亟待重塑数字信用、主体信用和物的信用。
宋华认为,数字信用不是数字技术应用或者利用数字技术来画像,而是借助于综合性的数字技术实现交易全过程实时、透明、多维交叉的反映和管理,进而确保供应链交易的真实、高质量,最终确立交易信任。要重塑数字信用,需要关注场景、流程和要素三个层级的创新。
“第一个层级就是场景创新。就是当我们在建设数字信用的时候,不仅仅是关注企业采购、生产等供应链环节的数字化,更需要去推动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的数字化,必须把它周边的配套和环境状态数字化、信息化,甚至进一步推动跨区域、跨环节的供应链的数字化,”宋华谈到。他指出,第二个层级是流程创新,首先要做到交易运营流程的数字化,包括生产、采购、分销的数字化,同时还要进一步实现服务流程的数字化以及治理流程的数字化;第三个层级是要素创新,交易要素、服务要素、管理要素都要数字化。在这些层面上把问题解决了,才能助推数字信用进一步发展。“推动数字信用不仅仅为了解决防风险,还可以使产业供应链更加强劲,并推动产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化和双碳化。”宋华强调。
谈及“物的信用”,宋华强调不仅仅是指静态的物,“流动中的物的信用”也很重要,需要在更广义的角度去探索物的流动性,也就是全面清晰地把握供应链资产的变化、移动、转换、增值。而要把握整个过程、实现“物的信任”,需要IoT、区块链、元数据等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为基础,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的创新。在场景创新方面,首先要实现仓配运一体化的数字化——如果不能把这些物流中的环节能够连起来,物的信用是不成立的,所以一定是仓配运一体的数字化。更进一步是物流网络枢纽的数字化和资产交易网络的数字化:在流程创新方面,要做物流运作一体化的流程,即运输、入库、出库等过程的一体化以及网络实时动态管理一体化和资产转移交易流程的一体化。在要素创新方面,首先是提单、仓单、运单、面单等要素的数字化和规范化,未来还需要动态节点管理和网络模拟优化以及实时监控。
在“主体信用”方面,虽然目前业界都很关注主体性,但是对科技的应用目前主要是主体征信和信用刻画。宋华认为主体征信和信用刻画是不全面的,因为在高度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即便用科技手段把主体信用刻画得很好,但是很有可能由于环境的即时变动而破产。主体信用是能全面了解、判断供应链各主体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最终产生对交易主体的信任。
重塑主体信用,同样需要在三个层级进行改进。在场景创新层面,要想判断一个企业的行为特征和规律,固然要去考虑企业与产业关联企业、核心企业的关系,更要考察其与整个生态网络的关系,比如企业在整个产业领域当中处于什么位置、贡献是什么、能力有多大等等。在流程创新层面,不仅需要考察这个企业本身的经营行为,和它如何对待上下游、如何合作的供应链行为,还需要考虑企业行为与环境的匹配。在要素创新层面,不仅要去了解企业的经营政策、财务状态,但更需要去了解社会信用和商业指数等“微信用”以及政企银的状态。对于其发展方向,宋华强调,真正重塑主体信用,必须把政府数据、企业经营数据、金融机构的数据多方整合,全面刻画各个主体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它支撑的是企业行为的预判、预警以及整个企业知识图谱的建立。
宋华指出,这三大信用之间并不是割裂的,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关系:数字信用也可称之为交易信用,目的是确保交易关系的真实可靠;物的信用或称为资产信用,是确保资产价值和资产状态的真实可靠,物权之间的匹配关系、价值状态至关重要;主体信用或者称之为行为信用,是确保交易和资产的锚定,确保行为的真实可靠。这三大信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三大信用的建设还面临着协同问题,是真正解决供应链金融问题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宋华认为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未来发展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以数字赋能产业,数字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赋能到产业的变化过程中;二是以产业促进金融,只有把产业的交易物流等各个方面把握住,才能促进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