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聆听古人六首著名的劝学诗
诸葛亮在《诫子书》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谆谆教导儿子诸葛瞻:“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古代那些胸怀远大志向,立下不朽业绩的人们,哪个不是善于读书学习的呢?那些文人学者就不必多说了,“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还有“废寝忘食”这些著名的学习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详。
就说说几位帝王吧:“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诗,人们都知道他年轻时是小混混,做过沛县的泗水亭长,可是,他如果不读书学习,怎么能写出《大风歌》这样慷慨豪放的诗呢?
宋太祖赵匡胤,大家对他的印象一般是马上皇帝,赳赳武夫,一条杆棒齐身,打下四百军州。可是赵匡胤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在跟随后周皇帝柴荣平定江淮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赵匡胤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物品,都是搜刮来的金银财宝。
柴荣听了大怒,立刻派人前去检查,却发现车中装载的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不解地问赵匡胤:“你是武将出身,要这些书有什么用呢?”赵匡胤回答道:“我没有好的计谋奉献给陛下,深感惭愧,只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赵匡胤也留下了一首气魄宏大的诗《咏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没有上过正规学堂,他曾经为地主放牛、当过和尚。可是,如果他不是靠着刻苦自学,提高自己的学识,怎能当得了皇帝,怎能写下《示僧》这样杀气腾腾的诗呢?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怎能写下《赠刘伯温》这样温情脉脉的诗呢?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
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
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
先生叱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
男儿欲遂平生志,先来聆听古人六首著名的劝学诗吧。笔者精心选取了唐宋时期六位著名的人士,其中有皇帝、有政治家、有诗人,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写下同名的劝学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他们关于学习的见解吧:
一、《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每天学习到半夜,清晨鸡叫又继续,这就是男儿们一天的读书时间。
黑发少年不知勤奋学习要趁早,白头到老时,后悔读书少就已经太迟了。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老家是我们山东临沂人,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雄秀端庄,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合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当时。在安史之乱的时候,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为国捐躯,颜真卿在《祭侄文稿》里悲愤地写道:“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在李希烈叛乱的时候,兴元元年(784年),颜真卿奉命出使李希烈叛军,传达朝廷的旨意,他大义凛然,不辱使命,最终被李希烈缢杀,享年七十六岁。可以说,颜真卿家族是满门忠烈啊。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家道开始中落。但是母亲殷氏对他寄予了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监督学习。颜真卿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最终学业有成,二十四岁就考取进士,在长久不懈的学习中,成为一名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臣。
一天的学习是怎么安排的呢?颜真卿给出了他的答案,“三更灯火五更鸡”,下半夜睡四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像颜真卿这样勤奋用功地学习,怎么会不成功呢?
为了勉励后人,颜真卿作了《劝学》这一首七言古诗,劝勉男儿们要珍惜少壮年华,读书时应该勤奋,有所作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否则,到老了一事无成,白头后悔已晚。
二、《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读书就担心书读得不多,读完就担心思考道理不明白。自认足够就担心不再学习,学了又担心以后不继续运用。先生这四美如今都具备了,实在是做得好并且该感到荣耀。
韩愈,字退之,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重视教育,他曾经担任国子监(国家的最高学府)博士、祭酒等职务。在任上,他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强调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广招后学,亲自传授学业,写下了《师说》等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韩愈爱才,不分年龄大小与身份差异。传说,“诗鬼”李贺在七岁时就写得一手好诗文,韩愈听说了他很有才华,就和另外一名诗人皇甫湜一起驱车到李贺家,亲自登门造访。见到李贺后,两人出题,让李贺当场赋诗。李贺成竹在胸,写出了著名的《高轩过》一诗,韩愈读后,大喜过望,连呼:“天才,天才。”从此,在韩愈的大力推介下,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
传说,在一天晚上“诗奴”贾岛,骑着毛驴去长安城的郊外拜访朋友李凝,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的一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第二天早晨,在回长安的路上,贾岛在思考着“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好不好,改用“敲”字可能会更好一些。他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一边仔细琢磨“推”、“敲”的不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