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生不久的女儿做实验,成功战胜绝症,挽救无数孩子的生命

  不试只能等死,试了就有希望!刚出生3天的女儿感染了皮下坏疽,这种病在当时的死亡率是100%。他把心一横:“我给她开刀手术!”一旦失败,女儿的生命和他的职业生涯很可能葬送,他将歉疚一辈子;

  但万一成功,不仅能救活女儿,也能挽救千千万万个孩子的生命。

  1948年前后,这种名为“婴儿皮下”的疾病在全国肆虐。一旦感染,死亡率几乎是100%。

  他大胆设想:抢在感染大面积扩散前,动切开患处、放出脓血,或许能救命。

  当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不能切”。

  他的想法与此背道而驰,被临床大夫们一致否决。

  就在这时,他刚出生3天的女儿感染了皮下坏疽。他说服妻子,亲自操刀做手术,救活了女儿。

  这次手术,创造了我国第一例婴儿皮下坏疽成活的纪录,“早期切开法”迅速在全国推广,这种绝症的死亡率由100%骤降到5%以下。

  他叫张金哲,被尊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从医70余年,从死神手中抢下了上万个孩子的生命。

  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项“丹尼斯·布朗金奖”,被视为该领域的“诺贝尔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该项殊荣的中国人。

  1955年,他调入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主持建设小儿外科团队。

  万事开头难,难中之难的是:在西方封锁下,小儿医疗器械极度匮乏。

  就连小儿插管麻醉技术都被西方封锁,导致他们面对复杂病症时束手无策。

  为打破封锁,张金哲没日没夜地与同事们反复实验,首创先进的麻醉方法,让患儿在不的前提下熟睡,既感觉不到痛苦,又可以自主呼吸。

  那时,有不少孩子得了“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困难,若不及时手术,会被活活憋死。

  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方式是开腹造瘘。

  很多家长无法接受,有的拒绝手术,听天由命;有的则在术后无法承受,含泪遗弃孩子。

  “不能造瘘,得根治!”

  张金哲设计出“张氏钳”,实现了不开腹、不造瘘、直接拖出小儿肛肠施行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

  在他手下,陆续诞生了50多项设计发明,全都没有申请专利,而是供各国医者无偿使用。

  他从医70余年,为万名以上儿童操刀手术。

  他28年如一日,利用周末到儿童医院义诊,分文不取。

  新冠疫情爆发后,百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出诊。

  12月24日,张金哲院士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2岁。

  他的临终遗愿是: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为医学事业倾尽最后一丝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