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作文教学要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
作文教学不是“叫”学生作文,而是“教”学生作文。
改学生作文应多就少改,顺势而为,扬长补短,切忌用教师的思路框学生的思路,把学生作文套进一个模式里。
指导学生写作的正确与否,关键在教师能否从一个模式绳规众多各有个性的学生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
文章首先是“写”,然后是“改”,首先是写好,然后是改精。
要教会学生写作文,教师自己就得会作文。教师要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自己必须先探路,亲尝甘苦,洞悉关隘沟坎,寻觅跨越的良策。
教师不练笔、不下水作文,表面原因是工作忙、负担重,实质性障碍是有思想顾虑、缺乏兴趣、无动笔习惯等。
教师身上重知识轻能力的特点,不利于教学改革,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清楚、明白地把意思表达出来,是中学生写文章最基本的语言要求。
文章质量的高下与主题的深度、广度密切相关。
联想的纽带就是情感,情之所至,材料跃然,思想如顺流而下,畅通无阻。
作文教学要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就必须要“下水”锻炼。
常试“半下水”作文,坚持不懈地在腹中作文,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
“半下水”的功夫深,“下水”的难度就大减;“下水”的实践多了,“半下水”时就更能添翅加翼。
作文教学中,应倡导教师“导游”,师生同游,共享搏水之乐。
写作能力的加强,写作质量的提高,决定因素在于学生自身是写作的主人,写作的主观能动性高。
随笔不“随便”,它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奇葩。
笔越是不动,越是少动,写起来就越是千钧重,不听使唤,就越怕写。
教学生写好作文,既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要激励他们写好作文的责任感。
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产生爱好,并且以写作为乐,我们的写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教文就得育人,培养学生作文责任感就得要求学生端正、严肃写作态度。
学生写了,教师就必须有所交代。
教师在整个写作教学中要精心、细心、耐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于漪,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2019年获颁“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我和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6卷)《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6卷)《于漪语文教育论丛》《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教育的姿态》《语文的尊严》《于漪知行录》《岁月如歌》(手稿珍藏本)《于漪全集》(20卷)等。
举报/反馈